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50份龙井茶叶样品中21个特征峰,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区分西湖龙井(XHLJ)与非西湖区龙井茶(NXHLJ)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1.3%,21个特征峰中EGCG和CAF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在400~1 000 nm波段范围内采集东亚飞蝗成虫、5龄、4龄和3龄的前胸背甲光谱信息;每个龄期提取15像素×15像素目标区域平均反射率信息作为样本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和主成分分析(K-PCA)相结合特征波段提取方法,对比分析K-PCA和SPA(投影连续变换)2种特征波长提取方法,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分别对K-PCA和SPA筛选的特征波长建立东亚飞蝗龄期识别判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K-PCA筛选出的特征波长数少且正确识别率为98.25%。K-PCA筛选的特征波长为468 nm、555 nm、635 nm、710 nm、729 nm、750 nm、786 nm和899 nm。本文提取的东亚飞蝗特征波长为东亚飞蝗的龄期识别奠定基础,进而对蝗灾的监测与预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钙磷比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矿物质沉积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配制5种等氮等脂(46%粗蛋白和7%粗脂肪)钙磷比分别为1.00∶2.00、1.00∶1.50、1.00∶1.00、1.00∶0.75和1.00∶0.50的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为(12.82±0.37) g的梭子蟹1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钙磷比为1.00∶1.00和1.00∶0.75的饲料,其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显著高于其他组。钙磷比为1.00∶0.50饲料组幼蟹血淋巴的谷草转氨酶(GOT)显著高于其他组,碱性磷酸酶(AKP)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随着饲料钙磷比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幼蟹肝胰腺、肌肉和甲壳中的磷含量随着钙磷比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且钙磷比1.00∶2.00组幼蟹磷含量显著高于1.00∶0.50组。钙磷比1.00∶1.50和1.00∶1.00组幼蟹肝胰腺A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幼蟹肝胰腺己糖激酶(H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随饲料钙磷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钙磷比为1时,梭子蟹肝胰腺的HK和SDH酶活性最高。此外,钙磷比1.00∶1.00组显著上调了梭子蟹肝胰腺电子传递链相关基因(nd1、sdhc、cytb和coxⅡ)的表达水平,当钙磷比为1.00∶0.75时,显著上调了幼蟹肝胰腺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ase6、sirt3和nrf1)的表达量。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模型得到梭子蟹最适钙磷比为1.06~1.26,在此范围内能促进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维持组织的最适磷沉积以及很好地促进能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江苏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江苏省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品种单一,产量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模式;产业开发不完善,技术支撑弱等。据此,从优良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保鲜储藏和专业化加工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江苏省马铃薯产业的研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的粮食生产从2004年开始,也改变了产量连年下降的局面,实现了产量历史性的9连增,但是,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粮食生产问题依然任重道远,要加大政策资金保障,提高科技支撑,调动农民积极性,充分合理运用国内外市场,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17.
细柄蕈树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细柄蕈树实生苗嫩枝为试验材料,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其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细柄蕈树扦插生根的机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以质量浓度300 mg/L的NAA处理插穗,能有效缩短其生根周期;扦插生根过程中,NAA处理与CK的几种内源激素(IAA、ZT和AB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同,均呈正"V"形变化;NAA处理可调节内源激素,促进不定根的形成和发育;不定根形成期间,NAA处理与CK的IAA/ZT、IAA/GA3和IAA/ABA谷值的出现时间(20 d和30 d)与愈伤组织形成期重合,内源激素的这种节奏性变化反映了生根与生理之间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8.
犊牛血痢,是一种犊牛常发的临床疾病,夏末秋初为该病发病高峰期。饲养管理不善、营养缺乏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该病以断奶后犊牛和1~2岁牛发病率最高,成年牛也时有发生。临床上,初期以拉稀为特征,粪便中混有少许血液和组织碎片,到中后期,粪便呈喷射状并混有大量血液和组织碎片,精神沉郁,频频排粪,呈里急后重,粪便具有腥臭味,肛门失禁,屁股及肛门周围有糊状粪便。病死率较高,经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为此结合中医治疗效果显著。该病不仅给养牛业造成极大的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因此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有效的预防体系,做好消毒工作,以减少和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究猫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及其条件培养基(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nditioned medium,AD-MSCs-CM)对庆大霉素致损的猫肾细胞(crandell rees feline kidney,CRFK)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试验分为空白组、庆大霉素(gentamicin,GM)组、AD-MSCs组和AD-MSCs-CM组;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猫AD-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的细胞;以0、2、4、8 mmol/L GM完全培养基处理CRFK,并于12、24和48 h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最适造模浓度;致损的CRFK分别与猫AD-MSCs及AD-MSCs-CM共培养,于24、48和72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24 h后通过Annexin V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ve nuclear antigen,PCNA)、Bax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猫AD-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典型的梭型,高表达MSCs表面标记物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白细胞表面标记物CD45;AD-MSCs和AD-MSCs-CM均能促进GM致损CRFK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其中AD-MSCs和AD-MSCs-CM可通过上调增殖相关基因CCND1、PCNA和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并降低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而发挥促增殖、抑凋亡作用。试验成功分离得到猫AD-MSCs,并证实AD-MSCs及其条件培养基在体外能促进GM致损CRFK的增殖和迁移,为猫AD-MSCs治疗猫急性肾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毕赤酵母中构建猫血清白蛋白(feline serum albumin,FSA)表达系统,并探索其最适的基本表达条件,为FSA的生产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在GenBank上获取FSA碱基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合成,将优化的密码子构建到载体pPIC9K上,经PCR和双酶切验证后通过电击转化将重组质粒FSA-pPIC9K转化毕赤酵母GS115,依次经MD平板和G418筛选后进行菌落PCR获得阳性菌株,随机选取阳性菌株经甲醇诱导表达96 h后,取表达上清液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选取表达量较高的菌株分别在不同温度(24、26、28和30 ℃)、pH (4.0、5.0、6.0、7.0和8.0)和甲醇诱导量(其中1组为每24 h添加0.5%,其余4组为每12 h分别添加0.5%、1.0%、1.5%和2.0%)的条件下诱导表达96 h,取表达上清液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 菌落PCR结果显示,获得2条大小分别约为2.3和2.2 kb的目的基因条带和毕赤酵母AOX1基因扩增条带,诱导表达96 h后取表达上清液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在70 ku左右出现特异性条带。通过基本条件优化发现该蛋白在28 ℃,pH为6.0且每12 h添加0.5%的甲醇条件下表达量较高。【结论】 毕赤酵母GS115可稳定表达F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