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环氧虫啶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环氧虫啶在柑橘和土壤中残留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UVD)分析方法。柑橘样品采用V(蒸馏水):V(二氯甲烷)=1:2提取后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土壤样品提取后直接测定),HPLC-UVD测定,外标法定量,并运用此方法对田间样品进行了环氧虫啶残留量检测验证。结果表明:在0.05~5mg/L范围内,环氧虫啶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0243x+233.0(R2=0.9990);土壤和柑橘中环氧虫啶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1mg/kg;在0.1~1mg/kg3个添加水平下,环氧虫啶在土壤和柑橘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6%~9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1.6%~5.8%之间。该方法快速、灵敏、稳定,可用于柑橘和土壤中环氧虫啶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62.
灰雁Anser anser是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雁属Anser的珍稀鸟类。为深入了解人工饲养灰雁冬季的行为节律,以东洞庭湖救助的灰雁为研究对象,利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灰雁冬季行为进行观察。研究将灰雁的行为分为取食、运动、警戒、静止、清理、社会共6类,包含20种具体行为,并对每一种行为进行了描述,建立了灰雁行为谱。记录灰雁每一种行为持续的时间。研究发现:灰雁不同行为最长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灰雁休憩行为最长可持续20 min左右,但通信的最长时间仅为16 s。灰雁不同行为的最短持续时间则差异不大,为3~10 s。白天行为节律的研究表明:取食、静止、运动、清理是灰雁冬季所占时间比例较高的行为,但各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1 d中存在波动。静止是灰雁行为所占比例最大的行为种类,主要发生在上午和傍晚,取食行为在1 d中存在2个高峰,但受喂食时间的影响。警戒主要伴随摄食而发生,且摄食时会伴随较多其他行为。冬季人工饲养灰雁白天行为节律的研究对于灰雁的成功救助和人工繁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 2 表 2 参16  相似文献   
63.
选取1989年、2002年和2013年的遥感影像对西洞庭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格局及水禽栖息地进行遥感解译与变动分析。结果表明:1989—2013年,保留率最高的仍然是水体(87.34%)和泥滩地(59.61%),保留率最低的是林地(13.79%),草滩地的保留率仅为30.54%,而向芦苇滩地、旱地、林地的转化率则分别达20.26%、20.91%、18.93%,远高于向水体与泥滩地转化的比例。虽然林地向泥滩地转化的比例达到了34.77%,但芦苇滩地、旱地、林地以相互转化为主。西洞庭湖湿地破碎度升高,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均匀度也增高。西洞庭湖的水禽栖息地变动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1989—2002年水体面积增长近14%,湿地优势度增长;2002—2013年水体面积减少近11%,林地面积增长约4%。在影响西洞庭湖水禽栖息地变动的驱动因素中,退田还湖、围湖养鱼、三峡工程、芦苇种植与杨树栽培等人类活动是最为重要的驱动因子,不适当的人为干预往往导致水禽生境退化。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湘东矿区镉污染状况。[方法]调查湖南湘东地区2县10个乡镇3类地块的镉污染状况。[结果]湘东地区含有较高浓度的镉,其含量相对国家标准均已达到严重污染程度。煤铁矿是主要的镉污染源,且铁矿区的镉含量高于煤矿区。土壤p H和电导率是导致镉生物有效性差异的重要因素,其中,煤矿开采带来有效态镉污染的风险更大。该地区以籼稻为主,容易积累镉。[结论]湘东地区土壤的镉污染可能会威胁当地食品安全,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65.
基于东亚金发藓监测土壤镉污染的生物学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镉具有高敏感性特征的苔藓植物——东亚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为材料,以不同浓度梯度镉污染基质作为胁迫条件,观测该植物在镉胁迫下的生长发育状况、镉富集能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MDA含量,并分析比较了各项指标变化特征与土壤中全镉含量及有效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供试土壤中有效镉含量约占全镉含量的20%~40%,东亚金发藓对镉的富集能力总体较弱,其最大富集浓度值为1.627 mg kg-1,最高富集系数为63.9%,植株富集浓度与土壤有效镉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高于全镉;东亚金发藓对镉污染表现出显著反应特征,植株孢子体和配子体受害症状明显,1~2 mg kg-1以上的镉胁迫(土壤有效镉含量大于0.559 mg kg-1时)即可使叶部黄化、褐变,5 mg kg-1的镉处理导致蒴柄弯折、植株枯亡;东亚金发藓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特征受镉胁迫影响明显,且与有效镉含量呈显著相关性,适合作为东亚金发藓监测土壤镉污染及镉生物有效性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66.
洞庭湖湿地变化一直是湿地生态研究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1989—2016年间6期的TM/ETM数据,结合气象、水位数据对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度进行时空变化及关联分析,以期从长时间序列上揭示东洞庭植被覆盖变化的机理,为湿地植被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上,东洞庭湖的整体植被覆盖度存在降低的趋势,空间上,植被覆盖度等级围绕着水体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梯度差异。2)1989—2016年间,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情况以退化为主,退化面积达到75.59%,且以轻度退化为主要类型;整体来说,研究区南边比北边退化程度高。3)研究区低、高植被覆盖区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与东洞庭湖特有的水文变化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为了解东洞庭湖近年水域面积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三峡工程对东洞庭湖水域面积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MODIS影像的250 m分辨率数据,提取了东洞庭湖2002—2012年偶数年份的水域面积,在分析东洞庭湖水域面积的月、季节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东洞庭湖水域消落带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将东洞庭湖水域面积与三峡水库水域面积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水域面积通常表现为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且水域消落带主要分布在东洞庭湖南部湖区;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三峡水库和东洞庭湖水域面积的相关性发生了改变,即三峡水库蓄洪之前,其水域面积与东洞庭湖水域面积未出现同步变化的现象,蓄洪之后,2个水域面积的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