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61.
克氏原螯虾繁殖行为生态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初次性成熟、生殖季节、交配体制、交配行为、掘洞行为、护幼抚育行为等独特的生殖对策和行为特性展开研究。在克氏原螯虾主要繁殖季节进行野外自然采集成虾样本进行交配产卵等实验观察统计, 每批次采集成虾样本为30尾以上, 体质量在15~40 g结果表明: 1) 克氏原鳌虾生长快速且性成熟早, 当年个体经6~12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2) 该虾属秋冬季产卵类型, 但交配季节宽泛, 繁殖期长,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均有交配现象。7月份(1龄、2, 体质量22.4 g±2.56 g)交配率为20%, 产卵率为0; 8月份(1龄、2, 体质量26.7 g±2.98 g)交配率为45%, 产卵率为5%; 9月份(1龄、2, 体质量29.3 g±3.11 g)交配率达到60%以上, 产卵率为10%; 10月份(1龄、2, 体质量30.9 g±3.39 g)交配率为75%以上, 产卵率为35%, 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克氏原螯虾交配季节主要集中在8-10, 产卵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0-12月。3) 交配体制属于繁殖行为学中的乱交制, 雌雄性比较为松散, 存在普遍的重复交配现象。4) 具有明显的穴居性, 掘洞行为是克氏原螯虾一个显著突出的生态习性, 繁殖季节掘洞强度显著增强, 掘洞目的主要为雌虾产卵孵幼, 其他季节的掘洞目的则是为躲避不良的生态环境, 冬春季则几乎没有掘洞行为, 即不同季节克氏原螯虾的掘洞有着不同的生态功能。克氏原螯虾繁殖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可为其开展人工繁殖和生产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消化酶活性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e亲虾进行短期饥饿处理(0、4、8、12、16d)后,分别测定其内脏消化酶活性及部分组织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饥饿能显著影响克氏原螯虾肝胰脏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这3种消化酶的活性均不断下降,且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饥饿第4天下降幅度最大;脂肪酶活性则在第8天显著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继续延长,其活性下降不明显。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亲虾免疫学指标也有一定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稍微增加,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在第8天显著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在0—12d时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溶菌酶活性在饥饿的前8d变化不显著,饥饿第12天溶菌酶活性下降50%,此后下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3.
克氏原螯虾池塘和稻田集约化养殖技术及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尽地阐述了克氏原螯虾池塘及稻田养殖技术,包括养殖池塘的建造、池塘养殖具体实施方法,养殖稻田的清整、稻田养殖具体实施方案等,为克氏原螯虾养殖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4.
新型高效水产饲料诱食剂——蚯蚓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蚯蚓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添加到水产饲料中可大大提高水产动物的摄食效率,提高免疫力,降低生产成本。文章就蚯蚓粉的加工制备,营养价值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5.
在以进口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DCP)、磷酸钙(TCP)制成总磷含量为0.91%的饲用饲料,饲养11 g左右的花(鱼骨)8周,研究饲料中不同磷源对花(鱼骨)幼鱼的生长,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灰分、钙、磷含量,以及总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源对花(鱼骨)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CP组、DCP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比TCP组提高24.86%、13.75%,MCP组的饲料效率比TCP组提高15.47%;MCP、DCP、T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M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CP组,各组全鱼、鳞片的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花鲭对不同磷源的总磷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MCP的表观消化率最高,MCP组、DCP组总磷表观消化率比TCP组分别提高85.97%和42.90%.综合来看,在3种无机磷源中,MCP作为花(鱼骨)饲料中无机磷源的利用效果最佳,其次是DCP,而TCP则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6.
长三角地区克氏原螯虾的高效养殖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长三角地区克氏原螯虾的几种高效养殖模式,即河道放养模式、虾蟹套养模式、湖荡养殖模式、稻田专养模式、稻虾轮作模式等,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7.
调查分析咸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咸阳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8.
赵朝阳 《水产学报》2008,32(4):614-620
以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磷酸二氢钾为磷源配制6个磷水平(0.32%、0.58%、0.83%、1.09%、1.35%和1.59%)的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花(鱼骨)[初始体质量为(7.97±0.07)g]8周,探讨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生长、饲料利用、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磷的影响,确定花(鱼骨)对饲料磷的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1)当饲料磷水平从0.32%上升到0.83%时,增重、饲料效率随之而提高,但超过此水平后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折线模型分析饲料磷水平与相对增重率之间的关系,花(鱼骨)获得最大增重时饲料磷的最低需求为0.91%.(2)脊椎骨、鳃盖骨和鳞片的矿物组成受到饲料磷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拟合饲料磷水平与脊椎骨灰分率的关系,花(鱼骨)脊椎骨达到最大矿化时饲料磷为1.17%.(3)血清磷水平随饲料磷的增加而升高,饲料磷对血清钙没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体增重、磷存留率、骨灰分含量、血清磷浓度等多项生物学指标,花(鱼骨)对饲料磷的需要量为0.91%~1.17%.  相似文献   
69.
本次试验是验证参芪粉应用在妊娠母猪后期至哺乳期以及保育仔猪上,在提高母猪和乳仔猪健康水平方面的临床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母猪妊娠后期至哺乳期使用参芪粉,试验组的总活仔率比对照组提高4.44%,哺乳期死亡率降低2.21%,断奶健仔率提高2.90%,断奶7天发情率提高13.1%,窝均断奶健仔体重提高了4.12%.保育猪试验组没有猪发病,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3.33%.  相似文献   
70.
我国作为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的养殖大国,虾蟹的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目前虾蟹颗粒饲料所用的主要原料鱼粉价格高,致使饲料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传统的虾蟹饲料中植物性蛋白原料还存在着营养不全和抗营养因子,导致养成的商品虾蟹口味差及养殖产品品质不够理想的问题,同时集约化的虾蟹养殖也导致生产中病害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