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三江平原已垦沼泽地玉米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试验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所得试验结果通过微机计算,建立玉米产量数学模型,解析试验因素的产量效应及效互作用;优选了最佳农艺措施的组合方案,为三江平原已垦沼泽地玉米生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2.
大豆不同栽培方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桂范  连成才 《大豆科学》1993,12(3):196-196
根据1990—1992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有关生理指标和群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条件基本一致,栽培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窄行穴播产量高于窄行条播、垄上穴播、垄上双条播。窄行穴播亩产为277.3kg,较窄行条播、垄上穴播、垄上双条播分别增产14.12%、24.18%、26.51%。窄行穴播增产的原因是提高大豆中后期叶面积系数,增大净光合生产率、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光合速率。既保证了植株个体良好的生长,又使群体有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使大豆获得了高产。  相似文献   
43.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推广的一项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核心是选用半矮秆品种,缩小种植行距,增加群体密度,使植株在田间分布更均匀,以提高光能利用率.靠群体增加大豆单产。该技术667m2平均产量200~250kg,较常规垄作平均增产15%~20%。1993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开始引进美国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44.
本试验旨在研究行距和密度对大豆新品种‘合农7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行距下‘合农76’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30 cm和45 cm;副区为密度,30、35、40、45、50万株/hm~2,用D1、D2、D3、D4、D5表示。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产量最高的密度处理为D2,即35万株/hm~2,且不倒伏;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时,产量为3289.79 kg/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时,产量为3211.96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和脂肪最高的处理为D1。综上所述,‘合农76’在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45.
以大豆新品种合农6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不同施肥量处理对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量处理下,早播和晚播对大豆的生长都不及正常播期,早播由于地温低,前期营养生长受抑制,晚播生育日数比正常播期缩短,二者均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在不同施肥量处理下,早播和晚播与正常播期的株高差距不大,平均来看,早播略高于晚播和正常播期,但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低于正常播期;在佳木斯地区5月8日前后播种最为适宜,平均产量比早播高14.3%,比晚播高16.7%.  相似文献   
46.
密植条件下,不同群体结构对半矮秆大豆合丰42号影响较大。(1)随着群体密度增加,单株叶面积、干重、荚数、粒数降低,个体发育变差,倒伏加重;而群体干物重、叶面积系数、荚数、粒数及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呈增加趋势;(2)合丰42号密植最佳群体结构为45株/m2,盛花期和满粒期叶面积指数分别为4.82和1.70,干物重分别为396.0g/m2和324.0g/m2,单株粒数47.1个,公顷产量为3578.3kg,较垄作对照增产18.3%。  相似文献   
47.
白浆土大豆不同群体结构对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白浆土大豆最佳群体结构,提高白浆土大豆单产水平,采用不同基因型品种、不同种植行距、不同种植密度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正交表采用L9(34)),对白浆土大豆不同群体结构对大豆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F=43.63>F0.01=18.00)和密度(F=18.03>F0.01=18.0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行距(F=9.28>F0.05=6.94)达到显著水平,品种、密度和行距三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各因素以选用半矮秆品种‘合农60’、密度55株/m2、行距17 cm组合群体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表现最佳。因此,采用矮秆品种,增加密度,缩小行距是目前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生物糖氮肥和尿素2种类型氮肥对大豆根瘤的调控效应,以合丰55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处理,即:生物糖氮肥150 kg·hm-2(N1)、生物糖氮肥225 kg·hm-2(N2)、尿素150 kg·hm-2(N3)、尿素75 kg·hm-2(N4),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类型氮肥对大豆根瘤数量、根瘤干重、根系干重、地上部干物重和有效根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大豆籽粒产量的影响依次为N1N2N4N3,且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N1的大豆籽粒产量比N2、N3、N4分别高6.24%、21.57%、9.39%。N1的根瘤数量、根瘤干重、根系干重、地上部干物重以及有效根瘤最高,最终籽粒产量最高。因此,生物糖氮肥对大豆根瘤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大豆产量。本研究为大豆氮素营养调控和高产施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9.
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是我国大豆生产、供给与出口基地,本文就2014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和生产科技建议作了简要总结,为大豆生产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50.
干旱对合丰42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垄作、密植两种栽培方式的条件下,研究干旱对大豆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垄作还是密植,干旱严重影响大豆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周长的大小、不同部位叶长、叶宽及比值、叶片形状因子等。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