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由订单农业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农业的发展将面临着很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将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此,开鲁县委、县政府于1998年依据本地实际,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制定了"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生产"的总体规划.并确定了发展订单农业,即先找市场的工作思路,在2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取得了成绩,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现将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2.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间发生杂草30余种,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杂草发生频度增加13.3%~31.6%,二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发生程度日益严重。杂草普查(踏查和定点观察法),在借鉴加拿大保护性专家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除草(播后苗前、生长季、收获后)、机械除草(播前、苗期)、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除草试验研究。试验每个处理三次重复,设对照,随机排列。化学除草在苗期茎叶喷雾用2,4-D丁酯、二甲四氯、护麦、骠马,抑阔宁 骠马、护麦 阔莠克、2,4-D丁酯 骠马除草配伍组合效果比较好,收获后用草甘膦进行秋季灭草效果比较好;机械除草用浅旋 中耕除草效果比较好;机械与化学相结合用浅旋 化学除草及综合除草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43.
综述了小麦、玉米、大豆传统耕作条件下的田间杂草防治现状和保护性耕作下杂草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认为目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玉米、大豆田间草害治理上面临的问题有:杂草数量增多,杂草发育参差不齐,发生程度加重,增加了防除难度;杂草群落演替加快,恶性杂草发生趋于严重;除草剂用量增加,一定程度加重了环境污染;杂草的危害致使农作物减产,商品性降低。具体对策包括:加强保护性耕作小麦、玉米、大豆田间杂草演替规律和恶性杂草灾变预报研究;筛选适合小麦、玉米、大豆田间的高效、低污染除草剂;减少小麦、玉米、大豆田间杂草种子来源;加强小麦、玉米、大豆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研究;加强与杂草竞争性强的小麦、玉米、大豆新品种的研究;加强化学、机械、农业、人工除草相结合的环保型杂草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4.
我区小麦供不应求,但东部地区春小麦由于气候及种植技术等原因品质相当差,出粉率仅为60%左右。这部分小麦年产量约为100万吨左右,占到全区小麦总产的35%,加入世贸以后,这部分小麦的种植将呈萎缩趋势,事实上,我区小麦品质在总体上缺乏竞争力,品质较好的巴盟小麦出粉率也只有68%-7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6%。  相似文献   
45.
46.
研究干旱胁迫对春小麦品种旗叶生理特征及其根系抗旱基因表达的影响,对春小麦抗逆栽培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兴安岭西麓旱作区,以抗旱组及水敏感组春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春小麦品种旗叶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及根系抗旱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干旱与对照处理间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生理特征及根系抗旱基因表达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胁迫下春小麦旗叶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降低,且抗旱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水敏感组;而生理指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均显著升高,丙二醛(MDA)显著降低;其中抗旱组中Pro含量为90.36μg·g-1,显著高于水敏感组(70.36μg·g-1),MDA含量(19.82μmol·g-1)显著低于水敏感组(22.05μmol·g-1)。TaXTH-...  相似文献   
47.
为了筛选出牧草最优种植模式,为退化农田地力提升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敖汉苜蓿和老芒麦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种植模式:单播敖汉苜蓿(Ms)、单播老芒麦(Es)和混播牧草(敖汉苜蓿+老芒麦,In),以休闲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先降后升;有机质、速效钾、全氮、全钾含量上升。与CK比较,第1年,各种植模式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Ms和In提高了土壤全磷、全钾含量。第2年,Ms、Es和In土壤碱解氮含量在10~20 cm土层显著降低20.91%~40.05%,速效磷含量在20~40 cm土层显著降低32.19%~39.65%;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总体呈升高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在20~40 cm土层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转Bt基因杨棉复合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评价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生态安全性。【方法】在河北省涿州市义和庄乡国家务村林场构建未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Ⅰ和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Ⅱ,连续3年运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对节肢动物群落、亚群落和不同功能类群组成和结构以及群落时间动态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2个系统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总数上差异显著,在物种总数以及多样性指数上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的害虫亚群落物种数较之对照有显著降低(P0.05),天敌亚群落和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的物种数差异不显著; 2个系统的害虫、天敌和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 2个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时间动态以及年季动态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对靶标害虫具有较好的毒杀以及控制种群数量的作用,对系统中非目标昆虫以及天敌和中性昆虫作用不明显,但表现出对这些功能类群相对较好的生态效应趋势。总体上看,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对节肢动物群落没有负面效应,且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生态安全性有待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49.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大豆田杂草综合控制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点观察及踏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大豆田的杂草种类及其危害;设计6大处理,研究保护性耕作大豆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效果和草害水平。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大豆田主要分布的杂草有6科13种;6种杂草防除措施中,综合除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0.
研究不同油菜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的生态适应性,为呼伦贝尔不同生态类型区适宜油菜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本研究分析了4个油菜品种在3个地区的生育期进程、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参试油菜品种华垦2号的生育期与当地油菜主要种植区域的生长季相符合,在拉布大林和谢尔塔拉地区为华垦2号的产量分别为2970.90 kg/hm2和2824.20 kg/hm2,比当地对照品种青杂5号分别增产了5.88%和8.34%,华垦2号适宜在拉布大林和谢尔塔拉地区种植,特泥河适宜种植的品种为青杂5号和华垦1号,但优先选择青杂5号。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