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近年来,我省中南部小麦病虫害呈加重趋势,常发性有害生物种类增多,特别是新发生的或回升危害的有纹枯病、赤霉病、根腐病、全蚀病、节节麦、吸浆虫以及部分地下害虫危害加重。治理麦田常发性病虫草害,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抓住关键、适期早治的原则,从播种前人手,科学实施种子处理,抓好早期用药,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12.
<正>宝鸡市陈仓区位于关中西部,地形复杂,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是陕西省商品粮基地县(区)之一。全区耕地面积3.484hm2,常年种植小麦24321hm2。近年来,随着小麦高产创建的实施,小麦单产和品质的不断提高,病虫专业统防统治成了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中的主推技术。从小麦苗期开始,杂草化除,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防治工作融入其中。使得全区24321 hm2小麦去年平均亩产达335kg,总产1.21*108kg,实现了"十一连丰"。  相似文献   
13.
陈仓区常年花椒种植面积达1.867万hm2.但近几年来花椒吉丁虫成为花椒生产上一种主要害虫之一,一般田块虫株率8%,严重田块达30%,产量损失达30%以上,为了有效控制该虫危害,自2004年起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并通过椒园药剂筛选试验示范提出:冬季清除椒园枯枝残叶,早春敲击幼虫入侵部位和药剂涂秆、喷雾防治等一整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导读:人畜共患病不但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对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地影响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工业饲养使人类与家畜密切接触并导致感染,人口的剧增为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条件,人类居住和生活领域的扩大,也使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地理距离缩小到能相互传播疾病的范围。过量滥用抗生素使各种致病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变异,使疾病更容易流行。而全球生产、贸易及战争等行为及交通的快速畅达,更加快了人畜共患病的流行频率,扩大了其传染范围。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来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选茬整地、合理施肥、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马铃薯生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4月6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强冷空气侵袭,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普遍骤降10℃以上,最低温度达到-7℃,致使大部分果树、马铃薯、麦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低温冻害,给果业、小麦、马铃薯生产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统计:全区果园受灾总面积10366亩,其中苹果8368亩,杂果1998亩,估计经济损失8076万元以上。小麦约有9.23  相似文献   
17.
<正>永年县农业局专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针对棉花病虫害及棉花生长中的突出矛盾,总结出一套简易诱导调控防害高产技术,即通过施用一些有特长的药剂或“傻瓜”技术进行调控,使棉花安全、健壮生长,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确诊安格斯犊牛群发生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混合感染巴氏杆菌病,提出加强饲养管理,开展临床普查,及时隔离治疗病牛,接种疫苗等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9.
<正>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肉毛兼用型绵羊品种,以其卓越的适应性、耐粗饲、体形大,产羔多、效益高的优良生产性能,深受养殖户青睐,陆续从内地大批引进。2013年3—5月份,额敏等县的农户饲养的小尾寒羊陆续发生了一种以神经症状、视力障碍和妊娠母寒羊流产等为特征的疫病,本病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致死率高。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解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小尾寒羊脑炎型李氏  相似文献   
20.
高粱在粮食安全、人类健康和生物能源的开发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被认为是二倍体模式化作物和多倍体能源作物甘蔗和芒草类的参考植物,开发高粱多态性分子标记对促进分子遗传学发展及高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意义重大。以甜高粱与粒用高粱杂交的F2遗传群体作为研究材料,对其全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然后用高通量测序法开发SLAF(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标签,并经过分析筛选多态性SNP标记。试验过程中测序的reads数达到43 528 021个,母本2 598 472个,父本3 134 524个,子代的reads数为205 083~454 258个,平均为290 732.5个。通过原始数据的评估、聚类和纠错开发的SLAF标签数,父母本分别为44 895,42 100个。测序深度分别为19.78和16.22,F2群体每个个体的SLAF标签为26 737~39 291个,平均为33 445.06个,测序深度2.24~3.72,平均为2.79。通过对聚类群中高深度片段的潜在基因型分析,得到了6 353个多态性SNP标记,其中5 829个标记成功分型,占多态性SNP标记的91.75%,剔除不适宜作图的标记,剩余有效的SNP标记2 246个,占有效标记百分比100%,F2个体的各样品完整度平均为94.99%。所以,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和高通量测序,从庞大的reads中获得SLAF标签是得到全基因组SNP标记的有效途径。为高粱高密度图谱构建和QTL定位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