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4篇
  24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02.
以实生毛桃为试材,采用PCR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克隆桃树SnRK1蛋白激酶(蔗糖非发酵-1-型相关蛋白激酶-1)的调节亚基βλ,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构建p35S::PpSnRK1βγ1重组载体,获得超表达PpSnRK1βλ1基因拟南芥植株用于分析其生物功能。结果表明:克隆获得桃树SnRK1βλ1,命名为PpSnRK1βλ1。该cDNA全长为1 476bp,编码492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其包含CBM和4个CBS结构域;PpSnRK1βλ1与果梅的SnRK1βλ蛋白亲缘关系最近;PpSnRK1βλ1基因在实生毛桃的根、茎、叶均有表达,其中在茎中表达量最低。超表达PpSnRK1βγ1基因拟南芥株系A-βγ1的花期比野生型晚2.19d,单株莲座叶数量比野生型多1.17片;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分别比野生型提高了13.7%、12.9%和23.3%,但淀粉含量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氧化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但前者具有更好的萌发率和主根长度,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因此,PpSnRK1βλ1基因参与调控植株的碳氮代谢,并影响植物的花期,以及在防御氧化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为提高水曲柳扦插繁殖苗木质量,以1年生水曲柳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激素(IAA、IBA、NAA)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水曲柳扦插繁殖生根时间、生根率及后期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IBA 200 mg·L~(-1)处理2 h效果最优,生根时间为13.56 d,生根率为75.46%。扦插苗经过1个生长季的生长后,苗高26.19 cm,为对照苗高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4.
105.
不同树种多层透明木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多层透明木材是真空下层压的透明木材。在保持良好透过率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将会极大降低透明木材的各向异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3种密度不同但较为常见的树种——0.21 g/cm3的巴尔沙木、0.33 g/cm3的泡桐木和0.49 g/cm3的白椴木为模板制作透明木材,测试其透过率和拉伸性能。并采用层合多层薄木片的方法,制作了最大厚度达10 mm的透明木材。层合时采用同向层合和交错层合两种不同的层合方式,对比了相同厚度的单层木片与多层木片的透过率,以及横纹和顺纹方向的力学性能。结果树种不同,制备透明木材的工艺也不同。巴尔沙木密度最小,内部含有较多的孔隙,较易脱木质素和浸渍树脂。泡桐木中抽提成份较多,达8.9%,因此首先需要去除抽提物,打开闭塞的纹孔,提高渗透性。白椴木密度较大,脱木质素较困难,但拉伸性能最好。除了树种的影响外,厚度对透明木材的透过率影响也很大,木片越厚木质素越难去除,因此透过率也就越低。而采用层合的方法有效降低了去除木质素的难度。对比两种层合方式,同向层合制作的透明木材透过率与单层透明木片相似,而异向层合时透过率低于单层透明木片。但异向层合对消除透明木材横纹与顺纹方向的力学性能差异有明显的效果。结论本研究拓宽了制备透明木材树种的选择范围,并使制备高厚度低成本的透明木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对吉林市农机推广体系调查、分析、总结经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7.
<正>白玉翠黄瓜是周口市川汇区蔬菜科学研究所用自选周白2号作母本,津春4号自交系作父本杂交选育出的白黄瓜新品种。该品种2015年12月31日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河南省科技技术成果登记号9412016Y0516,适宜在黄淮流域春秋两季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是一种高档水果型黄瓜~([1])。在河南多地早春大棚推广种植以来,该品种表现出瓜条顺直、口感细腻,具有早熟、抗病、丰产、商品性好等特点,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欢迎。加大白玉翠黄瓜  相似文献   
108.
采用肌注PG 0.6 mg和宫注PG 0.3 mg两种方案对冲胚后供体牛进行处理,其目的是筛选出对母牛生殖恢复既有效又经济的方案.结果表明:方案一:采用肌注PG方式,供体母牛在肌注PG后第2~11天出现发情,主要集中在处理后第2天和第4~8天,所占比例91.66%.方案二:采用宫注PG方式,处理后第3~8天和第17天都有牛发情,主要集中在处理后第3~8天,所占比例94.12%.实验结论:PG肌注与PG宫注对母牛生殖恢复均有效果,从溶解黄体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综合评价,采用含PG 0.3 mg溶液宫注,既可达到较好的溶解黄体效果,又节约了成本,在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9.
Pen a1抗原表位187-202关键氨基酸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Pen a1是虾中主要的过敏原蛋白,其抗原表位与致敏作用有关。对Pen a1的一个抗原表位187—202中氨基酸的出现频率及保守性进行分析后合成突变肽,并检测该突变肽与表位抗体的结合能力,筛选关键氨基酸,为研究虾致敏机理及脱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EGA5软件对Pen a1蛋白5个表位及其氨基酸的组成与出现频率进行分析,选出这些表位中出现频率大的氨基酸;对过敏原数据库中所有致敏食物原肌球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进行分析,筛选出保守性高的氨基酸。两种方法筛选出的共有氨基酸为潜在的关键氨基酸。用丙氨酸分别替代这些潜在的氨基酸形成突变肽。利用固相合成法分别合成原表位肽及突变肽。并将原表位肽作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表位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方法及竞争性Dot-blot方法检测突变的表位肽与表位抗体IgE结合能力,筛选出结合能力明显下降的突变肽,其中替换的氨基酸即为该表位的关键氨基酸。【结果】谷氨酸(E)、亮氨酸(L)、精氨酸(R)、谷氨酰胺(Q)、缬氨酸(V)、丝氨酸(S)、天冬氨酸(D)在表位中出现频率较大,并高于在Pen a1整体蛋白中出现的概率,为活性氨基酸。将序列在187—202的表位中氨基酸组成及出现频率进行统计,推测E、V、L可能为该表位的关键氨基酸。将SDAP数据库中致敏食物原肌球蛋白序列与Pen a1氨基酸序列用DNAMAN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K、L、E、V、G在所有比对的序列中都存在,表明这5个氨基酸为保守氨基酸。选择共有的E、V、L为可能的关键氨基酸,用丙氨酸替代表位中E、V、L分别合成1、2和3号突变肽。用竞争性Dot-blot检测突变肽结合抗体能力,以提取纯化的虾致敏蛋白为包被原,用突变肽抑制虾蛋白结合抗体,发现原表位肽抑制作用明显,1号突变肽的抑制作用与原表位肽相似,2、3号肽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原表位肽。谷氨酸突变的1号突变肽对表位活性并没有较大影响,说明谷氨酸不是该表位的关键氨基酸;而2、3号突变肽与抗体的结合能力明显降低,即亮氨酸和缬氨酸是该表位的关键氨基酸。同时,利用间接ELISA方法,将原表位肽和突变肽与兔血清反应,比较OD450值。结果显示,1号突变肽致敏性降低,OD450值约为对照的1/2.1,2号突变肽OD450值降低为对照的1/2.6,3号突变肽OD450值降低为对照的1/3.2。说明突变表位与表位抗体结合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合竞争Dot-blot试验结果,亮氨酸和缬氨酸为该抗原表位的关键氨基酸。【结论】建立了一种关键氨基酸的筛选和鉴定的方法。亮氨酸和缬氨酸被丙氨酸取代后,其与表位对应抗体的结合能力发生明显下降,是Pen a1中表位187—202的关键氨基酸。这种筛选关键氨基酸的方法可以用于其它抗原表位的关键氨基酸的确定及氨基酸对表位致敏性的影响,深入研究过敏原脱敏机理;同时也可用于基因工程或氨基酸修饰中降低过敏原致敏性。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利用CPM模型优化规模化奶牛场7~15月龄后备母牛饲粮,研究优化后饲粮对后备母牛生长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相同月龄(7月龄),胎次、体高和体重相近的健康后备荷斯坦母牛40头,按照配对试验设计把试验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采用奶牛场现有的饲粮配方,试验组采用CPM模型优化后的饲粮配方。试验期为270 d。结果表明:饲喂CPM模型优化饲粮极显著提高了后备母牛8、10、11、13和15月龄的管围(P<0.01);试验组后备母牛血清中钙含量在8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优化后7月龄、8~9月龄、10~12月龄、13~15月龄饲粮成本比调整前分别降低了1.02、0.78、0.62和0.52元/(头·d)。由此可见,饲喂CPM模型优化饲粮可提高后备母牛的管围,促进后备母牛的生长,促进血钙的吸收,降低饲养成本,CPM模型可用于评价和优化后备荷斯坦母牛的饲粮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