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评估牛粪及其蚓粪磷素生物化学特性,为合理利用牛粪及其蚓粪,提高畜禽粪便磷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腐熟牛粪及其蚓粪中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和解磷微生物的差异。与牛粪相比,蚓粪pH、电导率、有效磷含量、全碳含量、全氮含量、碳磷比和氮磷比均显著降低,其中pH降低0.46个单位,电导率、有效磷含量、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分别降低63.86%、20.99%、28.51%、45.57%,牛粪的碳磷比和氮磷比分别为蚓粪的4.20和5.52倍;但蚓粪全磷含量和碳氮比显著提高,全磷含量提高196.40%,碳氮比为牛粪的1.31倍。蚓粪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较牛粪低,而酸性磷酸酶二者间无显著差异。蚓粪的细菌和真菌α-多样性均显著高于牛粪。蚓粪中解磷细菌节细菌属(Arthrobacter)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较牛粪显著降低;相反,其他解磷细菌和大多数解磷真菌丰度较牛粪均呈升高趋势。蚯蚓堆肥对有效磷含量的衰减作用主要取决于牛粪的化学性质和解磷微生物的丰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常规施氮量、1/3常规施氮量、1/2常规施氮量和2/3常规施氮量)对大棚番茄老株更新套种菜豆产量、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减量施氮不会影响番茄产量。番茄老株更新套种菜豆栽培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EC值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施用氮肥会降低土壤p H值,适当减量施氮可以提高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但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大。综上所述,大棚番茄老株更新套种菜豆模式,施氮量为常规1/2即15 kg·(667 m~2)~(-1)时,不仅可以降低氮肥用量,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还能保证番茄产量,且可额外增加菜豆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34个水稻品种或品系为试材,对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穗部性状、叶部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辽盐188、龙盘5号、沈稻9号、辽盐158、沈稻9810等产量较高。产量与成粒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每穗秕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倒2叶长、倒3叶长也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黄瓜优质高产氮肥施用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不同肥力水平大棚土壤上设置不同氮肥供应水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够提高黄瓜产量16.0%~45.8%,但每kg氮的增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黄瓜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土壤供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用量有利于改善黄瓜品质,而过量施氮使黄瓜果实中Vc含量降低和硝酸盐含量增加。利用修正的Stanfort施肥公式计算保护地黄瓜优质高产施氮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酚酸物质及其化感作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阐述了化感作用 (Allelopathy)的涵义 ,具有化感化用的酚酸物质的来源 ,酚酸物质化感作用的可能机制 ,并从连作障碍的角度分析了酚酸物质在连作障碍中的自毒作用 ,提出了减轻化感物质毒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水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聚类分析和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年辽宁省区试的27个水稻新品种的9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品种间差异较大,是今后水稻品质育种的重点。在选出的7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垩白、精米率、糙米率、胶稠度以及直链淀粉为影响水稻品种品质的主要因子,水稻品质育种首先应注意垩白和碾米品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开展了人工接种茎腐病病原菌条件下覆膜滴灌施用多菌灵和戊唑醇防治玉米茎腐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施用50%多菌灵WP和25%戊唑醇WP对玉米茎腐病防治效果均在54%以上,两年平均防效最高的是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40 g/667 m^2滴灌处理,达到72.60%,平均产量为948.94 kg/667 m^2,与接种不施药处理相比显著增产59.9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120 g/667 m^2滴灌处理防效分别为54.79%和67.99%,平均产量分别为755.24、810.43 kg/667 m^2;不同药剂处理间玉米穗长、百粒重差异显著;每667 m^2滴灌施用多菌灵可增加收入218.68元/年。滴灌施用戊唑醇和多菌灵可有效防治玉米茎腐病,显著提高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不同穗型的3个品种沈稻11、辽粳294和沈农9816为试材,研究了水稻群体间的温湿度特征。结果表明,白天不同品种水稻群体中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大气一致。水稻群体中露点温度的脉动远大于温度和相对湿度,总的趋势是中午露点温度较高。不同水稻群体中温度的差异小于湿度。从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不同品种群体中的温、湿度差异逐渐增大,弯穗品种群体中的温度低于直立、半直立穗品种,湿度大于直立、半直立穗品种,直立和半直立穗品种之间的差别不太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蚓粪和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连作花生产量和氮素吸收固定的影响,通过花生两年连作定位试验,设置蚓粪替代化肥处理(VM)、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BF)、单施化肥处理(CF)3个施肥处理,另设不施肥处理(CK)作为对照,研究化肥有机替代对花生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VM处理可以提高花生收获指数和植株干物质积累,VM、BF处理的花生产量较 CK 分别提高 63.18%、33.51%。CF 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瘤数和根瘤鲜质量,降幅分别为 18.78%~50.82% 和 24.29%~34.74%,BF和VM处理较CF处理根瘤数、根瘤鲜质量分别提高53.20%和69.56%、63.90%和66.31%。BF和VM的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是CK的1.16倍和1.20倍,是CF的1.15倍和1.19倍。施肥处理的花生籽粒、叶、茎、根的氮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高于CK,其中,VM处理最高,BF处理次之。花生氮素分配比率表现为籽粒大于叶、茎、根。VM提高了根瘤固氮酶潜力和氮素向籽粒分配比率的同时降低了氮素向根的分配比率,而 CF结果相反。VM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是 BF和 CF处理的 1.85倍和 5.08倍。VM(5.02kg·kg-1)和BF(4.11 kg·kg-1)的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CF(3.43 kg·kg-1)和CK(3.08 kg·kg-1),与CF和BF相比,VM表现出了更强的氮素吸收利用能力。综合来看,蚓粪替代化肥后增强了花生光合同化产物转化为经济产品的能力,表现出较强的产量优势。单施化肥表现出明显的“氮阻遏”效应,而有机肥(特别是蚓粪)替代化肥后具有缓解“氮阻遏”的作用,主要归因于蚓粪替代化肥可通过提高花生根瘤固氮酶活性来保持根瘤的固氮潜力,并改变花生植株氮素分配,最终使花生植株氮素吸收利用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评价不同施氮量下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作物种间互作对不同行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19—2020年,利用长期定位微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量(N0:0 kg·hm-2、N150:150 kg·hm-2、N300:300 kg·hm-2)处理和2种种植模式(玉米花生间作:IM、玉米单作:SM),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作系统中不同行玉米竞争优势、土地当量比、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在间作系统中玉米的竞争能力显著强于花生,但毗邻花生带的玉米行(IM1)与远离行(IM2)间无显著差异。玉米花生间作土地当量比大于1,土地生产力提高15%~23%,具有间作优势;而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竞争能力增强。间作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IM1产量较SM处理增幅为37.8%~65.3%,IM2较SM处理增幅26.4%~56.1%,2019年氮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玉米土地当量比表现出边行效应。玉米产量变化趋势为N150>N300>N0。施氮可增加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间作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