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9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51.
利用防雨旱棚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夏玉米根系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脂膜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玉米根系与叶片保护酶SOD、CAT、POD活性均在生长发育前中期显著升高而后期下降。即保护酶系统对水分胁迫响应的策略不同,前中期如大口期和抽雄前期主要表现为积极应对,后期如灌浆期和乳熟期主要表现为被动忍耐;根系SOD、CAT和POD活性小于叶片。SOD、CAT、POD活性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不同,SOD对水分胁迫不敏感,水分胁迫后期,SOD仍有较高活性,POD活性则明显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加,且根系MDA含量小于叶片MDA含量。在水分胁迫下,叶片与根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研究还表明,在水分胁迫下,玉米根系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对水分胁迫的反应与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呈正相关关系,且绝大多数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2.
利用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气象站点生育期和产量资料对CERES-Wheat模型遗传参数进行调试,结合HadGEM2-ES气候模式在RCP8.5(辐射强迫上升至8.5W·m?2的典型浓度目标)情景下的预估结果,模拟分析未来不同时段(近期:2010-2039年、中期:2040-2069年、远期:2070-2099年)雨养条件下冬小麦的减产率(与潜在产量相比),并比较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减产率与雨养条件下减产率的差值即灌溉制度的产量补偿效应。结果表明,经参数调试后的CERES-Wheat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与潜在产量相比,雨养条件对冬小麦造成的减产率在未来近、中、远期分别为47.3%、53.5%和50.9%,黄淮海平原北部Ⅰ-Ⅳ区的潜在减产率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而南部Ⅵ区的减产率仅为7.4%(近期)、12.8%(中期)和9.7%(远期)。多种灌溉策略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灌溉对冬小麦产量的补偿效应(指减产率的减少量)差异较大,北部亚区的补偿效应高于南部亚区。拔节水的补偿效应最强,对未来不同时段冬小麦产量的补偿效应为16.3~18.6个百分点;灌浆水次之,补偿效应为5.1~6.1个百分点;而越冬水补偿效应仅为0.4~0.6个百分点。两水灌溉条件下,拔节水+灌浆水的补偿效应为23.6~25.1个百分点,能够挽回雨养损失的50%左右。因此,在未来水分亏缺加剧的背景下,应注重保障拔节期的需水,灌两水情况下重点保障拔节和灌浆阶段需水。  相似文献   
53.
两种土壤类型对羊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玉辉  周广胜 《草地学报》2000,8(3):220-225
研究两种土壤类型对羊草个体和群落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化草甸土,羊草的叶宽、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低于风沙土型,而单株重则高于后者,而叶长、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碱化草甸土型羊草的群落密度、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后者,而根冠比则低于后者。株高、凋落物量及地下生物量在两者间差异不明显,碱化草甸土型羊草群落土壤呼吸及凋落物分解排放的CO2量均高于风沙土型。  相似文献   
54.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原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研究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组成、数量特征、生物量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草草原的植被盖度和生物量随之降低,优势羊草群落将逐渐被盐生植物所替代,群落结构趋于简化,物种向旱生化和盐生化演替.同时土壤容重、含水量、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等营养元素含量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春季过度放牧对土壤表层的水分、有机质和钙、镁等元素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因此,制定科学的草原管理措施,特别是春季限制放牧等措施对于维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赵敏  周广胜 《林业研究》2004,15(2):93-100,i001
准确地评估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对于评估全球收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清样调查资料,并动态地评估森林生产力,以油松林为例建立了反映生物因素(蓄积量V和林龄A)和气候因素(年实际蒸散E)综合影响的中国油松林生物气候生产力(NPPa)模型。基于所建模型和第四次我国油松林资源的清样调查资料(1989-1993年),估算了中国油松林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并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给出了中国油松林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油松林的平均净第一性生产力为7.82thm-2a-1,其变化幅度为3.32~11.87thm-2a-1。中国油松林净第一性生产力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山西和陕西为中国油松林的集中分布区,生产力水平处于中等,约为7.4thm-2a-1;油松林集中分布区的南部(四川、湖北、河南等省),生产力水平较高,均大于7.7thm-2a-1;而在油松林集中分布区的北部和西部(内蒙古、宁夏等省),生产力水平较低,NPP均低于5thm-2a-1。该研究为利用森林资源清样调查资料评估森林NPP的动态及研究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一个有效思路。图3表2参46。  相似文献   
56.
植物的水分阈值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年来,全球变化和区域响应引起全球温度升高,降水格局发生变化,研究水问题显得日益迫切。淡水资源在世界特别在我国变得越来越匮乏,研究植物的水分关系显得更加重要,而对水分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生理生态过程进行定量分析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论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生长和生理生态变化过程中的水分阈值研究进行了评述,对有关温度等关键因素的阈值也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应着重加强研究的4个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7.
小麦对大气C02浓度及温度升高的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气CO2 浓度及气温升高将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甚至区域作物生产力。阐述了近年小麦对大气CO2 浓度和温度升高及其协同作用的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 ,并指出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8.
芦苇群落日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芦苇湿地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并准确估算蒸发蒸腾量,对湿地水资源评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2005年盘锦芦苇湿地监测站的小气候梯度系统和涡动相关系统的监测数据,结合芦苇生理生态特性的观测,分析芦苇群落的蒸发蒸腾量日变化规律及其主导影响因子,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梯度法对芦苇群落的日蒸发蒸腾过程进行模拟,并与涡动相关系统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芦苇群落蒸发蒸腾量日变化过程表现为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曲线;从相关分析结果看,气象因素和芦苇生理生态特性对芦苇蒸发蒸腾的影响显著,其中辐射强度、相对湿度、温度、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是芦苇群落蒸发蒸腾的主导影响因子;从计算蒸发蒸腾量的两种方法与涡动数据的比较结果看,梯度法更适合芦苇群落蒸发蒸腾量的模拟,可为芦苇湿地蒸发蒸腾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人口承栽力是生态承栽力的重要指标.利用黑龙江省气象、陆地生态系统面积、畜禽和水产品产量等资料,从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整体现点出发,采用模型计算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人口承载力.结果表明:1967-2006年黑龙江省陆地生态系统年均总生产力为1.67×1011kg/年,其中森林、农田、草原和湿地的年均总生产力分别为8.5×1010+4.3×1010、1.3×1010、2.5×1010kg/年;在宽裕型、小康型与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下年均总人口承栽力分别为0.85亿、0.72亿和0.63亿.2020、2050、2010年陆地生态系统总生产力分别为2.21×1011、2.32×1011 2.41×1011kg/年;在3种消费水平下总人口承载力分别为1.15、0.98、0.88亿;1.22、1.03、0.94亿;以及1.27、1.07、0.98亿.目前黑龙江省总人口为0.38亿,在富裕型的消费水平下黑龙江省仍有相当程度的粮食输出能力,在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0.
1980~2005年玉米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16个站点1980~2005年的玉米物候资料分析表明,玉米播种与出苗微弱提前,但成熟明显推后,导致玉米生育期明显延长:玉米播种期、出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除播种期外,玉米各个物候期与降水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导致玉米生育期缩短,年降雨量的减少导致生育期延长。因此,未来气候暖干化将对玉米生长、质量和产量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