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秋水仙碱诱导药用植物多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秋水仙碱诱导药用植物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影响多倍体诱导效果的因素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秋水仙碱诱导药用植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85-5脱毒怀地黄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85-5脱毒怀地黄喷施不同浓度膨大素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随着膨大素喷施浓度和喷施次数的增加,85-5脱毒怀地黄的株高、叶面积和冠幅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产量、梓醇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膨大素浓度为1.333 mg/L 喷施2次时,85-5脱毒怀地黄的产量、梓醇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达最高,分别为4962.67 kg/667m2、(9.90±0.06)mg/g 和(1.18±0.02)mg/g。膨大素浓度为1.333 mg/L 喷施2次时,85-5脱毒怀地黄可获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失水胁迫对切花月季‘贝拉米’ 内肽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中度耐失水胁迫切花月季品种‘贝拉米’(Rosa hybrida ‘Belami’)为试材,在室温条件下进行30 h失水胁迫处理后复水并瓶插,研究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内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失水胁迫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复水后处理花瓣仍高于对照;失水胁迫提高了内肽酶活性,复水后,在碱性条件下仍高于对照,在酸性条件下却低于对照。失水胁迫可能启动了新型内肽酶种类。  相似文献   
14.
“金丰一号”金银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金银花中的优良品种"金丰一号"的离体培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将金银花顶芽剥离成二叶一心后,在75%酒精中灭菌30 s,再用0.1%升汞处理15 min,然后无菌水冲洗5~6次,接种于MS+6-BA 1.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无菌苗得率达78.90%;适于试管苗快繁的培养基是MS+6-BA 0.5 mg/L+NAA 0.1 mg/L+生物-素D 2.0mg/L,繁殖周期为28 d,繁殖系数达到7.37;适于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IBA 3.0 mg/L,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5.
怀黄菊黑斑病病原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喜亭    王苗  王添乐  李明军 《园艺学报》2015,42(1):174-182
对怀黄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Huaihuang’)上发生的一种叶片变黑枯死的主要病害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鉴定,通过形态观察、产孢表型分析、致病力检测和rD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是由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引起的怀黄菊黑斑病。从发病植株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致病菌株A1和A2;PDA培养基上的2个致病菌株菌落质地、颜色、边缘整齐度等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显微镜下产孢表型也存在差异,但致病力没有差异,其rDNA-ITS序列一致性达100%,序列已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为KF688111。  相似文献   
16.
铁棍山药褐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铁棍山药的褐变特性,包括酚类物质的分布与褐变的关系,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与褐变度的关系及pH和温度对其非酶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分布情况与褐变发生部位相一致;PPO、POD和PAL的活性与褐变度呈正相关,其相关性依次为PPO>POD>PAL;酸性条件有利于抑制非酶褐变,低于或高于40℃,非酶褐变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失水胁迫对月季切花花瓣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诱导与花朵衰老进程加速之间的关系.[方法] 切花月季 samantha 为试材,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1)反复失水胁迫处理,即依次失水胁迫24 h、复水12 h、然后再次失水胁迫24 h,(2) ABA 预处理后的失水胁迫处理,即50μmol-L-1的ABA处理12 h后,失水胁迫24 h;并以直接蒸馏水瓶插作为对照.[结果] (1)失水胁迫和再次失水胁迫,即两次胁迫处理期间花颈的弯曲状况相近,但失水胁迫后花朵的瓶插状况差异非常明显,其中,再次失水胁迫后的花朵出现了严重的僵蕾现象.ABA预处理明显减轻了失水胁迫期间花颈的弯曲程度.(2)第1次失水胁迫后复水6 h,花朵水势能够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而花枝鲜重和花瓣内肽酶活性在复水12 h后才能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再次失水胁迫后,花朵水势下降和花枝鲜重损失率都呈现与第1次胁迫相近的变化,但是花瓣内肽酶活性的变化更为剧烈,上升幅度更大.ABA预处理有效抑制了失水胁迫带来的水势降低、鲜重损失以及内肽酶活性的升高.(3)对照花材在自然开放和衰老进程中,没有检测到金属蛋白酶和巯基蛋白酶活性;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衰老时进一步显著升高.失水胁迫对花瓣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诱导与花朵自然衰老诱导一致.失水胁迫明显诱导提高了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复水使其活性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再次失水胁迫进一步加剧其活性的升高.AB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失水胁迫诱导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增加.[结论] 失水胁迫对花瓣中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强烈诱导与复水后瓶插期间衰老进程加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以切花月季(Rosa hybrida)品种Samantha和Kardinal为试材,探讨了乙烯和乙烯作用抑制剂1-MCP处理对不同品种花朵开放和衰老以及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影响。结果显示,两供试品种都对外源乙烯敏感,但花朵在乙烯处理后形态上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Samantha表现为乙烯处理显著促进花朵开放和衰老进程,导致花瓣脱落;而Kardinal则明显抑制花朵开放进程,出现僵花,直接衰老萎蔫。两品种在乙烯引起花瓣总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和内肽酶活性的升高方面,以及1-MCP处理获得与乙烯处理相反的效果等方面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是Kardinal的变化远比Samantha剧烈。同时,乙烯处理引起花瓣丝氨酸蛋白酶所占比例的增加方面依然是Kardinal比Samantha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供试的两个切花月季品种开花和衰老对外源乙烯反应的不同可能与相应花瓣中内肽酶的变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铁棍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cv.Tiegun)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其与褐变相关的山药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特性以及不同抑制剂对PAL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铁棍山药PAL的最适p H为8.6,不耐碱,更不耐酸;最适温度为50℃,有一定的高温耐受性,即使在80℃条件下保温30 min仍有约12%的活力残存;L-半胱氨酸盐酸盐和柠檬酸对铁棍山药PAL活力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植酸对PAL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氯化钠能促进PAL活力。为有效抑制PAL引起的鲜切铁棍山药片的褐变,应在酸性(p H2.0)、低温(20℃)或高温(80℃)条件下进行山药切片的加工和贮藏,鲜切片的无硫护色剂应首选L-半胱氨酸盐酸盐,其次是柠檬酸。  相似文献   
20.
切花月季失水胁迫耐性差异与内肽酶活性的关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选用切花月季耐失水胁迫品种‘Samantha’和中度耐失水胁迫品种‘Belami’, 采用带枝花和离枝花两种形式, 在22~25℃、RH 30%~50%、80μE·m - 2 ·s- 1荧光灯照光条件下进行了0~60 h的失水胁迫处理。结果显示: ①失水胁迫中花枝弯颈率的增加, ‘Samantha’快于‘Belami’, 同一品种带枝花快于离枝花, 但复水后恢复率的降低前者慢于后者, 同一品种带枝花慢于离枝花。胁迫过程中, 带枝花、离枝花都出现了恢复率快速降低的拐点, 前者晚于后者。对应于花枝复水恢复率快速降低的拐点, 水势值同一品种的带枝花、离枝花基本相同。②两品种花瓣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是带枝花、离枝花快速上升的转折点与其相应的复水率迅速降低拐点相吻合。③胁迫诱导的花瓣内肽酶活性上升, ‘Samantha’明显晚于‘Belami’, 同一品种带枝花早于离枝花。两品种带枝花和离枝花花瓣内肽酶活性诱导上升的转折点与其相应的复水恢复率迅速降低拐点相一致。④胁迫诱导引起的花瓣中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均是‘Samantha’显著低于‘Belami’。由此推测, 切花月季品种间失水胁迫耐性差异可能与胁迫对花瓣中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活性诱导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