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绿茶栗香形成的干燥工艺及机理,笔者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的香气及栗香相关研究,发现香气的研究较多而栗香的研究却少有提及。栗香香型虽已做出细分并探究出其关键组分,但仅在香气理论上猜测其形成机理,尚未基于加工工艺探究其具体机理。此外,栗香的影响因素并未做深入探究,仅推测出杀青、干燥工艺是栗香形成的关键因素,今后还需基于干燥工艺及参数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本论文归纳了栗香的相关文献报道,探讨了栗香形成的关键工艺,并着重分析了干燥工艺对栗香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栗香绿茶的定向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以新形势下宜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背景,从如何推动企业主导的角度出发,提出茶企必须主动肩负起茶产业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在科学规划上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并提出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的3个建议。  相似文献   
43.
通过控制萎凋程度、发酵时间和足干温度,研究宜红茶初制过程中工艺条件对成品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程度、发酵时间和足干温度3因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发酵时间萎凋程度足干温度;鲜叶萎凋至含水率为60%,发酵2.5 h,再用85℃温度足干制得的红茶汤色橙黄明亮,甜香明显,内含物质丰富,综合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44.
在高安市蓝坊镇新社村农田环绕的黄土岗上,座落着一排占地45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从里面传来的轰鸣机器声显示出企业的兴盛,这家企业就是高安市科教仪器厂。厂长刘厚生过去是位打工仔,曾闯荡江湖14载,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学得一手精湛的木工技艺,积攒了20多万元资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在穷乡僻壤办起了宜春首家私营科教仪器厂,开始走上艰辛的创业之路。刘厚生,1963年9月出生于蓝坊镇新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1980年高中毕业后,为生活所需,到万载、宜丰、铜鼓一带打工。他常年穿深山、串万户做木匠活,当有了…  相似文献   
45.
在较低温度下,茶蚕颗粒体病毒防治茶蚕的效果不甚理想。试验证明与低剂量杀虫双混用,能增强病毒侵染力。经较大面积示范,亩施颗粒体病毒100毫克加杀虫双10毫升,防效可达83.2~93.5%,显著高于单用。  相似文献   
46.
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线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特点及加工特性,集成运用设施摊青装备、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多级连续理条机、搓叶机、远红外提香机等新型节能高效设备,组建一条实用性强、高效节能、品质优异的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并对生产线中摊青、杀青、理条、烘焙等关键工序的作业参数进行研究,提出整套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经研究后,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摊青温度18~25℃,相对湿度60%~90%;杀青投叶量125 kg·h-1,温度270℃,时长65 s;多级连续理条为240℃(38 Hz),210℃(40 Hz),180℃(45Hz);滚筒干燥温度40~55℃;烘焙温度100℃,投叶量30 kg·h-1。  相似文献   
47.
大别山区药百合种植品种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um Thunb),主要分布于霍山县漫水河镇周边及山外丘陵地区的12个乡镇和相邻金寨县、舒城县、潜山县的部分乡镇,种植史已近20a.  相似文献   
48.
电磁内热式绿茶毛火工艺参数优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新型绿茶电磁内热式毛火工艺对绿茶毛火效果的影响,该文应用正交设计和极差分析,以毛火样的生化成分含量和成品样的感官品质为目标值,对电磁内热式毛火工艺参数(热风温度、热风风机转速、链板传动转速等)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参数,并与传统的燃煤式热风毛火、理条机毛火、电热管式热风毛火等在毛火效果和设备性能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品质生化成分和感官评审的结果,电磁内热式毛火工艺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热风温度115℃,热风风机转速1 200 r/min,链板传动转速1 050 r/min,3因素中以热风风机风速对绿茶毛火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毛火条件下所制提香样的氨基酸、茶多酚、叶绿素、可溶性糖、儿茶素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达2.31%、17.61%、1.13 mg/g、5.01%、10.74%、2.01%,品质物质加权值为7.66%,均高于其他3种毛火工艺;此工艺下所制成品茶样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等均得到显著提升,感官总分达86.40,显著优于其他毛火处理;该毛火工艺能耗成本仅0.76元/kg,较电热管式热风毛火减少了70%以上,升温快,预热时间仅10 min,较传统燃煤式热风毛火的预热时间减少约50%,余热回收装置的设计显著提升了热能利用率,热效率提升50%以上;同时,生产效率达150 kg/h,较传统电热管式热风毛火提升3倍以上,而且温控精准和稳定、热风分布均匀。该研究可为茶叶加工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