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43篇
  20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30篇
畜牧兽医   141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通过对陕北地区的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区域生态退化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三农问题、矿区经济系统的低水平运行、能源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失衡等制约生态产业发展的五大问题,提出了陕北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整合的基本思路,即:规划建设和谐的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产业链、生态旅游以及政策创新和相关保障措施等,为探索陕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和实现建设世界级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以河北省迁安市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为依据,具体分析了河北省发展农村物流和农村信息化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物流信息化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合理化建议,并对河北省的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赵峰  张涛  侯俊利  刘鉴毅  章龙珍  庄平 《水产学报》2013,37(12):1795-1800
为了研究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盐度适应过程及其调节规律,将7月龄幼鱼直接转入0(淡水对照),5,10,15等4个盐度组中养殖32天,分别在0.5,1,2,4,8,16,和32 d 检测幼鱼血液水分、血清渗透压和血清Na 、Cl-、K 的浓度,结果显示:试验过程中,淡水和盐度5组中华鲟幼鱼血液各项指标始终保持一致,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盐度10和15组,中华鲟幼鱼血液水分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下降程度与盐度呈正相关,16 d时各组幼鱼血液水分无显著性差异。中华鲟幼鱼转入盐度10和15条件下,其血清渗透压与Na 和Cl-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达到新的平衡;12 h是其上升和下降的拐点。而血清K 浓度的变化趋势与血清渗透压和Na 、Cl-离子不同,呈现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从结果可以看出,中华鲟幼鱼与其他广盐性鱼类一样,其盐度适应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即临界期和调整期。  相似文献   
84.
以初始平均体重(114.71±3.631)g、体长(15.70±0.352) cm的点篮子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的投喂频率对其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点篮子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期间各个试验组存活率均为100%.而投喂频率对点篮子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均增重(DWG)和增重率(WG)有显著影响(P<0.05).每天投喂1次(F1)到4次组(F4)的点篮子鱼的SGR、DWG和WG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性升高,而每天投喂5次组(F5)的SGR、DWG和WG显著低于F4组.随着投喂频率的提高,点篮子鱼的摄食率(FR)逐渐上升.饵料系数(FCR)与投喂频率呈正相关.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下降,F1到F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4到F5无显著性差异.各试验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而脂肪含量随投喂频率增加显著增加(F1到F4组间差异显著(P<0.05),F4与F5无差异).综合本试验点篮子鱼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变化,认为人工养殖点篮子鱼的最适投喂频率为4次/d.  相似文献   
85.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CO2)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首次对青白期、半红期、全红期和浆果期的鲁北冬枣果实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在不同成熟期的鲁北冬枣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出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及酸类等4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青白期、半红期、全红期和浆果期中分别含有13种、23种、8种和1...  相似文献   
86.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遥感监测及保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1992年、1996年、2001年和2008年4个时期LandsatTM影像数据分别进行校正和配准,然后选用波段比值法进行红树林信息提取,并根据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的关系模型估算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并针对保护区红树林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变化,分析红树林湿地保护对策。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来,红树林面积逐渐增加,以大斑块的增加较为明显,红树林分布趋于集中。其中,以2001~2008年间红树林面积增长最多,而1992~1996年间面积增长最快。保护区中高植被覆盖度呈总体增加趋势,低植被覆盖面积比降低。从植被覆盖面积构成来看,中高植被覆盖面积比达80%以上。针对保护区红树林面积和空间变化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湿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7.
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叶碟浸渍法测定了甘肃天然草地3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的拒食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和狼毒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拒食和触杀作用,48 h的拒食率为82.23%~100.00%,触杀死亡率为80.00%~94.12%;露蕊乌头、青藏大戟、狼毒大戟和泽漆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拒食作用,48 h的拒食率为95.14%~97.62%。综合分析,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狼毒、露蕊乌头、青藏大戟、狼毒大戟和泽漆11种有毒植物具有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研究超低温(-196℃)冷冻保存对大黄鱼(Pseudosiaena crocea)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试剂盒分别测定了冷冻前后大黄鱼精子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大黄鱼精子的活力下降,精子内GR活性从(4.42±0.29)U·L-1增加到(58.93±2.26)U·L-1(P<0.05);其它几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总ATP酶、CK、SDH的活性分别从冻前的(60.16±5.88)U·mL-1、(11.91±0.76)U·mL-1和(51±2.16)U·mL-1下降到(3.54±0.37)U·mL-1、(10.22±0.32)U·mL-1和(31.5±2.08)U·mL-1;LDH、SOD和CAT活性从冻前的(7 806.44±110.11)U·L-1、(42.65±1.56)U·mL-1和(119.91±8.10)U·mL-1下降到(2 654.13±70.06)U·L-1、(31.99±1.57)U·mL-1和(55.87±2.32)U·mL-1。超低温冷冻保存对大黄鱼精子活力和精子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9.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结合影响高职会计电算化技能培养的因素,探讨高职学生会计电算化技能培养途径,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0.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金柑果汁加工中的酶解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4.0,果胶酶用量为0.04%,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金柑出汁率高达83.2%,酶解工艺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