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9篇
  15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松属部分种的ISSR-PCR的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进行优化,并进行种质鉴别.优化的10 μL扩增体系为:Taq酶0.5 U,10×Buffer(Mg2+ free) ,dNTP 0.35 mmol/L,Mg2+ 2.25 mmol/L,20ng DNA ,0.8 μL引物.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7 min,然后进行40个循环:94℃变性30 s,56℃退火45 s,72℃延伸2 min;最后72℃延伸7 min,4℃保温.从100条UBC系列引物中筛选出5条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引物UBC823、UBC840、UBC841、UBC855、UBC873,扩增的特异性条带可对松属的7个种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采用带有片CAN的单片机C8051F040作为节点控制器,省去了CAN控制器和收发器,简化了硬件结构.其指令集与8051完全兼容,使编程更加简单.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温室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等数值,并实现了GSM远程监测.实验证明,该系统工作可靠、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3.
根茎类作物单摆铲栅收获装置渐变抛掷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单摆铲栅是基于变幅变向振动技术研发的铲栅一体收获装置。为明确单摆铲栅工作特性及抛掷分离作业机理,该研究在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建立了铲栅工作面抛掷系数解析方程,铲栅工作面各点抛掷系数随工作长度逐渐增大且具有明显的渐变抛掷特性和较强的抛掷能力,分离区最大抛掷系数达9.98~19.72;建立了单摆铲栅EDEM-MBD耦合仿真模型,以振幅、振动频率、前进速度为因素开展单因素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受工作面抛掷特性及土壤粘塑性影响,牵引阻力、驱动转矩具有明显的强弱周期,在强周期内:单摆铲栅与土壤互作力较大,分离间距最大值发生在该周期切削行程终点时刻分离区中点处;振幅为7~11 mm时,牵引阻力均值约1 580.93~2 019.9 N、最大驱动转矩约224.04~322.11 、最大分离间距约59.58~98.3 mm;振动频率为6.67~10.67 Hz时,牵引阻力均值约1 416.43~1 866.38 N、最大驱动转矩约315.28~364.19 、最大分离间距约78.43~94.67 mm;前进速度为0.2~0.4 m/s时,牵引阻力均值约1 429.43~2 110.48 N、最大驱动转矩约241.27~387.78 、最大分离间距约62.5~102.5 mm。甘草收获试验结果表明:甘草收获机牵引阻力32.17 kN、驱动转矩802.02 、挖掘深度468 mm时,收净率为96.42%,单摆铲栅作业过程流畅有序,渐变抛掷作用明显,根茎土壤分离效果良好。该研究结果可为根茎作物特别是深根茎作物节能高效收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通过优化建立一套符合山溪鲵属物种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eDNA)分析的操作方法,为后期山溪鲵属资源调查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太白山溪鲵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条件下,进行水样过滤及目标物种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b)基因的扩增,根据测序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判定水样DNA中目标物种的归属.结果 表明:(1)通过酒精直接浸泡、锡箔纸包裹、唾液收集管收集这3种方法对过滤养殖水后的滤膜进行贮存,发现酒精直接浸泡法可增加后期eDNA的提取量;(2)在进行目的 片段的PCR扩增时发现高保真Mix的扩增成功率大于普通Mix;(3)应用属间特异引物进行不同物种扩增后,可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来确定种间的分类.通过优化首次建立了山溪鲵属物种的水样eDNA分析方法,可为后期生活在相同水质且种间分化较小的物种进行eDNA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香根草Vetiver zizanioides发达的网状根系,以及净化水体、抗污染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水土保持、改善环境的先锋植物。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开始对该草种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笔者从香根草的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方面阐述了香根草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为深入了解和治疗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细菌性疾病,针对已知的大鲵细菌性疾病的致病病原菌、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概述,并提出了相应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7.
珠江源马雄山区是曲靖市生态维护较好的地区,发现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含量和与不 同耕作状态下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提出了合理耕作、保护植被、改良土壤、政策保护的对策。反映 出人文干预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39.
通过合理安排日光温室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可以减轻病虫危害、增加产量、改进品质、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平衡土壤的酸碱性、改善土壤结构等。对新疆阿克苏市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冬茬快菜栽培和早春茬辣椒、豇豆、快菜间套作的栽培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日光温室高产高效的原因。主要介绍了该栽培模式的茬口安排,育苗,定植,温度、湿度管理,光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秋冬茬黄瓜-冬茬快菜栽培和早春茬辣椒、豇豆、快菜间套作栽培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增加种植户的收益。经过多年实践,以种植户经验为基础,总结出了适合阿克苏市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冬茬快菜-早春茬辣椒、豇豆、快菜间套作的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每667m~2平均纯收入为36 675元,种植户年纯收入15.67万元。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密闭环境下运输时长和运输密度对稚鲵成活率的影响,在水温14℃条件下,采用容积约20 L的塑料袋带水封闭充氧的方法,进行了2批共计5 500尾,规格为6.5~8.0 cm的稚鲵的运输试验,结果表明:稚鲵平均密度为167尾/L,密闭时长6 h,运输时长5 h,运输成活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