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林业   441篇
农学   321篇
基础科学   142篇
  249篇
综合类   2219篇
农作物   231篇
水产渔业   141篇
畜牧兽医   971篇
园艺   414篇
植物保护   14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为了掌握规模化鸽场鸽舍内环境因素和环境中的细菌总数,为预防肉鸽疾病、保障健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环境检测方法对南京市郊某规模化肉鸽场的4栋鸽舍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鸽舍内春、夏、秋、冬的平均温度分别是15.69℃、29.94℃、21.44℃、4.33℃;平均相对湿度分别是79.53%、81.44%、78.24%、74.11%;平均风速分别是0.16 m/s、0.43 m/s、0.24 m/s、0.14 m/s;平均光照强度分别是37.25 lx、39.12 lx、38.53 lx、38.08 lx ;环境中的细菌总数分别是22.6×103 cf u/m3、44.93×103 cf u/m3、39.86×103 cf u/m3、14.99×103 cf u/m3。春、夏、秋季节的温度、光照强度等指标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冬季低于标准;相对湿度高于国家标准;风速低于国家标准。环境中的细菌总数夏、秋季节超出国家标准,冬、春季节在国家标准范围内。鸽舍环境中温度与细菌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对湿度、光照与细菌总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P>0.05);风速与细菌总数呈显著性的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93.
东北黑土区冻融、风力、水力交互作用对坡面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种外营力作用的复合侵蚀是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的主要侵蚀特征,但目前缺乏冻融、风力、水力之间相互作用对复合侵蚀影响的量化研究。基于此,采用室内冻融模拟、风洞试验和降雨模拟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前期土壤冻融作用对土壤风蚀以及前期土壤冻融和风力叠加作用对后期坡面水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土壤冻融作用显著增加了后期坡面的风蚀量(P<0.01),在9,15 m/s风速试验条件下,前期土壤冻融作用使土壤风蚀量分别增加1.02,1.44倍;也显著增加了距地表不同高度的风蚀输沙总量(P<0.01),在9,15 m/s风速下前期土壤冻融作用使风蚀输沙率分别增加1.71,1.04倍;前期土壤冻融作用对土壤风蚀的贡献率在2个试验风速下分别为100.0%和140.0%。前期土壤冻融与风蚀叠加作用明显增加了坡面水蚀量。其中,在3°和7°条件下,前期土壤冻融和风蚀叠加作用试验处理的坡面水蚀量较之无前期冻融也无风蚀作用的试验处理分别增加11.9%和20.6%;且在2个坡度条件下前期土壤冻融和风蚀叠加作用对坡面水蚀的贡献率分别为11.9%和20.6%。前期土壤冻融作用减弱了土壤抗侵蚀能力,其中土壤容重减小3.42%,<0.25 mm的风干团聚体增加14.1%,而>1.0 mm的风干团聚体减少15.1%;同时,前期风蚀作用使地表产生了凹痕和条纹等微地形,进一步增加坡面降雨侵蚀和径流侵蚀能力,从而导致前期冻融作用和风蚀共同作用增加坡面土壤侵蚀的严重性。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多营力复合侵蚀防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为选育种子纯度可控的优质高产新品种,采用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两系不育系NHR111S与多分蘖优质突变体ZF-2配制了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浙辐两优12.该组合具有优质、抗稻瘟病、抗倒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5.
波斯菊的采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种栽培的波斯菊应于6~7月播种,这样可使开花期在9~10月.开花数多且结实期的温度在10~22℃左右,可以显著提高波斯菊种子产量和质量.在开花后35d左右分次采收,种子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996.
青蒿化感物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蒿Artemisia annua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分离和活性测定.按照溶剂极性不同,将乙醇提取物分成3个部分,并分别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石油醚(A)、石油醚一乙酸乙酯混合液[V石油醚:V乙酸乙酯=1:1,(B)]和乙酸乙酯(C)提取部分对萝卜、菜心、白菜和水稻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抑制活性顺序为C>B>A.在活性追踪下,从C部分分离出6个化合物,并确定了其中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青蒿酸、青蒿素B、香豆素、棕榈酸、豆甾醇.  相似文献   
997.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淮麦2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淮麦22(淮麦0208)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高产品种淮麦18作母本,扬麦15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选择育成,2007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98.
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用吡虫啉拌种就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将小麦蚜虫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表现出超高效、持效的控制效果。1 kg种子用1.0~4.8 g吡虫啉(有效成分)拌种,从播种至灌浆末期,防治效果在95%以上,至乳熟期(收获期)防治效果仍高达74.49%~96.61%;千粒重比未拌种区增加了26.51%~36.5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的经济、有效剂量为有效成分1.0~2.0 g/kg种子,最佳剂量为1.5 g/kg种子。  相似文献   
999.
水旱稻三交种的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野败不育系ZZA、旱稻野败不育系保持系沪旱1B和旱稻恢复系旱恢3号配制的一个水旱稻三交种(ZZA/沪旱1B//旱恢3号)和两个相应的单交种(ZZA/旱恢3号和沪旱1A/旱恢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性状调查,测定产量、抗旱性和稻米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三交种株高、叶绿素含量、穗长等性状与单交种的变异系数差异不显著,但群体抽穗历期延长;产量明显高于单交种,2006年比两单交种分别增产17.33%和25.63%,2007年比两单交种分别增产357%和11.71%;抗旱性增强,抗旱系数达51.21%,高于两单交种和亲本;主要稻米品质指标与两单交种差异不大。结果表明,水旱稻三交种可以拓展杂交稻的遗传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理性精神的确立,科普期刊有助于农民理性精神的培养。针对当前科普期刊现状,为了促进农民理性精神建设,笔者提出了应从期刊内容、质量,传播等方面提高质量和逐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