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2篇
  13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小麦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主要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安全。目前,利用生防细菌防治小麦纹枯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研究最多的一类生防细菌为芽胞杆菌。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LQ-3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及其在小麦根部定殖能力,本研究利用LQ-3发酵液灌根处理小麦苗,调查统计LQ-3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同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LQ-3(pGFP78)灌根处理小麦根部,并结合抗生素平板回收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方法,探明LQ-3在小麦根部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LQ-3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为57.49%,与化学药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的防效(59.95%)相当。LQ-3(pGFP78)的生长趋势与野生型LQ-3相比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且仍具有游动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 LQ-3(pGFP78)发酵液初始浓度为2.3×108 cfu·mL-1,灌根处理5 d后,其在小麦根部的定殖量已达到9.63×106cfu·g-1,25 d后,定殖量仍有1.33×106cfu·g-1,表明LQ-3在小麦根部具有较好的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112.
连旭  李君成  赵芳 《新农业》2007,(10):23-23
棚室茄果类蔬菜主要指茄子、辣椒、番茄。这类蔬菜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落花落果现象非常严重,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因素,其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3.
全省防治红松烂皮病2.8万亩,主要采取营林技术措施,有重点的辅以35%汽油焦化腊溶液涂治,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4.
补喂植物雌激素对泌乳期伊犁母马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补喂不同种类植物雌激素对泌乳期伊犁母马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年龄、胎次、泌乳月龄相近,泌乳期为第3个月的伊犁母马24匹,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各组马匹补喂同一营养水平和同一剂量的精料补充料,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补喂大豆异黄酮粉剂0.7 g和染料木素粉剂0.7 g,共饲喂70 d。试验期间每14 d测定泌乳期伊犁马8 h的产奶量和乳成分。结果表明:与0 d相比,42 d时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乳蛋白产量分别提高24.20%、29.6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42 d乳脂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4.46%、50.25%(P0.05)。56 d时,各试验组乳糖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组乳糖产量比对照组提高20.29%(P0.01)。70 d时,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27.83%(P0.01)和20.00%(P0.05)。因此,在饲喂精料补充料的基础上,补喂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素可提高泌乳期伊犁母马产奶量,改善乳品质,且以补喂0.7 g/d大豆异黄酮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5-羟色氨酸、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对绵羊血浆中5-羟色氨酸、褪黑素含量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色氨酸调节绵羊机体中褪黑素分泌模式及含量的可能性。试验选取1岁、平均体重为(55.78±3.24)kg的陶赛特母羊18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体重的1%,玉米青贮饲喂量为0.6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羊只分别补喂5-羟色氨酸50 mg/kg BW、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111 mg/kg BW,进行1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早上、下午饲喂后试验组血浆中5-羟色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在下午饲喂后2个试验组血浆中5-羟色氨酸含量呈波动性上升,但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早上饲喂后1.5 h,各组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下午饲喂后1.5~6.0 h,各组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在白天时,各组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下午饲喂后1.5~6.0 h,各组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呈波动性上升。在早上饲喂后3.0~9.0 h,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血浆中褪黑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早上饲喂后6.0 h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下午饲喂后1.5~9.0 h,各组血浆中褪黑素含量均呈波动性上升,且在下午饲喂后1.5、3.0、6.0 h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下午饲喂后9.0 h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补喂5-羟色氨酸(50 mg/kg BW)或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111 mg/kg BW)均可显著提高绵羊血浆中5-羟色氨酸含量,改变白天机体中褪黑素分泌模式及含量,且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的作用更有效,但对血浆中色氨酸、5-羟色胺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胃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可能性。试验选取3岁、平均体重为(47.79±3.70)kg的健康哈萨克母羊15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1.2%(以体重计),玉米青贮为1.8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Ⅰ、Ⅱ组试验羊分别饲喂111、222 mg/(kg·BW)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当天晨饲后6 h后立即宰杀全部绵羊,取其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内容物测定褪黑素含量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Ⅰ组结肠内容物,Ⅱ空肠、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Ⅰ、Ⅱ组回肠、盲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组空肠和盲肠内容物细菌菌群ACE、Chao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盲肠、结肠内容物中细菌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空肠内容物细菌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无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Ⅱ组空肠内容物中Aeriscardovia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回肠内容物中,Ⅰ、Ⅱ组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NK4A2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梭状芽胞杆菌属、Rombouts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使成年绵羊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增加,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7.
为筛选出适宜张家口地区种植的小豆新品种(系),以冀红325为CK1、白红9号为CK2、保红947为CK3,对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站提供的23个小豆新品种(系)的田间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2-080(2 524.60 kg/hm2)、同1133911(2 491.25 kg/hm2)、白红11号 (2 487.91 kg/hm2)和012-25(2 441.22 kg/hm2)较3个对照均增产,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丰产性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张家口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8.
阐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史、建立后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有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9.
结合实际工作,以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为研究核心,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0.
羊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由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棘球蚴寄生于绵羊、山羊和牛等家畜的肝脏、肺脏和心脏等组织中所引起。人和各种野生的啮齿类也可感染。棘球蚴体积大,生长力强,并可寄生于人畜体内任何部位,不仅压迫周围组织使之萎缩和功能障碍,还易造成继发感染,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病原体棘球蚴是棘球绦虫的中绦期。我国常见的棘球绦虫有: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