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中国红豆杉中主要紫杉烷类物质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Rehd.]中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紫杉醇及两种重要前体巴卡亭III(B III)和10-脱乙酰巴卡亭III(10-DAB)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的含量在同一棵树中的分布依主干皮、根皮、侧枝树皮、种子、须根、嫩枝、叶的次序递减,并发现侧枝茎中紫杉醇在横截面方向呈梯度分布,且紫杉醇含量最高部位是在次生木质层.10-DAB和B III在叶中含量最高,在须根中含量最低,叶子中10-DAB的含量达0.02%~0.03%,高于B III的含量.在2~3 a生的小树枝、叶中未检测到紫杉烷类物质,提示其合成可能与植株发育有关.紫杉醇在30 a 树龄的当年生嫩叶中春季高于秋季,而10-DAB在当年生和多年生的叶中积累都较多,且秋季比春季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选用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对87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籼稻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4对引物共检测到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含2.35个等位基因,品种间等位基因变异范围2~6;Shannon's信息指数变幅为0.303 ~0.796,平均为0.539;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84~0.658,平均0.295;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265 ~0.990,表明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品种间存在遗传差异,但不同品种间等位基因的变异频率不同.87份籼稻品种可以分成3个类群,类群内品种遗传背景比较相似,类群间品种遗传背景差异明显,其中,39.1%的籼稻品种遗传组分单一,而遗传背景复杂的籼稻品种达到60.9%.该研究可为水稻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并为后续淀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探究县域内的气象灾害的具体分布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减灾防灾水平。通过运用GIS、统计学和农业气象学等方法,以乡镇为单元,对阳谷县气象灾害风险趋势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阳谷县1981—2011年的风险指标和综合风险指数,明细了不同气象灾害在该县的发生频率和综合风险指数的地域分布规律,计算各乡镇的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性,并进行相应的灾害趋势分析。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各乡镇干旱发生频率基本一致;洪涝发生频率则由东北向西南逐步增强;高温灾害日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低温则反之;冰雹则主要集中在城区中部乡镇;而冬小麦生育期内高庙王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最高,金斗营、阿城镇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最低。  相似文献   
14.
指纹图谱技术研究红豆杉组织中紫杉烷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杉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指纹图谱技术从色谱相似度软件评价和直接观察图谱两方面,探讨紫杉烷类化合物在红豆杉组织的分布及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中国红豆杉与穗花杉、曼地亚红豆杉的色谱相似度为0.326和0.865,而同株红豆杉中树皮与枝叶、种子以及冠瘿组织的色谱相似度分别为0.965、0.932和0.322,表明已建立的指纹图谱的技术和评价方法能合理地反映植物和组织间的化学成分差异,提示紫杉烷类的空间分布在红豆杉正常组织间无明显差异,红豆杉中紫杉烷的含量在一年四季处于动态的变化,这种变化受气温、湿度、降雨量和光照等气象指标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稻粒长和粒质量调控基因GLW7已知功能位点的核苷酸差异设计分子标记,并对国内外搜集的315份籼、粳稻品种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其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同时,通过粒型性状的测定,分析该基因的遗传效应,评估其育种利用价值。结果表明,设计的功能标记能准确、有效地区分出201 bp和190 bp 2种带型,即大粒(Large grain haplotype,LGH)和小粒(Small grain haplotype,SGH)2种等位变异。从籼、粳亚种间的基因型分布来看,籼亚种中LGH和SGH的比例分别为95.65%和4.35%,而粳亚种中LGH和SGH比例分别为25.50%和74.50%,2种等位变异的分布在籼粳亚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粒型的测定结果表明,含不同等位变异的品种在粒长、粒厚、长宽比和千粒质量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粒宽则没有明显差异。进一步通过籼、粳分类分析发现,亚种间2种等位变异对粒型的效应并不完全一致,但都具有提高籽粒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不同光温条件对水稻9311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光温条件对水稻9311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进行分期播种以及人工光温控制试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分期播种的光温差异对9311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整个生长季较低的积温和日照时数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并可降低垩白、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获得较好的品质。苗期较高温度使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降低,提高蒸煮品质,对产量影响不显著。遮光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降低光照度可使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降低,垩白增加。因此,9311在生育期维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有利于获得高产和优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对相关行业企业、高校和毕业生先后开展动植物检疫专业现状调研。通过调研反馈信息,提出了面向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并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修改调整建议,为完善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Pi-ta、Pi-b和Wx-mq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在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均不抗稻瘟病,且缺乏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本研究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武粳15为母本,携带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Pi-ta和Pi-b基因的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以及Wx-mq基因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技术,分别在不同的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成功地将Pi-ta、Pi-b和Wx-mq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稻瘟病抗性好、食味品质优、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系"南粳0051",适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研究将三套自主研发的PCR检测体系成功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仅为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选择方法,也为水稻抗病、优质育种创制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