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银杏幼苗耐寒性及其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冀南地区对银杏进行了播种时期、播种密度、遮荫效果、幼苗耐寒性等试验 ,结果表明 ,银杏适宜播种期为 3月中旬 ,适宜密度为 6万粒 / 6 6 6 7m2 ,为降低苗期辐射强度、提高幼苗的抗灼伤能力应遮荫 2 0 %~ 4 0 % ,并进行断胚根等技术措施 ;幼苗耐寒性试验表明 ,银杏幼苗可耐持续近冰点温度 72h ,幼芽在 - 2℃ 1h出现伤害 ,- 4℃全部死亡 ,初生叶在 - 4℃ 1h14 %死亡 ,- 6℃ 1h全部死亡 ,发育叶 - 8℃ 1h 2 6 %存活 ,- 10℃ 1h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62.
63.
新牧区建设是一个不同于农区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以及民族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出发,就内蒙古新牧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旨在为全面推进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马铃薯垄膜沟植播种联合机组为利用垄沟集雨种植技术种植马铃薯的机械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机组在田间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起垄-整形-覆膜-压膜-覆土等作业,实现了垄膜沟植播种旱作农业种植模式。机组设计为两工位可折叠机架,提高了机组的运输安全性。与国内外同类型播种机相比,其结构简单,机型小巧灵活,机具价格便宜,便于制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油莎豆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亦称油莎草,属一年生莎草科莎草属植物。油莎豆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高的油、粮、饲、药多用新型经济作物。该文从阐述了油莎豆发展历史与现状,总结了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油莎豆产业发展建议,为油莎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6.
为明确和廓清内蒙古典型种植春小麦品种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正交设计法创建春小麦SRAP反应体系,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春小麦20μL 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DNA模板量25 ng、正反向引物0.3μmol/L、2×Taq Master Mix 7.0μL;17对引物扩增出190个条带,其中112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比率为59.00%,平均每对引物有6.59个多态性位点,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为0.63;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浓信息指数(I)和Nei's遗传相似系数(H)分别为1.6010、0.7101和0.512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10处,将7个春小麦品种分为2大类;在0.15处,第一大类又分为2个亚类。研究表明,地理来源相同的春小麦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较小;种植区域的环境自然选择是影响供试典型春小麦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所建立的春小麦SRAP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条带清晰且多态性好,可为后续春小麦遗传关系、优异基因挖掘等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为探究内蒙古保护性耕作燕麦田间杂草的发生规律,控制杂草生长过盛,增加燕麦产量,调查了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秃亥乡燕麦田间杂草种类并考察各类化学除草剂对其防除效果。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燕麦田分布的杂草种类分属6科13种,主要危害杂草为藜、猪毛菜和狗尾草,发生时间集中于5月中旬—6月中上旬。试验所选2,4-D丁酯、苯磺隆、草甘膦、二甲四氯、辛酰溴苯腈5种除草剂对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均有防效,单一防除效果依次为:2,4-D丁酯10%苯磺隆75%苯磺隆草甘膦二甲四氯辛酰溴苯腈。综合防除效果以收获后900 ml·hm~(-2)草甘膦+苗期300 g·hm~(-2)二甲四氯+300 ml·hm~(-2)2,4-D丁酯处理最好,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6.4%左右,且鲜重防效效果显著,燕麦增产幅度超100%,每公顷纯收益最高,为6 618.0元,在农业生产中优先推荐。  相似文献   
68.
69.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发生杂草30余种,较传统耕作杂草发生密度增高31.8(~42.6%,频度增加13.3(~31.6%。2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发生程度已构成灾害。试验采用化学除草在苗期茎叶喷雾用2,4-D丁酯、二甲四氯、护麦、骠马,抑阔宁+骠马、护麦+阔莠克、2,4-D丁酯+骠马除草剂配伍组合收效显著;机械除草用浅旋+中耕除草收效显著;机械与化学相结合用浅旋+化学除草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70.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间发生主要杂草20余种,杂草种子多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3-5cm。保护性耕作土壤表层墒情好,杂草种子萌发率高,且较集中、量大。本试验采用化学、机械、人工、农业轮作等不同除草方式进行试验研究。化学除草在播前、播后苗前、收获后土壤处理用草甘膦.配伍药剂用“高特克+胺苯磺隆+高盖”、“高特克+胺苯磺隆+精禾草克”、“高特克+菜王星+精禾草克”;机械除草用深松、中耕、拔除机拔除稆生油菜,再用大型胶轮牵引中耕机中耕除草效果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