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24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3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云南省是我国最大的鲜切花产地,昆明市是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和集散中心,随着花卉种植面积的增大,花卉秸秆等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就云南省花卉秸秆资源的现状和当前主要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昆明市花卉秸秆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并就如何实现昆明市花卉秸秆资源化利用给出了建议,以期为花卉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利用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围食膜多克隆抗体免疫筛选草螟(Loxostege sticticalis)中肠cDNA表达文库,得到编码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LstiSLC25)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该cDNA克隆全长1 474 bp(GenBank登录号EU924506),开放阅读框长897 bp,编码29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32.1 kD和9.46.序列含有3个典型的溶质运转重复结构,具有溶质运载蛋白家族的典型特征.将该基因与pET30载体重组后,经IPTG诱导,蛋白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63.
根据GenBank中普通牛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序列(AF 307092)设计1对引物,以麦洼牦牛卵母细胞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牦牛GDF-9基因cDNA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1399 bp片段为预期的牦牛GDF-9基因cDNA序列,包含由2个外显子组成的全编码区和3′-下游部分序列.牦牛GDF-9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362 bp,编码453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报道的普通牛、水牛、绵羊、山羊相应序列一致,而与人和黑猩猩存在差异.和普通牛相比,牦牛GDF-9基因编码区存在1处碱基转换(C→T),导致相应的氨基酸由丙氨酸(A)转换为缬氨酸(V).牦牛与普通牛、水牛、绵羊、山羊、人和黑猩猩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8.4%、97.0%、96.8%、85.6%和85.1%;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8%、97.1%、95.1%、95.4%、79.4%和79.5%.利用NJ法和MP法以该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基本一致,即牦牛与普通牛先聚为一类,再与水牛聚为一类,而后与绵羊和山羊聚为一类,最后与人和黑猩猩聚为一类.该聚类结果与物种间遗传距离大小一致,也与各物种在动物学上的分类相吻合,表明GDF-9基因编码区适用于构建物种间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64.
冬闲桑园套种大麦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东桑西移"的战略结构调整形势,概述了在保山市冬闲桑园套种大麦的作用,分析了桑园种植大麦的效益,详细介绍了冬闲桑园套种大麦的有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液压驱动链锯的结构特点及其在采伐技术装备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6.
为解决美国山核桃苗木供不应求的问题,2007年3月在漾濞县进行了美国山核桃以苗繁苗快速扩繁技术试验研究.试验设2组处理1个对照.试验结果:插穗蜡封、生根粉溶液浸泡,苗床覆盖地膜、苗床上设塑料小拱棚,再覆60%~70%遮荫网的处理效果最佳,其成活率达75%.  相似文献   
67.
1 2008年我省“三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8年,在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全省“三品”工作机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动发展、加强监管、打造品牌”的目标,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坚持“加大宣传、加强培训、主动上门、热情服务、提高效率、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发展“三品”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究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基因在牦牛内的遗传多态性,为进一步揭示牦牛群体间遗传分化、开展牦牛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以及HSL基因在牦牛物种中的定位、表达调控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和巴州牦牛共92头牦牛的HSL基因部分外显子I进行SmaI酶切多态性分析;统计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大小,进行卡方(χ2)适合性、独立性检验,并计算纯合度、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态参数。【结果】3个牦牛群体在HSL基因外显子I具有SmaI酶切多态性,在该酶切位点存在AA、AB和BB 3种基因型。3个牦牛群体均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而BB基因型只在巴州牦牛中检测到。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而巴州牦牛AB基因型频率最高;A等位基因频率在3个牦牛群体中均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适合性检验表明3个牦牛群体在该酶切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独立性检验表明九龙牦牛与麦洼牦牛、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0.01<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而麦洼牦牛与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测序分析表明,HSL基因外显子I第70位(从PCR产物测序片段的5′端计数)发生了单碱基突变(G→A),并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由甘氨酸(G)变为精氨酸(R)。【结论】牦牛在HSL基因外显子I内具有SmaI酶切多态性,其多态性是因所分析序列内一单碱基突变(G→A)所致,该碱基转换导致了氨基酸由甘氨酸(G)变为精氨酸(R);在该酶切位点,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和巴州牦牛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九龙牦牛与麦洼牦牛、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0.01<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而麦洼牦牛与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9.
啤饲大麦新品种(系)比较试验有11个参试品种,以YS500为对照种,从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等性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其中7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比对照高,从综合性状和产量上分析,PS11-11、PS11-10、PS11-4、PS11-7较适合保山种植。  相似文献   
70.
测定了银合欢、大叶千斤拔、木豆和假木豆等4种常见热带灌木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单宁含量及在舍饲条件下海南黑山羊对4种供试植物的采食量,采用饲料相对值RFV( Relative Feed Value)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 Grading Index)对4种热带灌木的饲用品质进行了评定,并对干物质采食量与供试植物营养成分和单宁含量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评定体系分析表明,4种供试植物都有较高的饲用价值,且其在2种评定体系中的排序完全一致;海南黑山羊对热带灌木的采食量显著受到植物中干物质、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单宁含量的影响,海南黑山羊对干物质含量高且单宁含量低的植物有较高的采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