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7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红掌"骄阳"幼嫩叶片为材料,筛选出红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及激素配比。结果表明:红掌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0 mg/L+2.4-D0.5 mg/L,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0 mg/L+NAA 0.2 mg/L,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IBA 0.6 mg/L+IBA 0.3 mg/L,生根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2.
以蝴蝶石斛的嫩茎为外植体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KC BA1.0 mg/L NAA0.3 mg/L 100 mL/L的椰乳;小苗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KC BA1.0 mg/L NAA 0.5 mg/L 100 mL/L的椰乳,增殖系数达到10.0左右;最佳生根培养基为KC NAA0.3 mg/L 100g/L香蕉泥 1 g/L活性炭,生根率达到98%.移栽基质为水草,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73.
进行了淀粉甘薯商薯19不同栽插时间、不同追肥、不同密度、不同垄距对产量的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74.
互叶醉鱼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叶醉鱼草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互叶醉鱼草的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BA0.8 mg/L+NAA0.3 mg/L;增殖培养基为MS+BA0.4 mg/L+NAA0.2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0.5 mg/L+NAA0.2 mg/L,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条数最多,为5.5条/株,根长最长,为2.2cm/条。  相似文献   
75.
丝棉木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丝棉木的当年生嫩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快繁试验。结果表明:丝棉木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NAA0.1mg/L+BA0.8mg/L,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4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生根率分别达到95%。  相似文献   
76.
通过鲜食甘薯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试验,并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筛选出品质优良的鲜食甘薯品种,还对同一品种不同种植密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7.
紫薇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薇的当年生嫩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快繁试验,结果表明:紫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NAA0.1mg/L+BA0.8mg/L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4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生根率可达到100.0%。  相似文献   
78.
以香樟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香樟的启动诱导培养基以MS+BA1.0mg/L+NAA0.3mg/L较为适宜。继代增殖以MS+BA1.5mg/L+IBA0.5mg/L为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生根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79.
突尼斯软籽石榴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突尼斯软籽石榴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3、4月是1年内采集外植体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对外植体进行培养时,有效萌芽率最高.以MS为基本培养基筛选出适合突尼斯软籽石榴组培各阶段的适宜激素浓度和配比,分别为,启动培养基MS 6-BA0.6 mg/l NAA0.1mg/l,增殖培养基MS 6-BA1.0 mg/l NAA0.3 mg/l;生根培养基1/2MS IBA0.5 mg/l NAA0.1 mg/l.  相似文献   
80.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后,洞庭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洞庭湖水系沅水归宿之地沅江市为例,分析了沅江市1999—2003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发现:区域内耕地面积减少.水域面积大增;耕地面积转移是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新增面积的主要来源;城镇农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新增面积呈高速扩展之势。对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各类土地转化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是该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导趋势,其中大量侵占农用地成为增加建设用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