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科研基地不仅是教学实习、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还是学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准确把握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科研基地的功能定位,着力加强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科研基地的建设,对于保证创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2.
花生田新黑地珠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调查与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在华北地区首次对花生的新黑地珠蚧进行了系统观察。探明了新黑地珠蚧在唐山市的年生活史和发生规律,明确了该虫发生与土质、雨量、耕作制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确定了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3.
张璞  赵宝 《兽医导刊》2019,(4):66-66
布鲁氏菌病以牛、羊等畜禽为主要传染源,其传染途径以牧民接羔、兽医为病畜接生、挤乳、屠宰病畜等为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于畜牧养殖业发展、养殖副产品生产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伴随我国养殖业规模的扩大,该疾病的感染率与病发率也逐年上升,使养殖业经济效益遭到重创。本文结合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顶部棉铃发育过程中温度变化对棉铃铃重和品质形成的机理,分析膜下滴灌棉田播种后棉铃铃期发育及品质问题,以及分期播种后棉花顶部棉铃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确定播期及喷施脱叶剂日期,为膜下滴灌棉花确定播期和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2017年在新疆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以正常温度播种时间为对照、设置3~4个播期,根据不同播期播种,调查棉花铃期,测定棉铃单铃重、棉花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4月8日(早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单铃重较其余播种日期高0.79%~11.02%;花铃期提前3~10 d;棉花纤维长度高1.05%~3.86%、比强度高2.00%~9.49%、整齐度高0.59%~2.03%、马克隆值高0.41%~13.76%。【结论】4月8日(早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发育在23.70~23.86℃的日均温条件下,花铃期提前,棉花顶部铃铃期发育时间缩短,且单铃重较大,棉花纤维品质较高。其中,日均气温对棉花单铃重和纤维品质影响最大,可最为衡量棉花顶部棉铃发育的重要指标。4月29日(晚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发育由于最低温度的影响导致铃期缩短,棉花纤维发育受到影响,不利于高强纤维和高质量棉铃的形成。  相似文献   
25.
26.
 猪博卡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小病毒。目前,在匈牙利、北爱尔兰、罗马尼亚、泰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猪群(野猪)中均检测到了该病毒,并且发现该病毒在猪群中保持较高的感染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该病毒与猪群腹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可能在猪腹泻中可能扮演了一个诱因的角色。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病毒存在多个谱系,呈现出遗传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
棉花植株顶部棉铃发育过程中物质累积及对温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7、8果枝棉籽与纤维不同播种条件下物质累计的特点,分析温度变化对籽棉物质分配的影响,以及分期播种后上部果枝棉纤维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为机采棉确定播种日期和脱叶剂喷施时间和提高棉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在新疆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以大田生产播期(4月12日)为对照,两年共设置4个播期,随铃龄变化测定棉籽与纤维物质累积特征、棉花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花后50 d内日均温MDT为23.8℃,≥15℃有效积温为456.8℃的正常播期处理下,新陆早59号、新陆早64号上部果枝单粒棉纤维干物质快速累积期分别在铃龄22~40和18~36 d;MDT下降0.3℃,≥15℃有效积温下降17.5℃的条件下,使新陆早64号单粒棉纤维干物质快速累积期平均累积速率提高且理论最大积累量明显增加;在纤维物质累积过程中,日温差对单粒纤维物质快速累积期长短有着极显著影响;纤维与棉籽间存在异速生长特征,并随着铃期MDT的下降异速生长程度减小;MDT为23.0和20.8℃的晚播条件下早中熟品种新陆中82号的棉籽、纤维发育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结论】棉纤维发育对铃期温度下降较为敏感,在铃龄中后期干物质累积速率的明显降低;纤维与棉籽间的异速生长程度随着铃期MDT的下降而降低;铃期日均温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干物质快速累积期的长短;早中熟品种新陆中82号早熟性较好,适宜在北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与质粒谱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分离自陕北、关中、陕南等地7个猪场腹泻仔猪粪便的104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测定其对11类2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对11株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进行质粒分子分型及同源性聚类分析。【结果】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多粘霉素B和痢特灵的耐药率为0;对先锋Ⅴ、先锋Ⅵ、先锋必素、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15%,12%,12%和8%;对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3%,27%和27%;对青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羧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85%以上;而对苯唑西林、氯洁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多重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以8~13耐居多,占71%,1~7耐的菌株占17%,13耐以上占12%。质粒检测结果表明,相同地区、相同时间分离的菌株,其耐药谱相似,质粒谱型相同或相似;不同来源的菌株,耐药谱可相似也可不同,而质粒谱一般不同。同源性聚类分析表明,陕西省各地区耐药菌株质粒的流行存在地区差异,其差异性保持在35%以内。【结论】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严重,且呈自南向北递增的趋势,不同地区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差异与其携带的质粒有关。  相似文献   
29.
笔者通过对陕西省104个农业县区开展问卷调查,重点在宝鸡、汉中等市的23个生猪大县和重点场户进行了实地细致的调研摸清了陕西省猪病流行主要以仔猪黄白痢、病毒性腹泻和猪瘟、圆环病毒病等为主,仔猪发病死亡率较高,散养、小中型规模场发病较严重,发病以多病原混合感染为主,不同规模场发病种类不同等7个主要特点,并发现多种养殖模式并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兽医服务体系不健全、免疫不当、盲目用药、种源净化不彻底等6个引起猪病频发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健全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实施种源安全净化战略、抓好仔猪疫病防治、加强猪病监测预警、强化饲料兽药监管、加大市县疫控机构建设等6条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2009—2021年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生长季(5—10月)的降水实测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生长季年降水量为537.7 mm,年际变异系数CV=13.09%,降水事件以≤10 mm降水为主(f=65.68%),但其对年降水贡献小;降水日数以≤10 mm的降水事件发生日数为主,年际变异大(CV=43.76%),对年降水日数的影响大;≤10 d的降水间隔期占比最大且年际频率变化基本稳定(CV=22.43%),>10 d的降水间隔期呈减少趋势;1~2 d的短期连续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大(f=75.43%),年际变化差异较小(CV=27.44%);不同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在0.05水平上无显著相关性(p=0.788),年降水总量在不同水文年份上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大降水事件(>10 mm)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