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篇
  10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压实对矿区废弃土壤含水量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压实处理对矿区废弃土壤含水量及植物生长的影响,为有效利用采石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废弃物、改善矿区立地条件、进行植被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将砾石和城市固体废弃物按体积8∶2混合后进行不同程度压实处理,进行小区试验。[结果]压实显著提高基质含水量,减小各层含水量差异。随着压实程度增加,植物主要耗水层上移。不同植物受到压实的影响不同,刺槐和苜蓿在重度压实条件下生长明显受阻,侧柏生长量增加。植物在中等强度的压实条件下,能够通过调节自身,适应环境。[结论]一定程度的压实能获得理想的植物保存率和生长量,压实技术可以运用在废弃采石场植被修复工作中。  相似文献   
92.
北京市大兴县科学营造网、带、片、点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使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防护林建设效果分析与评价的结果显示 ,在亚湿润干旱荒漠化地区 ,采用以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主的治沙措施后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防护林体系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正效应 .该文对大兴县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效果及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进行的评价 ,既丰富了环境影响评价理论 ,拓宽了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 ,又对类似地区的防护林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3.
人为的生产建设尤其是在公路、铁路、矿山、水利、山区住宅等基础项目的建设中形成了不同类型岩石坡面.基材喷附实现岩石坡面生态植被恢复是目前常用的技术形式,为了如期成功实现目标群落的营建,需要对项目区周边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并对坡面地形、坡度、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在选择目标群落植物时应满足生态适应性、先锋性、和谐性、抗逆性和自我维持性、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等原则,在建植方式上采用播种和栽植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岩石坡面植被的成功恢复.  相似文献   
94.
带状高立式沙障防治草地沙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草地严重沙化后形成的沙丘,且其上设置有不同年龄(2~3a和4~5a)带状高立式芦苇沙障的地段,分别对沙丘不同部位(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低地)及沙障不同位置(沙障迎风面、背风面和两沙障中间)土壤种子库、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机械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以同类型未设沙障的地段作对照,深入地对带状高立式沙障防治草地沙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严重沙化草地设置带状高立式沙障,可有效拦截风沙流中所携带的植物种子,丰富土壤种子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机械组成中,较粗的砂粒含量减少,较细的砂粒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5.
96.
提出了采用鱼眼镜头获取林分冠层图像,应用Photoshop软件测定林分郁闭度的简易测量方法(CCPS法),用该方法测取了28个固定样地的郁闭度,以冠层分析仪所测值为基准值,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度和稳定性检验与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可达97%以上,稳定系数可达92.85%,且具有低成本、易便携和设备普及性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97.
天津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深入分析天津市统计年鉴资料的基础上,从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个方面,利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得出天津市2004年生态承载力为0.32 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53 hm2。表明天津市的生态安全正面临严重威胁,且该趋势正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另一方面也表明天津市总体上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方式逐步由粗放型、消耗型转换为集约型、节约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针对客土喷播基质过度灌溉造成坡面水土流失、影响植物生长等问题,提出植被生长的喷播基质适宜含水量阈值。  方法  采用种植盆模拟裸露创面客土喷播试验,设计5种喷播基质水分梯度;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夏、秋季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二氧化碳(CO2)摩尔浓度(Ci)等光合参数,分析夏、秋季黑麦草光合参数与喷播基质含水量的关系。  结果  ①夏、秋季黑麦草净光合速率水合补偿点的喷播基质相对含水量(CRW)分别为35.02%和30.83%(即实际质量含水量分别为10.63%和9.36%)。②夏、秋季黑麦草Pn下降,由气孔限制转变为非气孔限制的喷播基质CRW均为55.00%(即实际质量含水量为16.70%)。③黑麦草喷播基质含水量阈值可分为5种类型,即“无产无效水”“低产低效水”“中产中效水”“中产高效水”“高产高效水”。  结论  ①客土喷播绿化以快速恢复植被为目标时,可保持喷播基质含水量在“高产高效水”范围,以此为标准进行灌溉,夏季为76.25%≤CRW≤78.17%,其实际质量含水量为23.15%~23.73%;秋季为73.61%≤CRW≤76.02%,其实际质量含水量为22.35%~23.08%。②客土喷播绿化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恢复基本植被(即恢复到当地自然植被盖度)为目标时,可保持喷播基质含水量在“中产高效水”范围,以此为标准进行灌溉,夏季为55.00%≤CRW≤76.25%,其实际质量含水量为16.70%~23.15%;秋季为55.00%≤CRW≤73.61%,其实际质量含水量为16.70%~22.35%。图10表4参25  相似文献   
99.
不同粒径石灰岩弃渣客土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目前世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以石灰岩弃渣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目前工程弃渣改良利用客土施用量大的难题.为了获取不同粒径区间弃渣混合客土改良的最优比例,试验选取北京房山石灰岩采石场弃渣,筛分成4种粒径区间,并按比例混合客土,撒播高羊茅种子,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不同配比弃渣的密度、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以及高羊茅植株的保存率、生长高度、生物量和根茎比,获取添加不同比例客土的改良效果和高羊茅生长状况.结果显示:客土改良石灰岩弃渣的影响体现需要一定的灌溉沉降过程,不同粒径弃渣土壤水分性质受客土添加量影响,相关性顺序为20 ~40 mm< 10 ~20 mm <2 mm <2 ~ 10 mm,高羊茅在不同粒径弃渣生长受客土添加量的影响,其相关性影响顺序为2 mm <2 ~ 10 mm< 10~20 mm <20 ~40 mm,客土最适添加比例为<2 mm和2~ 10 mm粒径弃渣添加40%,10 ~ 20和20 ~ 40 mm粒径弃渣添加60%.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粒径石灰岩弃渣资源化利用及客土改良,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0.
5·12地震后北川次生灾害迹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5·12大地震的重灾区,次生灾害种类多样,植被受损严重。为了解5·12大地震后不同次生灾害迹地植物群落自然恢复情况,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选取落石、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5种次生灾害迹地和1种未受损林地,通过设180个大小样方来进行野外调查和数量分析,研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相似性。结果表明:①次生灾害迹地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多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草本植物为主,群落物种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落石自然恢复地(B4)>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混交林(ck)>堰塞湖自然恢复地(B5)>泥石流自然恢复地(B2)=滑坡自然恢复地(B3)>崩塌自然恢复地(B1)。②次生灾害迹地乔木层优势种是桤木,灌木层优势种是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草本层优势种是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等禾本科和菊科植物。③物种相似性在次生灾害迹地与未受损林地差异较大,其中物种相似性系数大小依次为:B4(0.19)> B5(0.13)> B2(0.10)> B3(0.06)> B1(0.02);不同次生灾害迹地之间更为相似,且B2,B3,B4,B5样地之间物种相似性系数在0.2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