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旨在估计华南地区长白种公猪精液性状遗传参数以及分析公猪采精月龄和季节对精液性状的影响,为合理制定种公猪育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Asreml-R对华南地区两个公猪站1 605头长白公猪107 221条精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单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估计公猪精液各性状的方差组分、遗传力和重复力,利用两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对精液体积、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和精子畸形率等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估计;利用R语言程序中的一般线性模型分析采精月龄和季节对精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液体积和精子畸形率属于中等遗传力(0.23和0.38),其中精子畸形率的变异系数较大,为85.42%,其余性状都为低遗传力(0.07~0.19);精液体积与精液密度以及精子活力与精子畸形率为极显著遗传负相关(-0.77和-0.90);精液密度与精子活力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0.50)。采精月龄对精液性状影响显著(P<0.05),在公猪达到性成熟后,精液体积呈显著上升趋势,精液密度和精子畸形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精子总数和有效精子数在13~18月龄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春季精液密度最高,精子总数和有效精子数在秋、冬季显著优于春、夏季(P<0.05)。综上,长白公猪精液体积和精子畸形率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作为候选性状进行选择。在公猪生产管理方面,公猪36月龄后精液产量下降,考虑更新淘汰。公猪精液品质在秋、冬季显著优于春、夏季,在中国南方夏季应提前做好降温工作。  相似文献   
32.
曹婷婷  邓亮  朱琳  赵云翔 《猪业科学》2020,37(7):110-113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及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公猪繁殖性能已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准确评定公猪的繁殖能力,保证人工授精效果,进而保证母猪的繁殖性能的发挥,是养猪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是通过显微镜对猪精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科研人员也在一直研究影响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将精液的检测从细胞水平上升至分子水平,再用分子标记手段将公猪繁殖性能由检测提前至预测,最大限度地保证公猪的繁殖性能,保证优良公猪的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文章从精液品质、人工授精效果、分子水平检测、标记物等几个方面介绍公猪繁殖性能评价时需要衡量的指标,为公猪繁殖性能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猪的体外受精受温度、多精受精等因素影响一直效率较低.本文研究了卵巢生理状态、精子荻能时间及精卵共孵育时间对猪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从存在黄体的卵巢上获取的猪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卵裂率均显著高于从无黄体存在的卵巢上获取的卵母细胞(P<0.01),但囊胚率无显著差异.(2)精子在受精液中获能20 min...  相似文献   
34.
通过分析近几年猪肉质性状方面遗传研究进展,综述了候选基因法、转录组、蛋白组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不同研究方法对影响猪肉品质基因的挖掘,分析了现有遗传研究工具在肉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肉质性状分子遗传研究前景提出展望,为进一步促进分子遗传标记在猪肉质性状中的遗传改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区域亚热带气候下仔猪均匀度的遗传参数和影响因素,以及与其他繁殖性状的相关性,为有效提高母猪生产力及制定猪场生产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9458头纯种丹系长白母猪的25861窝分娩数据和13317头纯种丹系大白母猪的39420窝分娩数据,以窝内初生平均重(AVEBW)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表示仔猪均匀度,估计仔猪均匀度与其他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并对仔猪均匀度与总产仔数(NBT)、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LWT)和AVEBW进行遗传力计算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仔猪均匀度方面,长白猪AVEBW的SD为262.6±93.4,高于大白猪的257.6±92.4;长白猪和大白猪的CV相当,分别为(17.9±6.8)%和(18.0±6.9)%.长白猪和大白猪AVEBW的SD遗传力分别为0.082和0.084,CV遗传力分别为0.071和0.078,即仔猪均匀度属于低遗传力性状.长白猪和大白猪AVEBW的SD与CV间具有较高的正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且SD与其他繁殖性状均呈正遗传相关,CV与NBT和NBA呈中等正遗传相关、与LWT和AVEBW则呈负遗传相关.[结论]长白猪和大白猪的仔猪均匀度为低遗传力性状,且与产仔数存在正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进行仔猪均匀度应用选育时需综合考虑其他非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为综合评价公猪精液质量,研究公猪精液质量参数和精子形态参数的品种差异,并探讨公猪精液质量随年龄的变化规律,选取杜洛克、长白和大白公猪共114头,采用一般线性模型,以品种和年龄为固定因素对其精液质量参数、精子形态参数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杜洛克公猪的精子密度(619.20百万个/mL)显著(P0.05)高于长白公猪(363.18百万个/mL)和大白公猪(336.92百万个/mL);杜洛克与大白公猪的精子活力和直线运动率均显著高于长白公猪(P0.05);长白公猪精子正常形态率(92.95%)显著(P0.05)高于杜洛克公猪(90.78%);1年龄的公猪精子密度(556.98百万个/mL)显著(P0.05)高于2、3年龄(382.44百万个/mL、373.32百万个/mL);大白公猪精液的弯尾率、卷尾率均显著(P0.05)低于杜洛克公猪和长白公猪,长白公猪的精子近端质滴率(2.28%)显著(P0.05)低于杜洛克公猪(3.94%)和大白公猪(2.92%),3年龄的公猪精子近端质滴率显著(P0.05)低于2年龄;在正常精子形态参数方面,杜洛克公猪和大白公猪精子的头部长度、尾巴长度均显著高于长白公猪(P0.05),杜洛克公猪(2.96μm)和长白公猪(2.94μm)精子的头部宽度均显著(P0.05)高于大白公猪(2.87μm),杜洛克、大白、长白公猪精子的头部周长依次降低且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长白公猪精子的头部面积/总精子长度显著(P0.05)高于大白公猪,长白公猪的头部宽度/头部长度显著(P0.05)高于杜洛克公猪和大白公猪,1、2年龄的公猪精子头部长度、头部周长、头部长度/总精子长度、头部长度/尾巴长度均显著(P0.05)高于3年龄,1、2年龄的公猪精子尾巴长度/总精子长度和头部宽度/头部长度均显著(P0.05)低于3年龄。综上,杜洛克公猪常规精液质量参数最优,其次为大白公猪和长白公猪,但其精子形态参数相比于长、大白公猪较劣。年龄因素对公猪精液质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究3种BLUP方法在长白公猪精液性状及其稳定性遗传参数估计中的差异。【方法】收集了来自2 294头长白公猪的227 361条精液数据,使用R语言ASReml软件包,分别用基于系谱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PBLUP)、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BLUP)和一步法(SSGBLUP)3种BLUP方法对精液性状及其稳定性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使用PBLUP、GBLUP和SSGBLUP估计遗传力分别为:精液体积(VOL)0.21、0.08和0.20,精子密度(DEN)0.17、0.06和0.12,精子活力(MOT)0.25、0.06和0.26,精子畸形率(ABN)0.38、0.09和0.47,总精子数(TSN)0.11、0.03和0.09,有效精子数(FSN)0.15、0.03和0.12,精液体积稳定性(C.V.VOL)0.11、0.05和0.08,精子密度稳定性(C.V.DEN)0.03、0.02和0.03,精子活力稳定性(C.V.MOT)0.28、0.02和0.12,精子畸形率稳定性(C.V.ABN  相似文献   
38.
通过分析国内外饲料工业发展历史,结合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趋势和食品安全要素分析,提示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我国生猪养殖的中坚力量。规模化、食品安全正成为饲料工业营销模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猪饲料的合同生产、供应是保障中小规模养殖场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饲料工业面临重新规划利润分配,饲料工业合同生产正日益受到养殖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39.
正目前体外受精技术、性控技术以及克隆技术已应用到奶牛的繁殖育种上,但卵母细胞的来源不足是这些技术推广应用的限制性因素之一。卵母细胞可以取自屠宰后的卵巢,但这种方法存在  相似文献   
40.
当前,人工授精技术在养猪行业中得到普遍使用,优秀个体间的基因交流通过猪精来实现,猪精作为基因的载体,在种猪育种和商品化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猪精保存方式共分为三种,常温液态保存、低温液态保存和超低温固态保存。常温液态保存的猪精行业使用率已达到90%以上,而超低温固态保存的猪精使用率只有1%左右,这主要与猪精对温度的敏感性以及冻精操作方法的复杂性等因素有关。猪精超低温固态保存通常使用细管进行,以0.25 mL和0.5 mL细管居多,小容量细管冻精在批量配种时会暴露出诸多的问题,需要多次解冻数支冻精细管来进行输精,延长输精时间的同时增加了劳动强度,使用大容量细管冷冻猪精是推广冻精配种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比较了0.5 mL和5 mL细管冻精解冻后的冷冻效果,在此基础上对解冻后精子处在38℃环境下的耐受性做进一步比较,为大容量细管冻精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