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0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25篇
  33篇
综合类   167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分析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围食膜几丁质结合蛋白SeCBP66氨基酸序列,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缺失信号肽编码区围食膜几丁质结合蛋白的基因△(s)-secbp66。将△(s)-secbp66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和pPIC9K,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和毕赤酵母GS115进行原核及真核表达;将△(s)-secbp66克隆到质粒pFastBacTM,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构建重组Bacmid,转染昆虫细胞系Sf9及BTI-TN-5B1-4(HighFive)从而在昆虫细胞系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SeCBP66在原核细胞中未见表达,在酵母细胞中表达产物呈弥散状,而在昆虫细胞系中则能稳定的表达116kDa的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442.
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的化感作用,用滤纸法研究了6种轮作系统中5种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及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大豆连作(S…SS) 12年区土壤中种植后,在其根渗出物中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63.3%,与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相比(发芽率96.7%),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小麦-大豆-小 麦(WSW)、大豆-小 麦-玉米(SWC)和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种植甜菜后,与相应轮作系统中种植其它作物相比,大豆种子在甜菜根渗出物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几乎最低,且在所有供试轮作系统中种植甜菜后均不利于下茬大豆种子发芽后的芽生长;而在所有轮作系统中种植亚麻后,其根渗出物更好地促进了下茬大豆种子发芽,且芽长势良好.玉米除了在小麦-大豆-小 麦(WSW)轮作区外,在其它轮作系统中种植后对大豆种子发芽影响不大.在玉米-大豆-玉米(CSC)、大豆-小麦-大豆(SWS)和裸地(Nudation)中小麦根渗出物利于大豆种子发芽和芽生长.总之,同一作物在不同轮作系统中种植或不同作物在同一轮作系统种植后,作物的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和芽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43.
【目的】为了研究甜菜夜蛾几丁质脱乙酰酶SeCDA2a的酶学性质,探索其对甜菜夜蛾幼虫发育过程的影响,为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新靶标。【方法】以pMD19-T-Secda2a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得到Secda2a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ecda2a,IPTG诱导蛋白表达。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 HT A-Secda2a,脂质体转染昆虫细胞Sf9,Western blot对SeCDA2a重组蛋白进行分析,以对硝基苯胺为底物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酶活力。【结果】Secda2a在大肠杆菌和Sf9中均成功表达61kDa的重组蛋白,与预测分子量大小相符。IPTG终浓度为0.50mmol/L、37℃诱导培养4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昆虫细胞Sf9表达的重组蛋白SeCDA2a的酶活力是1.57U/mL。【结论】本研究实现甜菜夜蛾几丁质脱乙酰酶基因Secda2a的外源表达,测定重组蛋白SeCDA2a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444.
赵丹 《现代农业研究》2022,(10):106-108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随着而来的是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日渐激化, 使得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其中,森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林业资源,不仅 可有效提升我国森林覆盖面积,还能推动林业产业发展,而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可持续发展一大重要难题。  相似文献   
445.
针对区域洪水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精度不足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蝴蝶优化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Butter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 BOA-SVM),并将其应用于黑龙江省近15年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总体洪水风险水平前期升降变化明显,而后期逐渐趋于平稳,并呈现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大庆地区洪水风险水平最低,绥化地区风险水平最高,其余地区风险水平随年际变化有明显下降趋势。产水模数、人均GDP、月强降水量、农林渔业总产值占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公顷水库总库容为洪水风险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构建的BOA-SVM模型与传统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基于帝国竞争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Imperialist competitive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 ICA-SVM)相比,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低38.15%和9.18%,均方误差(MS...  相似文献   
44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与猪瘟病毒(CSFV)的E2蛋白具有部分同源性,可导致血清学交叉反应。为准确检测BVDV,排除CSFV的干扰,以柔性氨基酸(GSGS)将BVDV-1 NADL株E2蛋白的5个特异性抗原表位(E1~5)串联(E1-E1-GSGS-E2-E2-GSGS-E3-E3-GSGS-E4-E4-GSGS-E5-E5,命名为5BE),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5BE,诱导表达重组蛋白His-5BE;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以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及反应性。结果显示:体外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His-5BE大小为22 kD;经ELISA检测,制备的His-5BE多抗血清效价至少达到1:160 000;经Western Blot检测,制备的抗血清1:500稀释时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获得了BVDV 5BE重组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为后续BVDV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检测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7.
 为明确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瘟性和抗瘟基因型,选用了一套已明确其无毒基因组成的稻瘟病菌标准菌株对吉林省68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喷雾和离体划伤接种试验。结果表明,68个品种的抗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中抗以上抗病品种达到44个,占供试品种的64.7%;抗瘟基因推导结果结合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表明,Pita、Pia、Pish、Pita2、PibPi9等6个基因为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中主要的抗瘟基因,并且品种中含有的抗瘟基因数量与抗瘟能力呈正相关;根据结果推测,测试的所有品种中可能不含有Pi2、Pikh、Pikm、Pi11和Pi12基因。本研究揭示了吉林省近年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瘟能力和抗瘟基因组成,明确了吉林稻区主效抗瘟基因和基因聚合对稻瘟病的抗性贡献,为进一步培育广谱持久抗瘟品种和合理布局抗病品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48.
旨在探究犬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常见病原支气管败血波氏菌(Brodetella bronchiseptica, Bb)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zooepidimicus, SEZ)共培养对2种细菌各自致病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相同浓度菌体的SEZ与Bb在PBS中共培养24 h,然后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共培养后的单菌落SEZ(SEZBb)和Bb(BbSEZ),比较共培养前后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胞内存活能力以及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和组织细菌载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共培养后,BbSEZ的细菌数量和致病生物学特性均无明显改变,但SEZBb较单独培养的SEZ在细菌数量上减少约67%,在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上皮细胞A549的黏附能力以及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对小鼠的致病性增强,且大大提高了对脑组织的侵袭能力。研究结果为揭示多病原混合感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9.
为了深入地讨论牦牛ANXA5基因序列的特点,阐述其组织及细胞表达特性,通过采集牦牛不同组织样品,如心、肝、脾、肺、肾、子宫、卵巢、输卵管等,提取总RNA。采用PCR、生物信息学软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等技术对牦牛ANXA5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性研究。结果显示,牦牛ANXA5基因CDS区长为966 bp,共编码321个氨基酸。与黄牛比较,发现共有6个碱基突变存在于牦牛ANXA5基因中。黄牛与牦牛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大于99%,与其他哺乳动物进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也均在90%以上,说明ANXA5基因在长期进化中保守。在牦牛的肺组织中,ANXA5基因表达量最高,与其他组织差异极显著(P<0.01);在子宫和输卵管组织中表达量次之。ANXA5在牦牛不同时期卵巢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升高。结果显示,培养72 h颗粒细胞中ANXA5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培养24,36 h颗粒细胞(P<0.01);培养48 h颗粒细胞中ANXA5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培养24 h颗粒细胞(P<0.01),显著高于培养36 h颗粒细胞(P<0.05),表明A...  相似文献   
450.
基于黑龙江省设施蔬菜早春抢早生产低温冷害频繁发生,0~20 cm地温骤变突出以及黑龙江省秸秆原位还田,还田消纳量有限的两大问题,开展早春大棚行下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栽培模式研究,形成地方标准1项,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以期快速、持续提高0~20 cm土层温度兼顾改善设施土壤生态环境,保障黑龙江省早春大棚1.667万hm2以上番茄优质、绿色、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