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林业   5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欧州人利用鸟类防治森林虫害已有几百年历史了,从十四世纪初欧州人就制定了保护森林中鸟类的法令。苏联在研究和利用森林鸟类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美国和加拿大虽然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比较迟,但最近也颁布了有关法令和政策,保护鸟类,在森林中创造有利于鸟类繁殖、活动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防治松萎蔫病的新策略及林间防效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松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的致病细菌诱导的一种复合侵染病害的新学说的指导下,根据松萎蔫病在疫区病树呈聚集分布,提出了防治松萎蔫病的新策略,即利用我们研究开发防治松萎蔫病的新药剂α-三噻吩与杀细菌剂恶喹酸对在以病死树中心周围半径50 m的范围内所有寄主树进行注干处理。经过2010—2011年在面积近20 hm2的处理黑松林地的防治试验,至2011年12月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防效。处理林地中没有再发生病死树,对照区内却有24株病死树。防治仍在继续,新结果将继续报道。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对其携带的一株致病细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报道了以黑松细胞为材料的一种改进的细胞荧光染色显微生测法.用该方法测定了接种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GcM5-1A菌株或该菌株和无菌松材线虫混合物接种后的愈伤组织水提物的毒性.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无菌松材线虫或单独接种该菌株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未表现出毒性;而接种无菌松材线虫与该菌株的混合物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与接种野生松材线虫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的毒性以及该菌株的NB培养液的无细胞滤液的毒性均很强,并且它们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说明松材线虫在寄主组织中能促进细菌的产毒.向该菌株的NB培养液的无细胞滤液中添加松材线虫后测定其毒性,结果表明无菌松材线虫对其毒性并无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松材线虫本身不产生毒素,在荧光假单胞菌培养液的无细胞滤液中加入无菌松材线虫未能显著改变其毒性.   相似文献   
14.
生物碱化学生态学与害虫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碱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它可以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和正确的浓度出现,以充分发挥其生态防御功能。就生物碱化学生态学的研究概况及其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抗锈色粒肩天牛国槐优株的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是危害国槐的最重要的蛀干害虫,近年来在山东省发生危害十分严重。本研究对抗虫优株及感虫株国槐树皮进行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有机溶剂法结果为每500g干物质样品抗虫株得到生物总碱2.4880g,感虫株生物总碱为1.2220g;水提法每200g干物质样品抗虫株得到生物总碱0.0310g,感虫株生物总碱为0.018g。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抗虫和感虫树皮样品的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抗虫和感虫株样品中主要含两种生物碱,而且其相对含量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国槐抗虫株中的抗虫性主要是由于其树皮中总生物碱的高含量引起的,而不是由于其树皮中含有特殊的生物碱单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新方法。[方法]利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微孢子虫、感病家蚕幼虫和蛹及带毒蚕卵,研究60Co-γ射线辐射对家蚕和微孢子虫作用的差异及其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治疗效果。[结果]以20-160 Gy剂量辐射,不能杀死微粒子,不能去除感病蚕体的微孢子虫。感病家蚕幼虫体重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感病蚕的死亡率在80 Gy以上处理时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辐射处理卵的孵化率降低,孵化蚕的带毒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孵化蚕和未孵化蚕总的带毒率降低;20-160 Gy小剂量辐射,不能去除蚕蛹体内的微孢子虫。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蚕蛹羽化率、母蛾带毒率、卵带毒率和雄蛾交配能力逐步降低,但20 Gy辐射处理的蛹羽化率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结论]低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对家蚕卵具有一定的除毒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木槿曼粉蚧(Maconellicoccus hirsutus)是一种多食性刺吸害虫,其寄主范围很广,包括林木、果树、蔬菜及粮食等农作物;该虫现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中东、非洲、澳大利亚中美州和美国南部.我们从美国农业部引进了木槿曼粉蚧性信息素及其诱捕器,对上海、广州、广西和海口的港区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没有诱到木槿曼粉蚧.说明这些设置诱捕器的具体地点尚没有被入侵.根据资料,本文还介绍了该虫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18.
披针叶黄华抗杉木炭疽菌活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预试验中发现披针叶黄华地上部分乙醇浸提物具有抗杉木炭疽菌活性 ,进一步用不同溶剂 ,在不同 p H值下萃取得到 4个组分 .生测表明披针叶黄华中生物碱部分对杉木炭疽菌的抑菌活性最强 .其生物碱对杉木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较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强 ,对杉木炭疽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的 EC50分别为 1 36.0 μg/m L和 1 555.0 μg/m L  相似文献   
19.
以假单胞菌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亚硝酸盐单因子诱变处理,确定最佳诱变时间和剂量并进行复合诱变以获得低毒性菌株。对诱变后的低毒性菌株PB 1101和PB 0108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这2株诱变菌株在菌落形态、培养液颜色以及pH值上与出发菌株有一定差异,同时在蛋白质含量和种类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分子分类学采用生物的遗传物质DNA,RNA及蛋白质和酶为分类依据,使用现代生物化学方法对这些物质测定分析,并用数值分类的方法对测定数据处理分析,从而建立起生物的分类和进化系统。本文阐述了分子分类学在经济林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