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51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63篇
  44篇
综合类   387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赵丽 《现代园艺》2012,(14):194
中国是整个世界中最早采用大自然为模型和原料并且精心创造并设计出美轮美奂的造型国家。现在园林设计工作者面对着祖国这样大好的山河,都在巧夺天工,各个高校为了培养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都在加大教学理念。本文进一步就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担当园林绿化重任做了讨论,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2.
我国腰果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  黄海杰 《中国南方果树》2012,41(2):41-46,77
概述了腰果在我国栽培和研究的历史、现状,指出了腰果生产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对我国的腰果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旨在建立多重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和猪细小病毒(PPV).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PRRSV、PCV2、PRV、和PP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检测系列稀释的纯化阳性质粒,建立检测PRRSV、PCV2、PRV和PPV的单项和多重Real-time PCR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项和多重Real-time PCR检测,该方法都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它病原检测无明显交叉反应;对4种病毒的最低检测量为<101拷贝或1 TCID50,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0倍.对4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多重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和单项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建立的同时检测PRRSV、PCV2、PRV和PPV的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和能对样品进行定量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84.
酸浆酸浆(Physalis alkekengi)又名红菇娘、挂金灯、戈力、灯笼草、洛神珠、泡泡草等,北方称为菇蔫儿、姑娘儿,以果实供食用。原产于中国,南北均有野生资源分布。酸浆在中国栽培历史较久,在东北地区种植较广泛。其他地区种植较少。  相似文献   
85.
氮肥不同施入量对水稻新品种富友33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不同施入量对水稻新品种富友33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施入量,可促进富友33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齐穗期叶面积指数与剑叶净光合速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不利于其成穗率、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与有效叶面积率、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以及收获指数的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N)240.0 kg/hm2的处理E3获得单产9.22 t/hm2,比E4、E2、E5、E1处理分别增产了0.2%、3.1%、3.4%和7.3%。  相似文献   
86.
以晋太182冬小麦为试材,设置2个追肥时期(起身期、拔节期)和5个追肥量(0,75,150,225,300 kg/hm~2),研究不同追肥时期、不同追肥量对晚播冬小麦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追肥量水平相同时,起身期和拔节期追肥都有利于冬小麦籽粒产量提高。在同一追肥时期,追肥可改善小麦穗部性状,在0~300 kg/hm~2的追肥范围内,随着追肥量的增加冬小麦的穗粒质量、穗质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增加,并且追肥量越多晚播冬小麦的产量越高;追肥量为0 kg/hm~2时,产量最低,为5 227.78 kg/hm~2;追肥量为3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6 244.44 kg/hm~2,与不追肥处理相比增产19.4%。追肥时期和追肥量互作对晚播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起身期不追肥产量最低,为5 166.67 kg/hm~2;起身期追施300 kg/hm~2产量最高,为6 288.89 kg/hm~2,与不追肥处理相比增产21.7%,与拔节期追施300 kg/hm~2相比增产1.4%。在0~300 kg/hm~2的追肥范围内,起身期和拔节期追肥均可提高晚播冬小麦的产量,其表现为随着追肥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最适施肥方式为起身期追施300 kg/hm~2尿素。  相似文献   
87.
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也成为焦点.通过对武安市乡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调查,构建了适合乡镇土地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对乡镇土地集约度进行了评价,将武安市乡镇土地利用划分为4个集约等级.为了增强某些重要评价因素的显著性,提出了方差分析无量纲化算法,同时通过土地集约的相关性分析,找出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因素,分析了主要驱动因素的作用规律,并提出调整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8.
旨在比较藏绵羊母羊7个部位肌肉(臂三头肌、冈上肌、股四头肌、背最长肌、腰大肌、胸斜方肌和小腿肌)的营养成分、肌纤维特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相关基因( AKT1 mTOR FAB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含水量均在75%左右;小腿肌的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背最长肌(P>0.05),腰大肌的蛋白含量低于小腿肌(P<0.01);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高于除腰大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而小腿肌IMF含量最低(1.15%)。肌纤维横截面积大小为冈上肌>股四头肌>臂三头肌>小腿肌>胸斜方肌>腰大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是股四头肌>冈上肌>小腿肌>臂三头肌>腰大肌>胸斜方肌>背最长肌;背最长肌密度最大,高于冈上肌(P<0.05);肌纤维面积、直径与肌内脂肪含量均呈负相关,而肌纤维密度与IMF含量呈正相关;肌纤维面积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2),而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6、-0.831)。 AKT1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部位(P<0.05),而 mTOR基因在股四头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小腿肌、背最长肌(P>0.05),显著高于臂三头肌、冈上肌及腰大肌(P<0.05),与胸斜方肌差异极显著(P<0.01); FABP3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除冈上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 AKT1 mTOR基因表达量与肌肉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 AKT1基因与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1); FABP3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8)。综合分析可知,藏绵羊小腿肌更符合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羊肉特点的要求,而背最长肌相比于其他部位嫩度更好; AKT1 mTOR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蛋白质合成呈正相关, FABP3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IMF沉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覆盖与行距配置对旱作区春玉米叶片光合性能、茎秆力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旱作区玉米高产稳产最优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抗旱性强的主推玉米品种大丰30为材料,于2020-2021年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以覆盖方式为主区,设无覆盖(T1,对照)、秸秆覆盖(T2)、地膜全覆盖(T3)3个处理,行距为副区,设40 cm+40 cm、40 cm+80 cm、50 cm+50 cm、80 cm+80 cm 4个处理,在不同生育期测定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茎秆农艺性状、力学特性(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及产量。【结果】(1)2020-2021年,随生育时期的推进,不同覆盖和行距配置下玉米叶片Pn均呈现上升趋势,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而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在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叶片Pn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为26.14 μmol/(m2·s)和5.90 mg/g,其中Pn较T1(CK)和T2处理提高19.49%和8.87%,叶绿素含量较T1(CK)和T2处理提高16.37%和13.68%。(2)2020-2021年,T3处理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高系数最低,其次为T2处理,T1(CK)最高;在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茎秆农艺性状表现优越,不易倒伏。(3)2020-2021年,随节间数的增高,抽雄期玉米茎秆第3~5节的节间直径、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减小,而节间长度增加。在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茎秆的节间直径最高,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最大,抗倒伏能力增强。(4)2020-2021年,T3处理玉米产量最高,T2处理次之,T1(CK)最低。在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平均产量为13 616.46 kg/hm2,较T1(CK)和T2处理增产10.28%和5.57%,平均倒伏率为1.05%,较T1(CK)和T2处理下降8.35%和5.40%。(5)抽雄期玉米的倒伏率与第3节间直径、第3节间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玉米产量与株高、第3节间直径、第3节间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为最佳模式,适宜在山西省旱作春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0.
以西南生态区34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间比法设计,通过不同生态区9个点的试验,在5 000株/667 m~2种植密度下,分析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青贮产量及品质等性状,筛选出产量超过对照雅玉青贮8号8%以上的品种5个,分别是渝青506、渝青386、雅玉青贮988、迪卡008和北农青贮368,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且抗病抗倒性好,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西南地区作为青贮玉米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