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12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通过栖息地均质化、生境碎片化等累积效应对长江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反馈,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正在危及生态稳定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从而威胁人类自身安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8年内长江上游的水电工程将迎来大规模建设期,由于长江生物多样性密集分布区与水能资源丰富区高度重叠,生态恢复面临的挑战将更加复杂严峻。“生态修复”与“碳中和”是中国的两大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水生态安全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近年来政府努力的目标,研究实现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综述基础生态学、河流工程学、保护生态学、生态恢复动力学等领域在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实施长江生态系统修复的“连通性恢复(Reconnection)、微生境修复(Restoration)、物种池构建(Rehabitation)、功能性恢复(Recovery)、生态再平衡(Rebalance)”的5R路径,为精准开展全流域、多尺度的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草鱼混养与单养两种养殖模式的温室气体昼夜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仪法对2个草鱼养殖池塘的水-气界面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通量进行了24 h观测。结果显示:草鱼混养和单养CO2通量的昼夜变化范围分别为(-119.03±76.25)~(59.79±52.19)和(-199.88±163.25)~(186.64±48.06) mg/(m2·h),CH4通量范围分别为(1.81±2.07)~(7.25±7.06)和(-11.75±14.38)~(17.77±14.84) mg/(m2·h),N2O通量范围分别为(24.4±16.4)~(77.4±34.7)和(43.8±12.8)~(165.7±122.2)μg/(m2·h)。草鱼混养的CO2、CH4和N2O日平均排放量均低于单养模式,其中,...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饲料腐烂形成的高氮、磷营养盐条件下浮游植物的自发生长,夏季在玻璃温室进行了以鱼类配合饲料腐烂液为营养源的实验。实验设1个对照组和1个处理组,对照组中不曝气,处理组在12 d起进行持续曝气扰动。结果表明,曝气显著提高了水中溶解氧、pH、氧化还原电位、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对照组叶绿素a较低,在第10~17 天形成峰值,处理组叶绿素a在第27 天达到最高值(1 169.57±1 133.01) μg/L,藻生物量在第25 天达到最高值(279.07±339.83) mg/L。第21~31 天,处理组中绿藻门的栅藻属(Scenedesmus spp.)为优势种,而对照组中绿藻门的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p.) 和绿球藻(Chroococcus sp.)为优势种。在曝气条件下,以鱼类配合饲料腐烂降解形成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3.8~22.1、2.1~16.9 mg/L的高营养水平,出现绿藻门栅藻属优势。  相似文献   
44.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来自工业、农业和生活的污水不断增多,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影响。国内外广大学者为此开展了众多关于渔业水域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但缺乏渔业水域生态修复的设备可供利用。研发了一套太阳能水层交换装置,通过曝气的方式推动水体流动,实现上下水层交换,促进有机污染物的有氧降解、净化水质,为沉水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环境,改善不同水域之间的生态联系。该设备以太阳能为动力,全自动定时循环启动,具有结构简单、曝气时间长、动力效率高等特点。2022年9月连续测定试验河道水体中水质状况,分析了太阳能水层交换装置对河道水动力、溶氧含量、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装置每天平均工作时长达8 h,设备周围水体总氮、总磷和氨氮分别与同时期对照组相比降低29.02%、31.25%、62.12%,安装设备的水体中溶氧明显提高,河道中水流流速增加2倍以上,上下水层交换效果明显。研究表明,太阳能水层交换装置有效解决了河道水流流通性不畅等问题,改善了水体环境,对河道水体的生态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5.
生物质炭填料是一种新型填料,本研究明确了该填料的物理属性,通过与砾石石英砂填料实验组进行比较,对比了吸附生物膜处理人工污水和池塘污水的效果,研究了物化性质以及作为基质附着生物膜净水的能力。结果表明:(1)生物质炭填料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CaCO3,无毒无害,比表面积大(8.92 m2/g)。(2)当水温在21 ℃左右时,仅靠自身理化性质,填料添加量越多降氮磷效果越显著(P <0.05)。当添加量为45 g/L时,159 h的氨氮去除率为91.58 %;当添加量为20 g/L时,120 h的正磷酸盐去除率为94.12 %。(3)15 ℃左右水温条件下,当两组填料的添加量均为20 g/L时,生物质炭填料组的降氨氮效果优于砾石石英砂组,但砾石石英砂组降低池塘污水化学需氧量的效果稍好。综上,生物质炭填料除自身能降氮磷外,附着生物膜的能力更强,有更好的净水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6.
针对白洋淀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问题,设计并实施了"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工程",营造了水生动物栖息生境、恢复了水生植物多样性、开展了底栖生物增殖改底。为研究该工程对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调控效果,该研究选取修复区(鲥鯸淀)为研究对象,相邻的水域(大白洋淀)作为对照水域,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和食物网结构及营养级分析。结果表明,修复区渔获种类数、渔获丰度和渔获生物量相较于对照区分别增加了35.29%、58.60%和200.00%,修复区鱼类体征值(平均全长、体长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区。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修复区的主要渔业生物δ13C、δ15N均值显著高于对照区,且修复区的δ13C跨度(6.30‰)明显大于对照区(4.47‰)。修复区内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范围、总跨度和均值均高于对照区,修复区多数物种营养级集中在>3.0~3.5,而对照区多数集中在>2.5~3.0。因此,该研究表明,综合性、系统性水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系统结构、优化食物网结构和提高营养级水平,加速白洋淀的生态功能和渔业资源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