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5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在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进行详细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其区系特征、与邻近保护区区系相似性、属种系数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8科74属153种;属种系数大,生境条件一致性高,区系丰富度小.(2)区系特征呈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热带分布科19个,占总科数的50%,热带分布属43属,占总属数的58.11%;优势科、属不明显,单种科、单种属及古老孑遗植物数量多,说明区系特征及地质年代起源古老.(3)该保护区与贵州赤水自然保护区和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最为接近,关系最为密切,而与四川九寨沟和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差异较大,关系疏远.这可能与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和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紫茎泽兰对重庆市农林业危害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写PRA)方法,从紫茎泽兰在重庆市的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危害对象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紫茎泽兰的危险性做出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评价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的R值为2.36,危险程度为Ⅱ级,在重庆市具有高度危险性。  相似文献   
43.
在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时2 a的详细调查和大量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区内菊科植物的属、种组成、分布区类型、区系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共有58属219种菊科植物;2.优势属较为明显;3.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4.区系成分复杂;5.中国特有分布种以风毛菊属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44.
分子标记在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莲  邓洪平 《西南园艺》2005,33(2):12-16
介绍微卫星DNA标记、RFLP分析、RAPD分析、AFLP分析、ISSR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这些分子标记手段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5.
三裂叶海棠分类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裂叶海棠分类研究的新进展, 采用系统发生􀀂 植物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明三裂叶海棠与苹果属的原始种( 老挝林檎) 是同源区系解体后独立演化的, 是其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的近缘属植物, 起源于白垩纪, 命名为独模属。  相似文献   
46.
余顺慧  邓洪平 《农技服务》2011,28(1):30-31,45
对万州区入侵植物的种类、分类范围、入侵原因及机制、危害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Pest Risk Analysis)方法,将入侵植物对万州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排序。结果表明:按风险等级由高到低的前9种入侵植物依次为小白酒草、野胡萝卜、牛膝菊、凤眼莲、三叶鬼针草、野茼蒿、红花酢浆草、野燕麦、落葵薯。各物种的危害性综合评价均为三级,具有中度危险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47.
不同小生境缙云黄芩形态变异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缙云山特有植物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在不同小生境下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的36项形态性状中,有77.8%的性状表现出在居群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有61.1%的性状差异极显著.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缙云黄芩的形态特征在整体水平上表现出分化上的无序性,即不同居群的个体常交叉聚在同一个表征群内,但在同一表征群内,同一居群的多数个体常能聚在一起,表明居群之间在形态特征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而这种分化还不能清楚地区分不同的居群.  相似文献   
48.
南北种源马齿苋种子在相同预处理条件下的萌发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优质蔬菜马齿苋的种子萌发速度和萌发率,并考虑南北种源的差异,进而找到合适的种源及最佳预处理条件,以热水、食醋、葡萄糖、赤霉素分别对来自北方和南方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其中各条件均选择一定梯度,处理后移入发芽培养基,对种子跟踪观察10d,每12h测定1次萌发数。结果表明:北方和南方种子在生活力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北方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比南方种子更容易萌发;相同预处理条件下,北方和南方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40℃热水和质量分数为2.5%的食醋是处理北方种子的最佳条件,而南方种子只有在40℃热水中浸泡才能达到理想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49.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土荆芥浸提液处理对小麦、水稻的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土荆芥浸提液对小麦、水稻的生长影响不大,较高浓度土荆芥浸提液处理明显抑制小麦、水稻的茎和根的伸长,降低植株干物质积累;低浓度土荆芥浸提液处理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及MDA(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当土荆芥浸提液浓度为0.125 g/mL时,小麦SOD活性达到最高,之后随着土荆芥浸提液浓度逐渐升高,SOD活性随之降低。但是随着土荆芥浸提液浓度的提高,小麦、水稻的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的趋势均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50.
通过样方调查,使用TWINSPAN及DCCA分析方法,研究了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植被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233种,隶属于89科、168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21种,裸子植物3科、5属、5种,被子植物73科、146属、207种.(2)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8类TWINS-PAN群落类型.(3)土壤pH、海拔及土壤厚度反映了DCCA第一轴的环境变化,坡度和坡向反映了DCCA第二轴的环境变化;总体体现了植被类型的变化梯度,即从上向下,伴随着由光照充足的大坡度环境向光照一般的平地过渡的同时,阔叶林群落向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