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发展肉鹿生产开辟养鹿业的新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鹿茸市场价格下滑,如何保持我国茸鹿饲养业的优势地位,是摆在每个从事鹿业生产和科研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发展肉鹿生产是形势所追 我国的养鹿业主要以获取鹿茸为主要目的,虽然副产品(如鹿血、鹿鞭、鹿筋、鹿尾等)在逐渐加大开发力度,但是,从1996年以来国际鹿茸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33.
我国鹿茸质量及养鹿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我国鹿产品质量状况和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提高养鹿业和养鹿者的生产经营效益应制定的相关产业政策,及至应制定和修订的鹿业基础、方法和产品标准等进行了相应的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34.
清原马鹿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自 1972~ 2 0 0 2年 12月采用个体表型选择、单公群母配种和闭锁繁育等方法 ,研究并应用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幼鹿培育技术、马鹿人工授精新技术及研究生化遗传特性和产茸量的遗传标记、品种及其种鹿标准和经过引种 ,风土驯化 ,确定系祖鹿和建立选育群 ;多组选育群自繁 ,合成“杂交”选育 ,精选F1 和F2 代种鹿和扩繁 ;扩大品系鹿数量 ,改善品系群品质 ;提高品种选育群品质 ,扩繁数量 ,品种形成和推广应用 4个阶段 ,5个世代的系统选育 ,育成了清原马鹿 330 0只。该品种具有体貌一致 ,体型较大 ,体质结实 ,鲜茸平均单产8 6kg ,成品茸年均单产 3 1kg ,鹿茸粗大、肥嫩 ,粗蛋白质 (6 3 7% )和氨基酸总含量 (39 6 % )高 ,茸的优质率达93% ,繁殖成活率高 (6 8 6 % ) ,生产利用年限长 (15年 ) ,适应性强 ,遗传性能稳定 ,茸 (鲜 )重遗传力 0 37,重复力 0 75 ,年改进量 0 4 86kg ,杂交改良效果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典型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通过直肠B超技术监测了经过2种同期发情处理(CIDR+PG+PMSG和1G)的9头吉林梅花鹿发情周期卵泡动态发育情况。实验得出:梅花鹿的卵泡发育均呈波形发育,1个发情周期由1—3个卵泡波组成。3个1波周期,3个2波周期,2个3波周期。1波周期的长度是5.3d±0.6d,2波周期的长度是12.3d±4.0d,3波周期的长度是25.5d±2.1d。未发情的216号梅花鹿在整个观察期中出现2个卵泡发育波,而未发情的1号鹿卵泡发育没有出现明显的波。1波周期梅花鹿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5.4mm±0.5mm),比2波周期中第1个(5.1mm±0.6mm)和第2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4.8mm±0.5mm)和3波周期中第2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5.2mm±0.4mm)都大(P〉0.05),比3波周期中第1个和第3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分别是5.6mm±0.3mm和5.7mm±1.1mm)小(P〉0.05)。2波和3波周期中的所有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差异显著(P〈0.05),2波周期中的最大卵泡比3波周期中的直径小。2波周期的内波间隔(6.0d±1.4d)比3波周期的所有内波间隔(9.8d±1.5d和5.7d±1.rid)明显短(P〉0.05)。1波周期生长持续期是4.5d±0.7d,2波周期生长持续期(4.7d±1.5d和4.0d±1.7d)和3波周期中卵泡的生长持续期(4.5d±2.1d、6.5d±2.1d和2.5d±0.7d)差异不显著(P〉0.05)。2波周期中第1波(0.5mm/d±0.3mm/d)和第2波的生长速率(0.5mm/d±0.2mm/d)没有显著差异(P〉0.05)。排卵波和闭锁内波的卵泡生长持续期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6.
试验选择24头体况相近的6月龄雄性梅花鹿仔鹿,按照单因素设计进行现场饲养试验。该试验研究了不同单宁水平日粮对雄性梅花鹿仔鹿的生长发育各项体尺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添加2%单宁日粮的试验组梅花鹿体重以及体高平均日增长较快,且差异显著(P0.05);同时该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下降(P0.05);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单宁可以促进育成前期的雄性梅花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7.
赵蒙  张胜利  高志强 《作物研究》2012,26(6):679-681
在对湖南省休闲农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湖南休闲农业产业的总体状况、不同类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特征、单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平均数量指标和休闲农业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并提出了湖南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8.
试验旨在克隆北极狐及乌苏里貉抑制素α(inhibin α,INHα)亚基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犬科INHα预测mRNA序列(登录号:XM_545660.5)设计1对引物,用RT-PCR技术从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卵巢组织中扩增出INHα亚基基因,同时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中,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结果表明,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INHα亚基基因CDS序列全长为1 107 bp,编码369个氨基酸。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INHα亚基基因与犬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9%与97.6%。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北极狐及乌苏里貉与犬亲缘关系较近,同时也说明INHα亚基基因在不同物种及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对INHα亚基蛋白的高级结构预测发现,由于半胱氨酸间形成的二硫键导致其采用"蝴蝶形"或"开放手"构型,其中α-螺旋形成分子的"手腕"结构,β-折叠形成分子的"手指"结构。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INHα亚基基因,同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今后研究抑制素在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同步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单宁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梅花鹿生长发育、角基萌发和初角茸生长的影响。选用24头体况相近的育成期雄性梅花鹿,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单宁的基础日粮,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4%单宁。预试期4d,正试期140d。结果表明,Ⅱ组梅花鹿体重、体高的平均日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体长、管围的平均日增长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组梅花鹿角基萌发时间早;Ⅰ组梅花鹿初角茸左、右支茸长均高于对照组和Ⅱ、Ⅲ组,其中Ⅰ组梅花鹿初角茸右支茸长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Ⅱ、Ⅲ组梅花鹿初角茸左、右支茸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单宁能促进梅花鹿的生长发育,提前角基萌发时间,同时提高初角茸的产量;育成期雄性梅花鹿日粮中单宁的适宜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4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复方中草药对育成期梅花鹿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直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12头1岁龄体况良好的育成期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鹿。对照组(YC组)梅花鹿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YT组)梅花鹿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 g/(头·d)复方中草药的日粮。预试期7 d,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YC组相比,YT组梅花鹿的茸重显著提高(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有机物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直肠菌群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和属水平上理研菌科RC9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属水平上瘤胃球菌科_UCG_005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日粮添加复方中草药有利于提高育成期梅花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对直肠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