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一种新型生物制剂对水稻普施特药害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世绿肥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生物制剂对水稻普施特药害的降解作用。【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以根长和根鲜重为生测指标,研究了水稻幼苗对除草剂普施特的敏感性和生物制剂对普施特的降解效果。【结果与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普施特强烈抑制水稻幼苗生长。生物制剂对普施特有良好的降解效果,保护率随生物制剂用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施用量增加到一定幅度使保护速率的增幅趋于平衡。对根长和根鲜重保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132%和158%。生物制剂的最佳经济用量为30~60 kg/hm2。  相似文献   
32.
虾苗场3种重要病原同步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 EHP)和虾虹彩病毒(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 DIV1)为近年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场内的主要生物性危害因素,其中2种或3种病原共感染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别这3种病原是大型苗场生物安保体系构建和无特定病原虾苗生产的迫切需求。基于SYBR Green I染料法,建立了同步扩增3种病原的定量PCR检测技术。结果显示,该同步方法对3种病原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且检测限可低至10 copy·μL~(-1),尤其是WSSV,在低至1 copy·μL~(-1)时仍能保持较好的组内和组间重复性。熔解曲线分析显示,该同步定量PCR技术对对虾样品的扩增产物只在78.4℃、79.7℃、83.5℃处出现3个尖锐峰,分别与3种病原(DIV1、EHP和WSSV)扩增产物的T_m值相对应。以上结果表明,建立的同步定量PCR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良好的病原特异性,可以在50 min内同步完成对3种病原的快速鉴定和组织内病原含量的确定,既可用于对虾育苗场内对这3种病原的监测,也适用于对养殖对虾病原感染与病害发生的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33.
为指导恩诺沙星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细菌性疾病防治中的科学合理应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在海水(盐度33)水温为(28.0±1.0)℃下,斑节对虾口灌恩诺沙星(剂量30 mg·kg-1)后,体内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给药后斑节对虾血淋巴恩诺沙星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恩诺沙星在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 h、2 h和2 h,药物峰浓度(Cmax)分别为17.82 mg·L-1、5.02 mg·kg-1和96.75 mg·kg-1。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恩诺沙星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17.12 h、72.31 h和37.78 h,总体清除率(CLz)分别为0.11 L·(h·kg)-1、0.21 kg·(h·kg)-1和0.02 kg·(h·kg)-1  相似文献   
34.
2021年上海市一家鳜鱼养殖场暴发出血病,初始典型症状为下颌出血。本研究通过细菌分离、分子鉴定、生化反应以及健康鳜鱼感染试验等,确认鳜鱼发病死亡由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共同感染所致。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鸟氨酸脱羧酶(ODC)和赖氨酸脱羧酶(LDC)反应均为阴性,表明其既不属于维氏气单胞菌维氏生物群(A. veronii biogroup veronii),也不属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群(A. veronii biogroup sobria),但在遗传上与温和生物群更近;迟缓爱德华氏菌生化反应不产生H2S。分离菌腹腔注射感染健康鳜鱼幼鱼后,被感染幼鱼均出现了死亡现象,且相同数量级病原回感鳜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鳜鱼发病更快,死亡率更高,感染量为1×107 cfu/尾时即可导致鳜鱼幼鱼在24 h内100%死亡。两种病菌都对硫酸新霉素和红霉素耐药,而对氟苯尼考都高度敏感。本研究为养殖鳜鱼出血病的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