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香草兰花芽和叶芽功能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香草兰花芽分化期矿质元素含量动态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在香草兰花芽分化期,叶芽和花芽功能叶N含量呈上升趋势,P、K呈下降趋势;Mg、Mn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Cu、Zn反之;Ca、Fe、B含量波动频繁且花芽和叶芽功能叶变化不一致。整个香草兰花芽分化期中,花芽功能叶N、P、K含量均低于叶芽功能叶,Mg、Mn、Cu、Zn含量高于叶芽功能叶,二者的Ca、Fe、B含量呈高低波动,无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微量元素对苦丁茶冬青新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对生长一致的植株修剪后,依据试验地土壤养分状况,喷施一定浓度的铁(Fe)、锰(Mn)、铜(Cu)、锌(Zn)和硼(B),20 d后,摘取新稍,测定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苦丁茶冬青新稍的伸长,Mn处理能显著增加叶长,Zn处理能显著增加叶长和叶宽,B处理能同时增加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Cu、Zn处理能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相似文献   
53.
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调控及高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壤连作后导致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病原微生物富集、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微生物从细菌主导型向真菌主导型转化,使病原菌更容易侵染植物而引发植物的各种土传病害。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以将失衡的微生物区系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从而可以起到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本文围绕连作引起的土壤中各大类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以及连作土壤施用微生物有机肥修复后其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并通过与传统技术比较,介绍了454高通量测序研究方法的优越性,指出了其在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4.
槟榔不同株行距间作香草兰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槟榔不同株行距间作香草兰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生产上槟榔3个种植密度间作香草兰为处理,人工荫棚单作香草兰为对照,测定和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槟榔间作香草兰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改良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 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槟榔株行距为2.0 m2.5 m(Tr2)的处理,土壤pH值及有机质、 全K、 碱解N、 速效P、 速效K、 交换性Ca、 有效Fe、 有效B含量均显著提高。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多种显著的相关关系。槟榔株行距为2.0 m2.5 m间作香草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比例与土壤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且彼此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香草兰花芽分化调控措施及相关机理,在花芽分化前期,以分别喷施细胞分裂素(6-BA)、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为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分析各处理条件下功能叶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并统计各处理对花芽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和ABA处理均能增加功能叶中玉米素核苷(ZR)和ABA含量,提高其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IAA处理能提高花芽分化中后期功能叶IAA、ABA、ZR和GA含量,却降低整个分化过程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GA处理降低了ZR和ABA含量,对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影响不大;除GA处理外,6-BA、ABA、IAA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花芽分化率,以6-BA最为显著,可参考在生产上施用。  相似文献   
56.
经济林下复合种植是近几年发展较快、能够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模式。海南省发展经济林下复合种植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种植管理比较粗放、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为此提出发展对策,为经济林下复合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
生物炭改良土壤机理及其在我国热区应用前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物炭在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土壤改良、环境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p H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提高土壤酶活性,调控土壤微生物环境,进而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本文从生物炭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综述生物炭改良土壤的机理。同时结合我国热带亚热带农业生产现状,从原材料供应和土壤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生物炭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应用前景,为生物炭的广泛利用及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8.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菠萝蜜种植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有机肥施用对菠萝蜜种植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以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设置CK(不施肥)、100CF(100%化肥)、30OM(30%有机肥+70%化肥)、50OM(50%有机肥+50%化肥)、70OM(70%有机肥+30%化肥)、100OM(100%有机肥)6个处理,比较不同施肥方式下菠萝蜜幼苗生长及土壤线虫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纯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配施显著促进菠萝蜜幼苗生物量积累,增加土壤pH、有机质含量。其中食微线虫和杂食/捕食线虫的占比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而植食性线虫占比呈下降趋势。增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线虫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土壤食物网以细菌主导的分解途径占更大比例。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除50OM和100CF处理构建的线虫群落结构相似外,其他处理的线虫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菠萝蜜幼苗地上部干重与土壤食细菌线虫丰度、有机质和pH呈显著正相关,而植食性线虫丰度与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食微线虫丰度呈显著负相关。食细菌线虫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和pH呈显著正相关。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提高土壤线虫多样性和均匀度,平衡不同食性线虫的占比,改善土壤养分,使土壤环境趋于健康,从而促进菠萝蜜生长。  相似文献   
59.
根际促生菌Bacillus subtilisY-IVI在香草兰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香草兰为多年生热带经济作物,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植株长势弱,土壤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严重制约了香草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根际促生菌,被广泛应用于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本文将枯草芽孢杆菌Y-IVI接种在有机肥上,生产了生物有机肥,并就该生物有机肥对香草兰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调查施用根际促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IVI及其经固体发酵制得的微生物有机肥料(Y-IVI:3×108cfu/g)后,香草兰植株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状况,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方法研究了Y-IVI在香草兰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及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施用Y-IVI及BIO 4个月后,香草兰根际土壤Y-IVI数量仍可达到106cfu/g土,二者无显著差异,在处理OF和对照中未检测到菌株Y-IVI。施用生物有机肥香草兰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63.1%和59.4%,与不接种Y-IVI的有机肥处理(OF)相比,地上部干重显著提高了43.2%,根系干重提高了18%,差异不显著;施用Y-IVI菌液的处理植株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均高于对照,但无显著性差异;处理BIO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和总体积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41.9%、88.9%和80.4%,均显著高于对照,总根长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处理BIO根系表面积和总体积与有机肥处理OF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41.9%和30.8%,根系直径与OF相比增加了10.1%,差异不显著;处理Y-IVI根系直径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了25.5%,但根系表面积和总体积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施用BIO及Y-IVI的处理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明显降低了52.2%和41.8%,施用有机肥OF的处理降低了10%,差异不显著。【结论】Y-IVI可稳定定殖于香草兰根际土壤对其生长起有益作用,含促生菌Y-IVI的生物有机肥料比单独使用促生菌菌液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降低连作生物障碍。施用生物有机肥料比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更有效地促进香草兰地上部及根系生长,因此,施用由根际促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IVI制得的生物有机肥是解决香草兰连作生物障碍和提高收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讨利用有益微生物降解根系自毒物质、缓解香草兰连作生物障碍,并储备有益菌种资源,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筛选香草兰根际土壤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菌株,并测定其在液体培养基和连作土壤中对酚酸类物质的降解效果及其对病原菌的平板抑制能力。结果表明:从香草兰连作种植园根际土壤筛选到6株可降解酚酸类自毒物质的菌株,分别为真菌BM-5、FD-21、BD-8和细菌ZD-4、ZH-19、ZH-20。菌株FD-21在摇瓶培养72 h时对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的降解率分别为78.87%、89.5%和93.62%;但在香草兰连作土壤中接种该菌株恒温培养7 d后降解率分别为43.5%、34.2%和67.28%。平板抑菌效果试验表明,该6株菌对香草兰土传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nillae )具有一定拮抗作用,其中菌株ZH-19、ZH-20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82.87%和82.94%;FD-21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45.49%。16S rRNA 和IT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ZD-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ZH-19为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ZH-20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M-5为黄丝曲霉(Talaromyces sp.)、FD-21为青霉(Penicillium sp.)、BD-8为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说明筛选到的微生物菌株可降解香草兰根系酚酸类自毒物质且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