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为探讨发育期铅暴露所致仔鼠氧化损伤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保护效应,从母鼠怀孕开始通过饮水染铅至仔鼠21日龄断奶建立动物模型,测定断奶仔鼠脑组织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海马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染铅使出生后21d仔鼠脑组织和血清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GSH-Px,SOD,AchE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NAC拮抗组与染毒组比较,血清和脑组织MDA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脑组织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SOD,GSH-Px,CAT,AchE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其余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组织学观察表明,海马神经细胞形态正常,组间未见明显病理组织学变化,超微结构可见染毒组部分神经细胞异常。结果表明,母鼠铅暴露可致仔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NAC可提高仔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铅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为了研究低剂量汞对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蒸馏水),汞低剂量组(50 mg/L),汞中剂量组(100 mg/L),汞高剂量组(200 mg/L),采用自由饮水染毒,染毒时间为21d.运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RBC、WBC、HGB、HCT、MCV、MCH、MCHC、PLT等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汞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TP、ALB、BUN、CR、GLU、TBIL、TCH、TG含量和ALT、AS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染毒浓度的增加,各染毒组WBC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RBC、HGB、HCT、MCV、MCH、MCHC和PLT则呈降低趋势,部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GLU、ALB和TP含量呈降低趋势(P<0.05或P>0.05),而CR、BUN和TBIL含量及ALT、AST活性呈升高趋势(P<0.05或P>0.05),此外,当汞染毒剂量在50、100 mg/L时,TG和TCH含量呈升高趋势,而在200 mg/L时则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汞暴露对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低剂量汞暴露主要引起SD大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不同程度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43.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sifanicus)亦称香獐(Musk-deer),属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麝科,麝属,麝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现今全世界仅在我国幸存的一种珍稀药用动物资源,其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四川和云南等地区.  相似文献   
44.
24只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4组,即C组为对照组(饮用蒸馏水),L组为汞低剂量组(50mg/L),M组为汞中剂量组(100mg/L),H组为汞高剂量组(200mg/L),采用自由饮水染毒,染毒时间为21d。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汞对SD大鼠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纽GSH—Px、SOD和CAT活性及T—AOC均呈下降趋势,部分参数差异显著(P〈0.05),而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低刘量汞暴露对SD大鼠脑组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显著降低动物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SD大鼠苦马豆素亚急性中毒模型的复制时间及苦马豆素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毒性作用机理及其中毒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试验模型,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将甘肃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0.03‰)、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0.06‰)、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0.09‰)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14,35,56,77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4只SD大鼠血液,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苦马豆素对BUN、CR、ALB、TP、GLU、TG、TC含量及AST、AL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GLU、BUN、CR、ALB含量及AST活性呈持续性升高(P〈0.05或P〈0.01);TG、TP含量分别在攻毒后35,56d降低后又升高(P〈0.05或P〈0.01),TC含量和AL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中毒剂量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中毒时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动物机体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46.
通过建立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模型,采用MTT法测定一个生长周期内神经细胞的活性分布,运用寇氏法计算苦马豆素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IC50。然后用不同质量浓度苦马豆素染毒12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并测量其胞体短直径和突起长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一个生长周期内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活力最强为培养第5天,苦马豆素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IC50为0.851 1g/L。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神经细胞密度降低,神经网络减少;除0.5g/L试验组外,其他各试验组神经细胞胞体短直径显著减小(P〈0.05),突起长度显著变短(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苦马豆素能明显影响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苦马豆素作用质量浓度与神经细胞形态改变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7.
昌都天然草地作为西藏草地的重要部分,其草地类型、有毒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等基础数据缺乏。本研究通过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昌都地区有毒植物约150种,其中草地有毒植物104种,隶属24科54属。有毒植物成为严重危害该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问题之一。本次调查为该地区草地有毒植物防控及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甘肃天然草地毒草危害、防控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拥有天然草地1564.83万hm~2,位列全国第6位。长期以来,由于受干旱、鼠虫害和超载放牧等因素影响,天然草地退化严重,并伴随大量毒草滋生和蔓延,导致大批牲畜中毒,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甘肃天然草地常见毒草有78科187属312种,主要毒草有: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黄花棘豆(O.ochrocephala)、小花棘豆(O.glabra)、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醉马芨芨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橐吾(Ligularia sibiric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及栎属(Quercus L.)植物等。本文结合课题组对甘肃天然草地毒草资料整理及实际调查分析,分别就近年来甘肃天然草地毒草对区域草地生态及畜牧业生产造成的毒草灾害、地理分布、毒草种类、防控对策及合理利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9.
路浩  朱政  邢立伟 《油气储运》2021,(5):533-538
随着中国油气管网的逐渐形成,管道安全评估日益重要.基于此,对声弹性原理、超声法应力测量技术概况进行了简要回顾,并针对高钢级油气输送管道安全服役评价的需求,开发超声波法无损残余应力测量系统.同时,提出了近零校准应力试块技术:通过将零应力试块退火后线切割,进一步释放应力,可进行更加精准的零应力标定.并根据检测实际需要设计了...  相似文献   
50.
醉马芨芨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严重危害草地畜牧业和生态安全的主要毒害草之一,但其在药用、造纸、脱毒后饲用等方面有一定利用价值。本研究利用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了当前(1970—2000年)条件下和未来(2050 s和2070 s)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醉马芨芨草潜在分布。结果显示:影响当前醉马芨芨草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与其适生阈值为12月平均最高气温(—7.5~7.9℃)、海拔(1 053.8~4 590.9 m)、最冷季降水量(1.6~24.6 mm)和降水量变异系数(25.5~111.5);当前醉马芨芨草主要分布于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和山西等省区;在未来4种气候情景下,醉马芨芨草适生区面积均会增加,并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研究为醉马芨芨草的防治和资源利用、草地生态学研究和草地放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