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间作栽培模式下不同小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小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间作栽培条件下不同小豆品种花荚期的光合特征参数及其产量经济性状变化,旨在为山西中部科学选择适应性强、光利用效率高的小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荚期阶段,在小豆/玉米间作模式下,小豆上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远低于对照(无遮阴),中红10号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最高,中红6号次之;无遮阴条件下,各个小豆品种的Pn高于遮阴条件下的Pn,晋小豆5号Pn最高,中红6号次之。收获后,不同小豆品种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的高低相对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红6号是一个在山西中部适应性和光利用能力较强的小豆品种。  相似文献   
32.
并绿15号是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以VC2768A为母本、冀绿9239为父本经人工杂交定向选育而成。2017-2018年参加山西省绿豆自主联合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347 kg/hm2,较对照晋绿豆3号增产12.7%。2019年参加山西省绿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76kg/hm2,较对照晋绿豆7号增产17.1%。2020年经河北省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202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中熟、株高适中、直立抗倒、结荚位高较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于机械一次性收获。  相似文献   
33.
为优化晋小豆5号品种的高产施肥策略,设置不同田间氮磷肥处理试验(0.00、500.00、1000.00kg/hm2磷肥,300.00、600.00kg/hm2氮磷复合肥,分别以CK、T1、T2、T3和T4表示),研究施肥对小豆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能获得较高的地下部生物量,并促进根系生长;T3处理可以提高百粒重、生物产量和作物产量。与其他处理相比,T3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最快,茎秆强度最高。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可作为小豆增产的适宜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34.
樊艳平  张耀文  赵雪英  张仙红 《作物学报》2017,43(11):1696-1704
以4个抗豆象绿豆品系B18、B20、B24和A22为试材,以感虫绿豆品种晋绿1号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绿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及其在高温、酸碱及超声波下绿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稳定性。结果表明,4个抗豆象绿豆品种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感虫品种,且均与对照在0.01水平差异极显著,其中B18活性最高,高达70.2TI U g–1,B20和A22活性次之,B24活性最差,但仍高达55.2 TI U g–1。4个抗豆象绿豆品种在不同温度、不同p H和不同振幅超声波下,残余活性均比对照高,且残余活性均随温度升高、温浴时间延长而降低,p H在2~12之间,随p H值的升高,残余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p H值为6~8之间残余活性最高,残余活性也随超声波辐射强度升高、时间延长而降低,且4个抗虫品种中B18的耐高温性、耐酸碱性和耐辐射性最强,B20次之,B24的耐高温性、耐酸碱性最差,A22耐辐射性最差,说明在不同温度、p H和超声波处理后,B18、B20是抗豆象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残余活性保存最高的2个品种,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