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51.
农美利等除草剂对水稻药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盆栽试验明确了农美利等6种除草剂对水稻的药害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同时通过对不同影响因子的研究,初步探明农美利对不同水稻品种产生药害的差异较大,其中粳稻品种表现的药害重于籼稻和杂交稻品种;农美利和苯噻酰草胺对1~3叶期水稻的药害重于4叶期稻苗;农美利、苯噻酰草胺及骠马对水稻造成的药害随用药量的加大而明显加重;土壤上有薄水层时施药,可减缓农美利药害;高温条件下,农美利更易产生药害;农美利在不同土壤上应用,水稻受药害程度也有所不同;初步明确安全剂可减缓农美利药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几种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及复配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培养皿法和盆栽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几种除草剂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生物活性,并测定了2个复配组合的增效效应。试验表明,6种除草剂对稗草芽长抑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乙草胺、苯噻酰草胺、异丙甲草胺、千金、农美利、苄嘧磺隆;3种除草剂对稗草2叶和4叶期幼苗致死活性大小依次为:农美利、千金、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与苄嘧磺隆复配对稗草芽长抑制的相互作用为独立相加,千金与苄嘧磺降复配对稗草芽长抑制也为相加作用或稍有增效作用,但对稗草2叶期幼苗致死却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3.
茚虫威和毒死蜱在小白菜中的残留及其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小白菜中常用农药茚虫威和毒死蜱的残留试验和膳食暴露评估,为小白菜的安全生产和膳食风险评价提供技术依据。试验表明,在保护地条件下常量喷施茚虫威(40.5 g/hm2)和毒死蜱(540 g/hm2)在小白菜中的初始残留量分别为3.88和20.60 mg/kg,半衰期(T1/2)分别为1.4和1.1 d;间隔期7 d后,小白菜中的茚虫威和毒死蜱残留能够符合CAC、美国和日本的限量标准要求。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表明,不同年龄群体的风险商存在差异,幼年消费者(2~10岁)的风险商均高于成年人(≥18岁)的50%左右;茚虫威的理论长期风险商在常量和加倍剂量时分别间隔5 和7 d后开始低于100,而理论急性风险商均低于100,风险均可以接受;毒死蜱的理论长期风险商在试验的不同间隔时间内均接近和高于100,急性风险商在间隔3 d后开始低于100。因此,尽管茚虫威和毒死蜱具有相近的半衰期和参照剂量,但从残留试验和膳食评估结果来看,茚虫威在小白菜中使用的安全风险和膳食风险低;而毒死蜱的风险高,不宜在小白菜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54.
4种杀虫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农药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选择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4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静态法和半静态法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并进行环境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斜生栅列藻的72h-EC50值分别为55.3,0.00509,0.249,1.69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高毒、高毒和中毒。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大型溞的48h-EC50值分别为49.2,0.00392,0.03080,0.00165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剧毒、剧毒和剧毒。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斑马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49.8,0.706,5.12,10.9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高毒、中毒和低毒。  相似文献   
55.
建立了一种针对9种农药制剂和1种叶面肥中隐性添加23种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将农药制剂和叶面肥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静置后取上清液,加入乙酰胆碱酯酶溶液和显色剂,摇匀后反应5 min,加入底物后通过农药残留速测仪在波长412 nm处测定0~3 min的吸光度变化值。此外,对氧乐果、甲拌磷和甲基对硫磷在9种农药制剂和1种叶面肥中的检出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在0.03~4.4 mg/L之间,当在9种农药制剂和1种叶面肥中的添加水平略低于检出限时,其抑制率均50%(为56%~100%)。本方法可用于定性判断农药制剂中是否添加了上述隐性成分。  相似文献   
56.
摘要:概述纳米二氧化钛(nTiO2)光催化机理,重点介绍其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农药降解和剂型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nTiO2在农药领域中的应用有一个总体认识,也为该领域深入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7.
蜜源植物常用农药对蜜蜂急性毒性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4种蜜源植物,测定其开花期常用的25种农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并结合其田间最大施用剂量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蜜蜂的LC50值(48 h)为0.0528(0.0462~0.0603)mg.L-1,属于剧毒级;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0%杀扑磷(EC)、10%烯啶虫胺(AS)、40%辛硫磷(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4.5%高效氯氰菊酯(EC)、480 g.L-1毒死蜱(EC)、45%马拉硫磷(EC),10%吡虫啉(WP),90%敌百虫(TC)对蜜蜂的LC50值(48 h)范围为1.02(0.869~1.14)至13.9(12.4~15.5)mg.L-1,属于高毒级;15%哒螨灵(EC)、20%啶虫脒(SP)、15%乙蒜素(WP)对蜜蜂的LC50值(48 h)范围为43.3(37.5~50.0)至163(127~210)mg.L-1,属于中毒级;5%唑螨酯(SC)、250 g.L-1咪鲜胺(EC)、25%除虫脲(WP)、40%炔螨特(EC)、50%灭蝇胺(WP)、50%烯酰吗啉(WG)、75%多菌灵(WG)、25%噻嗪酮(WP)、35%腐霉利(SC)、50%异菌脲(WP)、75%百菌清(WP)对蜜蜂的LC50值(48 h)均大于200 mg.L-1,属于低毒级。其中1.8%阿维菌素(EC)、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0%杀扑磷(EC)、10%烯啶虫胺(AS)、40%辛硫磷(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4.5%高效氯氰菊酯(EC)、480 g.L-1毒死蜱(EC)、45%马拉硫磷(EC)、90%敌百虫TC对蜜蜂具有极高风险,10%吡虫啉(WP)、15%哒螨灵(EC)、5%唑螨酯(SC)对蜜蜂具有高风险,20%啶虫脒(SP)、15%乙蒜素(WP)、250 g.L-1咪鲜胺(EC)、40%炔螨特(EC)、50%灭蝇胺(WP)、50%烯酰吗啉WG对蜜蜂中等风险,而其他的药剂对蜜蜂均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58.
为系统评价纳米二氧化钛(nTiO2)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以及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nTiO2对斜生栅列藻、大型溞、斑马鱼和非洲爪蟾蝌蚪的急性毒性分别为0.140 mg·L-1(72 h-EC50)、1.26 mg·L-1(48 h-EC50)、22.0 mg·L-1(96 h-LC50)和5.02 mg·L-1(96 h-LC50),毒性级别分别为高毒、中毒、低毒和中毒。  相似文献   
59.
试验3种常见重金属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Hg2+、Ni+、Mn2+ 3种重金属对大型溞的48 h的EC50值分别为0.0211、2.18和35.6 mg·L-1,其毒性大小依次为Hg2+>Ni+>Mn2+。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3部分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中的分级标准,本研究测定的Hg2+对大型溞毒性为剧毒级,Ni+为中毒级,Mn2+为低毒级。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浙江省大棚草莓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从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等方面提出当前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浙江省草莓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