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明确甜核·苏云菌对青菜菜青虫的防治效果,我们以4.5%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药剂开展了药效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甜核·苏云菌20 g/667 m~2和30 g/667 m~2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较好,与对照药剂防效相近;试验过程中,未发现甜核·苏云菌对青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许多黄单胞杆菌通过Ⅲ型分泌系统将效应子注入到寄主细胞中,引起寄主的免疫反应或感病。最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关于Ⅲ型效应子作为致病因子或激发子同寄主互作的实验数据。本文综述了黄单胞杆菌Ⅲ型效应子的分类及avrbs3、AvrRxv/YopJ、XopN、XopD家族的主要功能,重点介绍了Ⅲ型效应子的酶活性功能在同寄主互作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XopD的SUMO化作用;AvrBs3家族效应子在调节寄主基因转录方面的作用;XopN抑制PAMP介导的植物免疫反应的功能等。论文还对一些研究深入的Ⅲ型效应子及其与寄主的互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述,讨论Ⅲ型效应子的研究对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影响及重要意义,并对Ⅲ型效应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与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分析比较,推测水稻抗源C4059含有1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36(t)。将水稻抗源C4059的白叶枯病抗性转育到IR24遗传背景下,培育近等基因系并借助分子标记将其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以IR24/C4059的1个F3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分离集团分析法,借助SSR、EST标记对Xa36(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找到13个与Xa36(t)连锁的标记,最近的4个标记RM2136、RM7443、RM1233和RM224与目标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2、3.8、1.9和1.3 cM。其中标记RM2136和RM7443位于染色体近端粒一侧,标记RM1233和RM224位于目标基因的另一侧。【结论】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将基因Xa36(t)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附近。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盐城市沿海、里下河、淮北地区14个主要种植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耐病性,在盐城市小麦"一喷三防"课题组统一安排下,2014年大面积试验、示范,采取统一播种期、统一施肥、统一播种量、统一播种方式、统一种植密度等"五统一"田间管理措施,结果表明,14个试验小麦品种中有9个品种对赤霉病具有较好的耐病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小麦穗期以赤霉病、白粉病、蚜虫为主的"二病一虫"呈危害加重的趋势。为给大丰区乃至江苏省及周边沿海省份小麦穗期病虫害绿色统防提供参考,近年来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总结了小麦穗期"二病一虫"发生危害特点,分析了大丰区"二病一虫"重发原因,并从选择抗病品种、优化品种布局及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方面,探索了小麦穗期"二病一虫"绿色统防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新型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喷雾法和浸叶法在室内研究了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SC)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性,并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控制效果研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喷雾处理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初孵幼虫的死亡率(P<0.05),各处理校正死亡率均高于78.26%。同时,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对3龄和5龄幼虫均有较强的活性,处理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0%,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死亡率升高。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处理后1 d和7 d防效均可达96.33%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7%甲维盐微乳剂(ME)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药后14 d各处理防效为41.71%~66.32%,其中10 mL/667m~2处理与对照药剂5.7%甲维盐ME防效相当。研究表明,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且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建议每667 m~2使用制剂10~15 mL,防治适期为草地贪夜蛾卵孵化盛期及低龄幼虫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规范麦田科学用药,探究常用茎叶除草剂对江苏沿海地区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整理了用于麦田禾本科杂草茎叶化除的登记性除草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究11个除草剂处理对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炔草酯在登记用量内单独使用株防效只有17.98%,异丙隆提高25%登记用量株防效为63.17%,炔草酯与异丙隆混用和复配在不同剂量下的株防效为55.58%~89.99%,啶磺草胺与炔草酯混用的株防效为56.68%,甲基二磺隆与异丙隆混用的株防效为63.7%,唑啉草酯登记用量下株防效只有47.38%,但鲜重防效为80.46%,环吡氟草酮作为新型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效可达99.05%。由此得出,除草剂需进行复配使用增加防效延缓抗性,加大推广环吡氟草酮等高效低抗新型除草剂,同时对陈旧除草剂登记信息进行更新以更好地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研究,薄荷白卡绵蚜主要分布在土表10㎝内,明确了轮作换茬、种根处理、粗喷雾、灌根等综防关键技术,并筛选出烯啶虫胺、吡虫啉、毒死蜱等防治白卡绵蚜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9.
2019年大丰区稻瘟病大发生,为2014年以来第二重发生年,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本文总结了稻瘟病发生特点,分析认为重发原因是主栽品种感病、气象条件有利、防治质量不高,提出稻瘟病绿色防控的改进措施为优化水稻品种和布局、提高药剂防治质量、做好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