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大田条件下, 以益农103、先玉335和登海661为材料, 设置3个播种期(5月3日,5月28日,6月22日)和4个密度处理(4.5万株 hm-2,6.0万株 hm-2,7.5万株 hm-2,9.0万株 hm-2), 测定其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 分析播期、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的关系及其积温模型。结果表明: (1)将3个播期玉米不同处理的最大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出苗至成熟的积温分别定为1, 建立了相对群体干物质积累和相对积温的Richards模拟模型, 方程式为y = 1.1044/(1+e2.0253-5.1927x)1/0.4448, r=0.9950**。(2)方程参数a值(终极生长量参数)基本为1;b值(初值生长量参数)和c值(生长速率参数)在播期、品种间变异较大, 密度间变异较小;d值(形状参数)在播期、品种和密度间变异较小, 可见播期主要通过调节参数b、c值来实现对整个方程的调控。应用2008年本试验和另一试验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准确度(以k表示)均在1.0486**以上;精确度(以R2表示)均在0.9534**以上。(3)拔节期至蜡熟期是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速率对密度的敏感反应期;晚播玉米所需积温在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速率的缓慢增加和下降阶段逐渐减少,在快速增加阶段逐渐增加。全生育期的群体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表现为先玉335>登海661>益农103;且早播>中播>晚播;密度越高群体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越大, 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2.
东北不同生态区春玉米的产量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东北不同地区春玉米光合特性、产量构成与产量的关系,在内蒙古通辽、吉林九台、吉林龙潭和吉林二道进行区域比较试验,测定其叶面积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表现为内蒙古通辽>吉林二道>吉林九台>吉林龙谭。对产量性能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平均叶面积指数是影响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3.
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板栗总苞提取液中总多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科学、准确的分析多酚的方法,使富含多酚的板栗总苞废弃物得到充分的再利用.[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板栗总苞中多酚含量,并对碳酸钠、Folin-Ciocalteu试剂用量及显色温度、显色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该测定方法的最佳条件为:取0.50 ml板栗总苞提取液,加入3.0ml福林-酚试剂、6.0ml 15%的Na2C03溶液,在40℃务件下反应70 min,测定最佳波长为760 nm.吸光度与多酚含量在0~9 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0.135 1x +0.019 0,R =0.999 3).该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5%,相对标准偏差为1.2%(n=5).[结论]该方法具有精密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等优点,可用于板栗总苞多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4.
利用SDS-PAGE法分析了72份东北春小麦品种(系)和外引小麦品种HMW-GS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在Glu-A1位点上的3种变异类型null,1和2*亚基中,东北春小麦1和2*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均为36.1%,外引品种中null出现的频率最高,为41.7%;在Glu-B1位点上,检测到的6种变异类型(7,6 8,7 8,7 9,14 15,17 18)中7 8亚基类型的出现频率最高,东北春小麦为66.7%,外引品种为44.4%;在Glu-D1位点上的3种变异类型(2 12,2 10,5 10)中5 10出现频率最高,东北春小麦为55.6%,而外引品种高达72.2%。所有参试材料中共出现19种组合类型,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7 9,5 10和null,7 8,2 12,均为19.4%。根据Payne的品质评分标准对部分材料进行评定,发现达到10分的材料出现了23份。这些材料可能成为东北春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5.
氮素对燕麦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研究氮素对燕麦坝莜1号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和冠层分析仪测定不同氮肥处理下群体的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同时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下产量性状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单株叶面积在整个生育期呈"M"型变化,叶绿素含量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施氮量对叶面积指数和透光率的影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变大,而透光率变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燕麦坝莜1号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提高,胞间CO2浓度则降低。产量以N2处理(144.0 kg/hm2)最高。因此认为,合理的氮肥用量能显著改善燕麦群体的冠层结构,提高光合效率,是燕麦增产的重要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26.
基层农民节水意识与节水技术采用取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对河南省封丘县102个基层农户进行了节水意识与节水技术采用取向研究。结果表明,受访农户中仅有极少数具有较强节水意识,农户节水意识主要取决于其文化素质、种植作物种类、灌溉费用等。调查区内基层农户采用的节水技术中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好的是管道输水。超过半数的受访农户表示如果节水技术合意则乐于采用,而对节水技术的要求最普遍是经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7.
迟文娟  乔宁 《现代园艺》2022,(13):159-161
生物化学实验是把生物化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基础实验课程,是从事有关生物学领域学习和研究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科研素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把竞赛纳入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更多高质量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8.
在新时期社会对农学、植保、园艺专业人才需求变化的基础上,以柔性教育的概念为出发点,结合沈阳工学院植物生产类专业培养的实践,分析了柔性教育理念下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9.
应用~(15)N 示踪技术,利用克拉克结瘤(R_(jl))和不结瘤(r_(jl))等位基因系以及3种氮处理造成4种不同氮素营养条件,研究在几种氮源单独或混合供应的情况下,各种来源氮素在大豆生长和产量形成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及其相互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前期主要利用土壤和肥料中氮素,并以土壤氮素为主,后期主要利用共生固氮。施氮对固氮有明显抑制作用,其轻、重和时间长短与施肥量有关。施氮可增加大豆对土壤氮的吸收,激发率为1.369~1.778,差异极显著。对营养器官氮素转运率测定结果表明,籽粒中氮素的50%是由营养器官转运而来。在营养器官转运到籽粒的氮素中约50%是来自叶片。测定3种氮源在体内各器官中的分配的结果表明,各种氮源间的分配模式有差异,与总氮的分配模式相比,肥料氮和土壤氮较多地分配于营养器官,空气氮较多地分配于籽粒。  相似文献   
30.
沈阳3县1市现代农业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县域现代农业评价体系,并运用这一评价体系对沈阳3县1市的辽中、康平、法库和新民进行了现代农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沈阳3县1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均处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起步阶段。研究根据各县域实际情况,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