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篇
  10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选取北川县"5.12"大地震前后2个时相的遥感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2期影像的植被信息,以此为基础,反演植被覆盖度,采用破坏指数DDI(the damage degree index)表示3种灾害类型区域震后植被破坏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解译滑坡103处,崩塌122处,泥石流10处,灾害面积共计17.5 km2,震前85%以上区域处于中植被覆盖度以上级别,震后中植被覆盖度以上级别土地面积减少8.01 km2,占灾害区域总面积的45.77%;2)滑坡区域植被破坏程度相对较低,中度及重度破坏的面积占总灾害面积的68.66%,崩塌区域植被破坏程度次之,中度及重度破坏的面积占总灾害面积的88.15%,泥石流区域的植被破坏最彻底,中度及重度破坏的面积占总灾害面积的99.74%;3)植被破坏与海拔、坡度有一定关系,破坏较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海拔611~1 543 m、坡度25°~45°范围内,植被破坏主要集中在重度破坏这一级别,并随海拔、坡度增加而增加,植被破坏与坡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2.
草本植物可以稳定公路、铁路和矿山等工程建设遗留的大量裸露边坡,并改善其生态环境,而以灌草型植物为目标群落的边坡绿化中,草本种子比灌木种子萌发和生长快、竞争性强,开展植物生长延缓剂的研究,以抑制草本种子萌发和生长.以华北地区的常用的沙打旺、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为试材,探索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多效唑和烯效唑溶液,单独浸种处理对3种草本植物发芽势及胚根和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和烯效唑溶液降低了沙打旺和紫花苜蓿的胚芽长度比,提高了胚根长度比;300~400 mg/L的多效唑溶液对3种草本种子的发芽势均具有抑制效果,500 mg/L的烯效唑溶液对紫花苜蓿和高羊茅的发芽势都具有抑制效果.该研究可为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边坡绿化草本种子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3.
冀北地区丰宁县水源林地水源涵养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地是水源林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主体.以冀北地区丰宁县,4种不同类型水源林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层与枯落物层两方面,研究当地水源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研究发现:水源林地枯落物持水能力阔叶林地明显优于针叶林地,4种水源林地枯落物持水能力依次为杨树林地>落叶松×山杏林地>油松×山杏林地>油松林地;其中,杨树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29.79 t/hm2,有效持水量为4.01 t/hm2.在土壤总孔隙度方面,水源林地土壤持水能力依次为杨树林地>草地>耕地>落叶松×山杏林地>油松×山杏林地>油松林地,水源林地总孔隙度在43.49% ~ 34.96%;在土壤密度方面,草地>油松林>耕地>杨树林地>油松×山杏林地>落叶松×山杏林地;在土壤水分常数方面,在0~30 cm的土层内,落叶松×山杏林地、油松×山杏林地、油松林地3种山地立地类型水源林地均是10 ~ 20 cm土层土壤水分常数最大,杨树林地20 ~ 30 cm土层的水分常数最大,草地和耕地内,0~10 cm土层的水分常数最大.综合比较不同样地类型内,样地土壤和枯落物持水能力,杨树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强,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1 334.49和1 167.41 t/hm2,总体涵养水源能力为杨树林地>落叶松×山杏林地>油松×山杏林地>油松林地.  相似文献   
114.
摄影法在人工降雨装置水滴终点速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摄影法在测定人工降雨装置水滴降落终点速度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雨强下相同粒径的水滴降落速度相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介于0.01~0.05 m/s,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测量时有部分水滴的位置并不是打击地面时的位置。通过分析软件SPSS对雨强与平均终点速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雨强与平均终点速度无相关性。试验认为该方法用于测定水滴降落终点速度可行,其方法简单、易操作,为以后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北京门头沟采石场废弃地造林树种生长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是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探讨不同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措施,作者对门头沟采石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中实施6年后的乔木、灌木树种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建立树种适应性指数的基础上,对11种树种在门头沟采石场废弃地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灌木类型适应性普遍高于乔木树种类型,各乔木、灌木适应性差异显著;2)乔木适应性表现为黄栌〉银杏〉油松〉火炬〉侧柏〉桧柏+侧柏混交林〉杜仲〉国槐,灌木适应性表现为桃树〉丁香〉连翘。  相似文献   
116.
基于对半干旱黄土地区抗旱造林示范区定位试验,筛选具有相似地形条件的10块标准地,选择9项反映土壤理化性质的定量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对不同配置及密度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其进行分类。通过因子分析,将9项指标转化为4个主因子:土壤速效养分供应因子、土壤全氮及pH因子、土壤结构持水因子、土壤容重因子。因子得分结果表明:不同林分模式4个公因子差异明显,各林分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各有侧重,落叶松油松混交得分较低,可能是深根性树种对表层土壤改良影响甚微,因子综合得分前三名均为刺槐林(林分密度1200~1700株/hm2),依次为刺槐CH2(1200株/hm2)>刺槐CH1(1700株/hm2)>刺槐CH5(1625株/hm2),说明刺槐作为研究区优势种,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优势显著,适宜密度下刺槐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更突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相似的林分化为一类,说明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存在相似性,但不同类林分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17.
土壤侵蚀速率近景摄影测量法(CRPE)的野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延庆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内,对土壤侵蚀速率近景摄影测量法(CRPE)进行了野外初步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与径流小区观测结果相比,CRPE法土壤侵蚀速率解算精度可达到90%左右;侵蚀针应采取行列式均匀布设方式布设,布设密度对监测精度具有较大影响,最大间距不宜超过1 m,且每行不应少于5根。  相似文献   
118.
以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调查,获取资料,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属性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打分评价相对模型分别建立了小坝子乡土壤水蚀、风蚀预报模型;并通过建立分级指标体系,对小坝子乡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研究。旨在探求接坝山地土壤侵蚀的特点和侵蚀程度,为该区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在对吴旗县乔木林、灌木林和草原群落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植被恢复及植被恢复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吴旗县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下,通过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植被完全可以得到恢复,完全可以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在自然恢复初期,植物群落将以草原地带性植被为主,并可以恢复到稳定阶段。三种植被群落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差异并不大,草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均匀度要略小于乔木林和灌木林群落。  相似文献   
120.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弃耕地植被的演替规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不同年限弃耕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年限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弃耕地的植被演替一般经历4个阶段:1年生杂草阶段、丛生小禾草阶段、多年生根茎禾草阶段和多年生丛生禾草阶段;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与弃耕年限不是单一的直线关系,且随弃耕年限的增加,多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百分比逐渐增大。对不同放牧干扰下弃耕地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弃耕地植被演替的第1、2阶段不宜利用,但在弃耕地植被演替的第3、4阶段,可以进行适度利用;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只要不对地表土壤进行破坏,弃耕地都会发生进展演替,并达到一个偏顶级群落,然后又会在放牧干扰下,发生逆行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