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物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玉米不仅在品种培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在产量和质量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玉米是陕西省高产稳产作物之一,虽然近年来杂交玉米组合及常规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适应我省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过程较为缓慢。因此,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是使陕西玉米生产更进一步的一项重要技术举措,若想保持玉米的高产量和高品质,就必须对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做好玉米育种工作的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2.
正1春季霜冻成因分析1.1多次极端冷暖异常天气交替2018年3月底至4月3日连续出现25℃以上高温天气,加快了小麦生长发育进度,也正值小麦拔节孕穗期,生长迅速,是极易受低温冻害的时期。安阳地区气象预报4月5~7日出现极端低温,5日最低温度0.7℃,草面温度0.8℃;6日最低温度2.1℃,草面温度-1.5℃,持续3h;7日最低温度1.0℃,草面温度-7.28℃,自6日21:00至  相似文献   
53.
现现阶段房产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为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忽略了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一味的加快施工进度,就会容易出现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问题,本文结合作者的施工经验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防止措施,避免裂缝产生。加强对现浇板混凝土的施工工序的整体性调整,保证工程的整体性能的分析,达到整体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4.
<正>反刍动物日粮中脂类的含量较低,精料中含2%~4%,粗料中占5%~7%,日粮中添加油脂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能量负平衡现象是奶牛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在分娩后提高奶牛对能量的摄入量显得尤为重要,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提高产奶量,特别是对于泌乳高峰的奶牛,日粮中补充脂肪可以补偿其能量负平衡。1反刍家畜的瘤胃反刍动物(如奶牛、肉牛、羊)的胃由网胃、瘤胃、瓣胃、真胃4部分组成。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  相似文献   
55.
研究小球藻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对三态氮的吸收能力。实验表明,小球藻可有效吸收养殖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但对三态氮的吸收有差异性。在一定氨氮浓度范围内小球藻优先吸收水体中的还原态氮,随着氮氧化程度的提高,其吸收能力有所下降。小球藻净化养殖水体中的氮化物与水体中小球藻数量有关,小球藻吸收氮的能力受到养殖环境中pH值、溶氧浓度、温度以及水体中磷浓度的影响。实验证明,用小球藻进行养殖水环境调控是可行的,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以体质量为(21.55±1.62)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投喂壳聚糖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5%、1.0%、1.5%、2.0%、3.0%的饲料,研究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血清相关免疫因子、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1.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5%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死亡率和蜕壳死亡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和2.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血清中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1.0%、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各添加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试验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均低;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均高,其中1.0%、1.5%和3.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仅1.0%添加组肌肉灰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2.0%添加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肠道中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和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成虾饲料中壳聚糖的添加量为0.5%~1.5%,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并能增强其消化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57.
目前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 clarkii)眼柄切除诱导卵巢成熟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借鉴国外最新研究结果,探讨了克氏原螯虾单侧眼柄切除后第1、7、15天体长、体重及卵巢的一系列变化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比较分析了眼柄切除前、后卵巢组织中钙调蛋白基因(CaM)与质膜Ca2+-ATPase基因(PMC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克氏原螯虾眼柄切除诱导卵巢成熟的早期分子过程中,钙信号通路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克氏原螯虾眼柄切除促进卵巢成熟的分子机制积累了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8.
以初始体质量为(33.52±0.17)g建鲤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w)生长试验,分别配制成添加0.0%(对照)和0.5%(试验)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的等氮等能(35%CP、17 kJ/g)饲料,采用5种投喂方式:连续8 w投喂对照饲料(Ⅰ);试验饲料2 w间隔投喂(Ⅱ);前4 w投喂试验饲料,后4 w投喂对照饲料的间隔投喂(Ⅲ);前4 w投喂对照饲料,后4 w投喂试验饲料的间隔投喂(Ⅳ);8 w连续投喂试验饲料(Ⅴ)。养殖试验结束时,进行急性拥挤胁迫试验。探讨Ala-Gln投喂方式对建鲤生长和抗急性拥挤胁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la-Gln连续投喂和间隔投喂组的生长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w间隔投喂的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4 w间隔和连续8 w投喂的饲料组(P<0.05);前4 w间隔投喂组的特定生长率要显著高于8 w连续投喂组(P<0.05)。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分别在急性胁迫后恢复0和1 h时达到高峰,血清HSP70在胁迫后恢复1~12 h都保持较高水平,然后下降,胁迫后恢复48 h达到胁迫前的水平。各种投喂方式组的血糖和血清皮质醇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胁迫后恢复期,血糖迅速升高幅度最小的是2 w间隔投喂组,最先恢复到胁迫前状态的是2 w间隔投喂组和前4 w投喂的4 w间隔投喂组。胁迫后恢复期,各投喂组的血清HSP70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胁迫后恢复48和72 h时,后4 w投喂的4 w间隔投喂组和连续8 w的投喂组的血清HSP7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9.
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消化酶活性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e亲虾进行短期饥饿处理(0、4、8、12、16d)后,分别测定其内脏消化酶活性及部分组织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饥饿能显著影响克氏原螯虾肝胰脏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这3种消化酶的活性均不断下降,且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饥饿第4天下降幅度最大;脂肪酶活性则在第8天显著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继续延长,其活性下降不明显。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亲虾免疫学指标也有一定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稍微增加,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在第8天显著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在0—12d时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溶菌酶活性在饥饿的前8d变化不显著,饥饿第12天溶菌酶活性下降50%,此后下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0.
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敌害生物龙虱幼虫的药物杀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五种水产药物对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最常见敌害生物龙虱幼虫(水蜈蚣)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安全浓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对龙虱幼虫24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 值分别为0.05mg/L, 6.63mg/L, 3.65mg/L, 6.91mg/L, 28.95mg/L,48h的LC50值分别为0.03mg/L, 4.38mg/L,2.38mg/L, 3.84mg/L, 14.10mg/L,96h的LC50值分别为0.00mg/L, 1.12mg/L, 0.54mg/L, 2.15mg/L, 3.05 mg/L;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对龙虱幼虫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06mg/L, 0.57mg/L, 0.31mg/L, 0.36mg/L 和1.00mg/L; 龙虱幼虫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为:杀灭菊酯>敌百虫>漂粉精>溴氯海因>漂白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