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9篇
  2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对淀粉甘薯徐薯27在不同栽插时间、不同追肥、不同密度、不同垄距条件下的试验,研究其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徐薯27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2.
香椿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香椿的当年生嫩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香椿外植体在0.1%升汞中消毒8min条件下成活率最高,香椿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 0.6 mg/L+NAA 0.2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1.0 mg/L,最佳移栽混合基质为蛭石+珍珠岩+泥炭(1:1:1,v/v/v),移栽成活率平均为90%。  相似文献   
23.
微生物肥料作用及其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肥料具有长效、无毒、无污染、节约能源、成本低等特点,可弥补化学肥料的缺点和不足,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微生物肥料施用日益广泛.简述了微生物肥料的分解作用、促生作用、抗病作用和固氮作用,综述了微生物肥料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文章并对微生物把料的拓宽和深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21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进行鉴定,共鉴定出6个生理小种,即1、3、9、11、17、21号生理小种,其中54%的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表明1号生理小种仍是黑龙江省的优势生理小种.同时对346份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鉴定出抗疫霉根腐病的资源15份,占供试材料的4.3%;中抗材料12份,占供试材料的3.5%;其它材料均为感病,占供试材料的92.2%.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资源较少.  相似文献   
25.
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机理及其降解菌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机理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并且降解酶机制进行作用的报道很多,然而,木质纤维素天然结构复杂,其生物降解过程则是一个复杂的酶学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协同作用来完成。经过多年的研究,各国研究工作者提出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们探索出了多种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和筛选培养基,为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提供了捷径,加快了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筛选工作的步伐。从生物降解机理和降解菌筛选方法等方面,综述了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研究进展,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6.
为筛选出最佳药剂拌种配方,以克新13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用新复极差法分析得出不同药剂拌种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00mL凯普克+100g美派安+50mL瑞苗清+400m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20g兽用链霉素的出苗率为94.67%,对立枯病防效为100.00%,对早疫病的防效为88.89%,产量为45 505kg.hm-2,比对照增产9.37%,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7.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又称细菌性叶烧病,病原为油菜黄单胞杆菌大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campestris pv.glycines)^[1,2]引。菌体杆状,生有一根单极鞭毛,无荚膜,无芽苞;菌苔线形,呈浅黄色,在马铃薯块茎上生长良好^[3,4]。大豆细菌性斑疹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情发展迅速,发生严重。特别在多雨天气,叶面伤口较多,更有利于病菌的侵染,病害扩展蔓延较快,7d内即可形成小病斑。  相似文献   
28.
以童子1号草莓茎尖为外植体,以6-苄基腺嘌呤、吲哚丁酸、α-萘乙酸和蔗糖作为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设计的方法,对影响草莓茎尖分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童子1号草莓茎尖分化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IAA 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8 g.L-1,在此条件下草莓茎尖成苗率可达到76.67%。  相似文献   
29.
半矮秆大豆育种组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汀省目前主要的大豆栽培技术之一,其较常规栽培技术平均增产16%~22%,但现在与该栽培技术配套的半矮秆大豆品种还很少.利用美国矮秆晚熟大豆品种Hobbit与当地早熟大豆品种配制2个单交组合、2个回交组合,通过对各组合后代半矮秆大豆早熟性和矮生性研究,认为改良美国矮秆基冈最佳组配方式为:(当地早熟品种×美国矮秆晚熟品种)×当地早熟品种,其次为当地早熟品种×美国矮秆晚熟品种.利用美国矮秆基因可以选育出适宜当地的半矮秆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30.
草莓生产会受到很多自然灾害的影响,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郑州市的草莓生产遇到的高温、洪涝、低温、大雪及连阴天、雾霾天等主要的气象灾害,以及这些自然灾害给草莓生产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预防补救措施,以期为郑州市的草莓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