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为了确定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早熟株合适的免疫剂量,本文设立7个早熟株免疫攻虫组、7个母株免疫攻虫组、1个不免疫攻虫组和1个不免疫不攻虫组,7个早熟株/母株免疫组的免疫剂量为孢子化卵囊100、200、400、600、800、1000和2000个/羽,经嗉囊感染,7日龄首次免疫,14日龄以同等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21日龄以8×104个/羽的同源母株进行攻虫,28日龄结束试验,以增重、肠道病变记分和卵囊减少率为试验指标。对早熟株中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2个免疫剂量进行重复试验,免疫方法、试验周期、试验指标和攻虫剂量同第一批试验。结果显示:早熟株和母株200、400、600、800、1000、2000个/羽免疫组攻虫后的增重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00个/羽免疫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各免疫组的卵囊减少率均达90%以上,肠道病变记分均与不免疫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用早熟株200、400个/羽进行免疫重复试验,两个免疫组攻虫期间的增重和肠道病变记分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不免疫攻虫组差异显著(P<0.05),其卵囊减少率均在8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每只鸡免疫200或400个孢子化卵囊均可诱发鸡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力,可考虑以200个孢子化卵囊作为该早熟株在疫苗制备中的推荐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43.
柔嫩艾美耳球虫乳酸脱氢酶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乳酸脱氢酶(Eimeria tenella Lactate dehydrogenase,EtLDH)的真核表达质粒,分别以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和鸡脾脏cDNA为模板,PCR扩增出EtLDH和鸡IFN-γ基因,PCR产物经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后与相应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连接,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AGGS-EtLDH和pCAGGS-EtLDH-IFN-γ。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为正确后转染293T细胞进行表达,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EtLDH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结果可见大小约为37 kDa的目的蛋白条带,间接免疫荧光可以检测到特异性红色荧光。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EtLDH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AGGS-EtLDH和pCAGGS-EtLDH-IFN-γ,并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深入研究EtLDH的生物学功能和球虫DNA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绵羊(Ovis aries)球虫的种类及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本文收集整理了世界上报道绵羊球虫的相关资料,按照虫种学名的字母为序,介绍了寄生于绵羊的17种艾美耳球虫(Eimeria),其中3种在中国发现与命名的球虫为卵状艾美耳球虫(Eimeria oodeus Hu and Yan,1990)、厚膜艾美耳球虫(E...  相似文献   
45.
[目的]确定单卵囊分离获得的鸡球虫种类.[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该鸡球虫寄生部位、最短孢子化时间、潜伏期、孢子化卵囊和孢子囊大小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该鸡球虫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卵囊呈卵圆形,囊壁光滑分为2层,囊内有1~3个折光性颗粒,未见卵囊残体;测100个孢子化卵囊大小为(13 ~22) μm×(11 ~ 16) μm,平均为16.96 μm×12.96 μm,形状指数1.31;测60个孢子囊大小为(8~ 13) μm×(5~8) μm,平均11.22 μm ×6.83 μm;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7 h,潜伏期为99 h.[结论]根据该鸡球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参考国内外文献,鉴定该鸡球虫为堆形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  相似文献   
46.
为了调查上海市鸽球虫的感染情况和种类,分别采集奉贤区肉鸽场和信鸽场的110份和44份粪便,以及南汇区肉鸽场的100份粪样,采用麦氏虫卵计数法对粪便球虫卵囊进行计数,收集阳性粪便中的卵囊,经孢子化后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上海市鸽球虫的平均感染率为52.8%(134/254),平均每克粪便卵囊数(oocyst per gram,OPG)为50 159个,为中度感染。肉鸽感染率(55.2%)和平均OPG(52 110个)均高于信鸽(40.9%和37 583个),奉贤肉鸽感染率(60.9%)高于南汇(49.0%),但南汇肉鸽的OPG(88 634个)明显高于奉贤(25 400个)。从肉鸽阳性粪便中鉴定出5种球虫,即拉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labbeana)、鸽艾美耳球虫(E.columbae)、原鸽艾美耳球虫(E.columbarum)、杜氏艾美耳球虫(E.duculai)以及卡氏艾美耳球虫(E.kapotei),拉氏艾美耳球虫为优势种。在信鸽阳性粪便中鉴定出4种球虫,即拉氏艾美耳球虫、杜氏艾美耳球虫、鸽艾美耳球虫以及原鸽艾美耳球虫,原鸽艾美耳球虫为优势种。本次调查表明上海市肉鸽和信鸽的球虫感染率和粪便OPG均偏高,调查结果为及时做好鸽球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和探索磺胺氯吡嗪抗弓形虫的作用机理,构建磺胺氯吡嗪处理弓形虫的抑制性消减文库.将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株速殖子腹腔注射(10000个/只鼠)感染昆明系小鼠,大量收集并纯化速殖子.用250 mg/mL磺胺氯吡嗪PBS溶液和PBS分别浸泡速殖子,37℃恒温箱孵育2h,分别提取虫体的总RNA和mRNA,以PBS处理的正常虫体cDNA为驱动组,以药物处理虫体cDNA为实验组,构建药物处理前后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性消减文库,对部分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虫体总RNA纯度高,合成的双链cDNA经RsaⅠ酶切反应较完全;从消减文库中随机选择100个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其插入片段长度在200~750 bp之间,文库的重组率达93%以上;随机挑取3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11个单一序列,Blast分析显示有7个单一有效EST序列与已知蛋白质相似性较高.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磺胺氯吡嗪处理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并对部分阳性克隆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深入研究磺胺氯吡嗪的抗弓形虫机制和寻找药物作用的关键靶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为了确定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natenella)早熟株合适的免疫剂量,本文设立7个早熟株免疫攻虫组、1个不免疫攻虫组和1个不免疫不攻虫组,免疫组的免疫剂量为孢子化卵囊100、200、400、600、800、1000和2000个/羽,经嗉囊感染,7日龄首次免疫,14日龄以同等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21日龄以8×10^4个/羽的同源母株进行攻虫,28日龄结束试验,以存活率、增重、肠道病变记分、血便数量、卵囊减少率为观测指标。对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3个免疫剂量进行重复试验,同时设置商品化球虫疫苗对照组,免疫方法、试验周期、试验指标同第一批试验。结果显示:攻虫后,不免疫攻虫组出现5%死亡,而各免疫组来出现死亡;各免疫组卵囊减少率在61.57%~69.52%;200~2000免疫组的增重与不免疫不攻虫组差异不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600~2000免疫组的肠道病变记分和血便数量均明显少于不免疫攻虫组(P〈0.05)。用600、800和1000进行重复试验,三个免疫组攻虫期间均来出现死亡,而不免疫组和疫苗对照组均出现5%死亡;三个免疫组的增重均明显高于不免疫攻虫组和疫苗对照组(P〈0.05);早熟株免疫组的肠道病变记分和血便数量明显低于不免疫攻虫组(P〈0.05),而疫苗对照组与不免疫攻虫组的相当(P〉0.05);卵囊减少率在66.30%-78.75%,高于疫苗对照组的51.82%。结果表明,该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不同免疫剂量均能诱发鸡产生免疫保护力,其中600、800和1000个/羽的免疫效果均优于疫苗对照组,可考虑以600个/羽作为该早熟株在疫苗制备中的推荐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49.
为寻找有效的抗弓形虫药物,选择了临床上使用较多的6种药物进行抗小鼠弓形虫感染初步实验。用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长宁株(CN株)速殖子,按1×104/鼠腹腔接种昆明系雄性小白鼠,接种后4 h用药组通过灌服或饮水用药,每鼠剂量分别为阿奇霉素(Azithromycin)150、120、90 mg/(kg·d),泰妙菌素(Tiamulin)100 mg/(kg·d),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15 mg/(kg·d),磺胺氯吡嗪钠(Sulfachloropyrazine sodium)150、120、90 mg/(kg·d),甲硝唑(Metronidazole)150 mg/(kg·d),甲氧苄胺嘧啶(Trimethoprim)10 mg/(kg·d),连续用药5~6 d,接种后10 d结束实验。结果阿奇霉素、磺胺氯吡嗪钠组的平均存活天数明显高于感染不用药组(P〈0.05),泰妙菌素、克拉霉素、甲硝唑、甲氧苄胺嘧啶组在所用剂量下的存活天数与感染不用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4-7 d,取腹腔液镜检速殖子,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阿奇霉素组减少70%以上,磺胺氯吡嗪钠组减少99%以上。研究结果提示,磺胺氯吡嗪钠具有良好的抗弓形虫效果,其推荐剂量与用药疗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为了选育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早熟株并观测其生物学特性,运用Jeffers创立的球虫早熟株选育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E.maxima进行了早熟株选育,并比较了所获得的早熟株与母株在卵囊大小、繁殖能力、致病性、免疫保护力等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经过17代早熟株选育,E.maxima的潜在期由母株的142 h缩短至107 h,缩短了35 h。早熟株卵囊的长、宽及大小均比母株小,且差异显著(P0.05);卵囊形状指数比母株的稍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早熟株的卵囊繁殖能力较母株的低,排卵囊高峰出现在接种后d6,较母株提前1 d。在同等剂量之下,早熟株的致病性低于母株,但免疫保护力和免疫原性与母株相当。早熟株的选育成功,为球虫早熟株弱毒疫苗的研制以及早熟株相关基因的筛选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