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1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25篇
  33篇
综合类   168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41.
吴宙  周丽青  迟长凤  吴彪  孙秀俊  刘志鸿  赵丹  于涛  郑言鑫 《水产学报》2024,48(1):019310-019310
为探讨近三十年来我国皱纹盘鲍养殖模式对群体遗传结构产生的影响,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COⅠ)基因和细胞色素b (Cytb)基因分析了定殖漳州的群体、大连培育蓬莱越冬群体、荣成培育福建越冬群体及长山列岛 (砣矶岛、大钦岛、南隍城岛)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259个个体730 bp的COⅠ序列片段中检测到48个变异位点和30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86~0.89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6~0.0081。259个个体730 bp的Cytb序列片段中检测到59个变异位点和32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05~0.90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7~0.0120。基于COⅠ和Cytb基因的群体间Fst值以及AMOVA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并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现行的皱纹盘鲍北鲍南养模式加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使不同遗传背景的种群二次接触,导致皱纹盘鲍6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而各养殖群体中的不同选育条件则可能是造成显著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对分属南北沿海的6个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评估将为我国皱纹盘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养殖模式对遗传结构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2.
含盐量对亚硫酸盐渍土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含盐量对盐渍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该研究对采自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盐湖地区的盐渍土进行了洗盐试验以获得素土试样;根据该区盐渍土类型及盐渍化程度,在洗盐后土体中分别加入不等量的无水硫酸钠(Na2SO4),以获得不同含盐量的人工配制硫酸盐渍土,并对上述不同含盐量的人工配制硫酸盐渍土开展室内直接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洗盐试验后土体中的易溶盐离子含量及p H值均显著低于洗盐前盐渍土;当土体密度和含水量分别为1.41 g/cm3和25.68%时,洗盐后土体粘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分别为14.8 k Pa和26.5°,均高于洗盐前盐渍土的粘聚力值(6.7 k Pa)和内摩擦角值(24.6°);不同含盐量梯度条件下的人工配制硫酸盐渍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土体含盐量增加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特征。当含盐量由0.74%增至5.17%时,人工配制硫酸盐渍土粘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均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当土体含盐量由5.17%增至14.17%时,人工配制硫酸盐渍土粘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均表现出增加的变化规律,且当含盐量为5.17%时,其粘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分别为8.3 k Pa和26.1°,均为最小值,即该值对应的含盐量值即为人工配制硫酸盐渍土的含盐量阈值。本项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探讨含盐量变化对盐渍土抗剪强度影响,及含盐量变化与盐渍土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43.
以瓮安水瓮田梯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景观类型、地域文化特征等方面,对山地梯田湿地景观设计的立意构思到景观营造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分析设计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提出山地梯田湿地景观设计应以"生态文化"为主线、地域文化为内涵、"减量设计"为手法,将主题理念与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相结合,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梯田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344.
利用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从本实验室已分离保存的Bt菌株中筛选出了5株对甜菜夜蛾具有较高杀虫毒力的菌株。该5株Bt菌株对甜菜夜蛾初孵幼虫的LC50值为0.556~0.914mg/mL胞晶混合物,其中GS3菌株杀虫活性最高,LC50值为0.556mg/mL胞晶混合物;包含晶体形态主要是球形、大菱形、小菱形等;所含基因类型主要是cry1Aacry1Abcry1Lacry1Iacry1Ibcry2Abcry2Adcry2Ahcry7Abcry9Ba等;5株菌株均表达约60kD和130~150kD蛋白,其中2株还表达较弱的80kD蛋白。从GS3菌株中克隆得到一种新的cry2A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T692984,由Bt基因国际命名委员会命名为cry2Ah5。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899bp,编码632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分子量为70.8kD,等电点pI为8.18,与其他Cry2Ah蛋白序列相似性为97%~99%。该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约70kD蛋白,与预测分子量相符。本研究筛选得到5株对甜菜夜蛾具有较高杀虫毒力的Bt菌株,克隆表达了一种新的cry2A基因cry2Ah5,为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菌株及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345.
 通过田间调查、血清学技术、电镜技术、RT PCR技术对侵染云南食用百合的主要病毒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食用百合病毒病的症状类型多为花叶,斑驳或者无症等类型。 病毒种类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无症病毒(LSV)和百合斑驳病毒(LMoV)。 其中通过ELISA检测,CMV的检出率达到53.3%,LSV的检出率达到46.7%;通过RT PCR检测,CMV的检出率达到60%,LSV的检出率达到50%,LMoV的检出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346.
1.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抗病早熟品种.如甜美一号、金妃366、315等品种. 2.播种育苗 2.1播种时间 3月下旬播种,采用温室育苗,4月下旬定植.育苗前15~20天整地扣棚,烤地,以提高育苗棚内地温,摆育苗钵时育苗棚内土壤必须化透.  相似文献   
347.
赵丹  齐璟璇  王高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25-13126
[目的]探讨粘虫蛾与迁飞中转地蜜源植物的营养关系。[方法]采用模拟紫云英和油菜花蜜成分的配方溶液饲喂粘虫成虫,比较两者对粘虫蛾的生殖力效应以及对其产卵前期和成虫寿命的效应差异。[结果]饲喂模拟花蜜溶液后,粘虫蛾的产卵量、产卵前期和成虫寿命与蛹重有密切关系。两种模拟蜜对粘虫蛾的生殖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紫云英蜜配方液饲喂的粘虫蛾平均产卵量为301.4粒,油莱蜜配方饲喂的雌蛾平均产卵量为569.4粒;两种模拟蜜对粘虫蛾产卵前期和成虫寿命的效应差异并不显著。紫云英蜜配方饲喂的粘虫蛾平均产卵前期为4.8d,平均寿命为13d;油菜蜜配方饲喂的平均产卵前期和平均寿命分别为4.6和12d。[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明确粘虫成虫对蜜源植物的反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8.
根结线虫病是危害经济作物生产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并且可对保护地蔬菜产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害在保护地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传播途径多,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随着"农药零增长"行动的持续深入实施,在新形势下,植物病害的防治迎来了绿色防控的新时代。本文概述了根结线虫的种类和危害情况,并介绍了该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9.
为了满足细菌素的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筛选高产细菌素菌株并应用于食品生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从东北自然酸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细菌素的乳酸菌11MZ-5-2,发酵48 h时,细菌素含量达到(344.47±5.50)IU/m L。采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菌株,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11MZ-5-2为革兰氏阳性细菌,杆状,无芽胞,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耐盐范围为0%~10%,最适pH 5.5~6.5,主要脂肪酸组分为C16:0、C18:0和C18:1。16S r DNA部分序列长度为1446 bp,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IDCC 3501相似性最大,达99%,将该菌株命名为L.plantarum 11MZ-5-2。菌株L.plantarum 11MZ-5-2可作为发酵剂或将细菌素产物应用于食品中,可以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延长食品保质期。  相似文献   
350.
甘露聚糖是软质木材中的重要多糖。不同植物来源的甘露聚糖在成分、结构和复杂性上差异很大。甘露聚糖水解为单糖需要甘露聚糖酶、甘露糖苷酶、半乳糖苷酶等多种酶的协同作用,但研究其两者或三者之间的作用较少。为了进一步探究甘露聚糖酶协同水解甘露聚糖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在概述甘露聚糖来源及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甘露聚糖酶的来源、种类、作用方式及产物类型,尤其是通过多种甘露聚糖酶的协同作用增加甘露聚糖的水解效率。最后,展望了甘露聚糖酶协同作用进程与机理的研究方向,为甘露聚糖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