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对分离自我甘肃中部地区土种黄牛体的泰勒虫未定种作了鉴定。与环形泰勒虫(T.annulata)、瑟氏泰勒虫(T.sergenti)、小泰勒虫(T.parva)、突变泰勒虫(T.mutans)、斑羚泰勒虫(T.tautotragi)、附膜泰勒虫(T.velifera)、水牛泰勒虫(T.buffeli)作了形态学上的比较研究,观察到该未定种除了泰勒虫所共有形态外,还有其它泰勒虫所没有的且难以描述的特异形态,尤其对染虫率高峰期,特异形态占虫体总数的20%左右。该种还具有出芽增殖的特性,可在除脾牛体内大量繁殖,染虫率可达52.69%的高峰,试验感染牛出现高烧、极度贫血、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导致个别牛只死亡,剖检观察到某些脏器有严重病变,表明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媒介蜱尚不清楚,但已证实,在我国传播家畜泰勒虫和巴贝斯虫的7种媒介蜱对该种无传播能力。传统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种不同于已知牛泰勒虫有效种,系一新种。由于这一新种首次在中国分离到,因而被命名为中华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 sp.nov.)(梨形虫亚目:泰勒虫科)。  相似文献   
52.
对转录组测序(RNA-seq)的技术特点及其发展进行概述,对该技术在猪瘟感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做了进一步展望,以期为猪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54.
55.
分别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X毒株细胞适应的第5代、第11代和第17代毒感染38日龄非免疫雏鸡进行致病性试验,确定X毒株的毒力,并比较3个代次毒的致病性差异,进而利用RT-PCR扩增其VP2基因可变区,测定其核苷酸序列,从分子生态学角度研究了非鸡胚源细胞传代培养对IBDV X毒株毒力和抗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DV不X毒株表现为中等毒力,在Vero细胞上传代后,其毒力有所减弱。VP2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有3个位置发生了替换,即第5代在酸残基262位为半胱氨酸,而第11代毒和第17代毒则变为酪氨酸(Cys→Tyr);第5代毒的290位为缬氨酸,而第11代和第17代毒则变为蛋氨酸(Val→Met);第5代毒和第11代毒的316位为赖氨酸,而第17代毒则变为精氨酸(Lys→Arg)。290位氨基酸替换导致该区域二级结构的改变,并对IBDV的抗原性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提示,这些氨基酸残基可能对维持IBDV的毒力和抗原性是必要的。通过毒株间VP2可变区序列的比较和系统发生树的分析,证明IBDV X毒株与Bursin-2疫苗毒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56.
分别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 X毒株细胞适应的第 5代、第 1 1代和第 1 7代毒感染 38日龄非免疫雏鸡进行致病性试验 ,确定 X毒株的毒力 ,并比较 3个代次毒的致病性差异 ,进而利用 RT-PCR扩增其VP2 基因可变区 ,测定其核苷酸序列 ,从分子生态学角度研究了非鸡胚源细胞传代培养对 IBDV X毒株毒力和抗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IBDV X毒株表现为中等毒力 ,在 Vero细胞上传代后 ,其毒力有所减弱。VP2 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有 3个位置发生了替换 ,即第 5代毒氨基酸残基 2 62位为半胱氨酸 ,而第 1 1代毒和第 1 7代毒则变为酪氨酸 ( Cys→ Tyr) ;第 5代毒的 2 90位为缬氨酸 ,而第 1 1代和第 1 7代毒则变为蛋氨酸 ( Val→Met) ;第 5代毒和第 1 1代毒的 31 6位为赖氨酸 ,而第 1 7代毒则变为精氨酸 ( Lys→Arg)。 2 90位氨基酸替换导致该区域二级结构的改变 ,并对 IBDV的抗原性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提示 ,这些氨基酸残基可能对维持IBDV的毒力和抗原性是必要的。通过毒株间 VP2 可变区序列的比较和系统发生树的分析 ,证明 IBDV X毒株与 Bursin-2疫苗毒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57.
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含有0型口蹄疫病毒P1—2A和3C蛋白酶基因和3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首先将P12A、3C和3D基因亚克隆连接到穿梭质粒pShuttle—CMV上,再将重组穿梭质柱用Pinel线性化后电转化携带有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的大肠杆菌BJ5183感受态菌,经细菌内同源重组产生pAdcmv—P12×5c和pAdcmv—p12×3cd重组腺病毒质粒,经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正确的插入到腺病毒骨架载体中。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l线性化后转染HEK295细胞,转染1w内细胞出现典型病变。取转染细胞裂解液上清连续传代至第4代时,细胞于24~48h内即病变完全,收取接毒后24h细胞进行PCR和RT—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腺病毒基因组内,且在mRNA水平上有表达。取第4、6、8和10代病毒,用蛋白酶K处理后可扩增出目的基因,证明此重组病毒可稳定存在。本研究为FMDV腺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口蹄疫灭活疫苗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口蹄疫灭活疫苗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可以反映出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劣以及疫苗质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改良Lowry法和考马斯亮蓝法三种较常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对全国六个不同口蹄疫灭活疫苗生厂家共计15批疫苗的总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SDS—PAGE对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进行定性,验证以上三种方法测定结果。结果表明,这些疫苗的总蛋白质含量差异比较大,1mL水相样中蛋白质含量在50—2000μg范围内。三种检测方法比较表明,改良Lowry法能较真实的反映口蹄疫灭活疫苗中蛋白质含量;与凯氏定氮法相比,此方法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而且低耗。  相似文献   
59.
【目的】加强对猪瘟(CSF)流行病学信息的统一管理,随时掌握全球CSF数据,分析CSF传播来源,进行疫情预测预报。【方法】将猪瘟流行病学信息数据与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采用ArcGIS Desktop、ArcMapObjects、Delphi和DNAStar 6.0等软件工具,在中国数字地图空间数据的支持下,建立了猪瘟流行病学信息系统,并命名为CSFinfo。【结果】该系统包含754株中国流行毒株、554株中国CSFV E2基因序列和欧盟CSF参考实验室数据库的642株CSFV E2基因序列,使中国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这种数据库的国家。【结论】CSFinfo可方便、快捷地对某地某时的CSF疫情进行查询,分析疫病发生规律;由于CSFinfo含有DNAStar6.0序列分析软件,可实现空间数据与基因序列分析应用的完整结合,是该系统的一大创新。CSFinfo的建立对CSF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提高了对CSFV流行毒株总体分布、疫情发生发展趋势提供科学的统计分析手段,为政府CSF防控提供可靠的疫情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用RT-PCR法,以口蹄疫病毒(FMDV)WH/99株牛舌水泡皮为材料,提取RNA及扩增目的cDNA,然后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JM109菌株,再经重组质粒电泳、PCR和EcoR Ⅰ酶切鉴定;用DNAstar软件比较功能未知区的序列差异,以RNAdraw软件分析它们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7株FMDV的功能未知区序列长度介于207-256个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WH/99与Asia Ⅰ63/72、A24/Cruzeiro、TWTY/97和TWCP/97的序列差异最大,预示此区段可能与病毒感染嗜性有关;二级结构分析表明,A24/Cruzeiro、Asia Ⅰ63/72和TWCP/97均有5个结构域,WH/99和TWTY/97具有6个结构域。TWTY/97和TWCP/97二级结构的差异可能是TWTY/97功能未知区第20位插入的“C”所致,而O1K/66和O1Campos仅有3个结构域。2株猪O型FMDV功能未知区5'端存在着连续的核苷酸缺失现象,最多达52个,唯有3株牛O型FMDV(O1K/66、O1Campos和WH/99)在上述位置无任何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