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6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浙江省泰顺县猕猴桃周年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泰顺县周年雨水较多,部分猕猴桃园区由于栽培管理方式不当造成病害严重流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泰顺县林业局分别于2016年8月、10月,2017年4月对泰顺县7个乡镇共19个代表性栽培果园进行了猕猴桃周年病害调查。通过采集大量典型病害样本,结合生物学特征、分子鉴定及致病性验证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泰顺县猕猴桃夏季和秋冬季主要病害为细菌性溃疡病和真菌性软腐病、黑斑病、灰斑病和炭疽病;春季溃疡病发生率显著升高,但真菌病害轻微很多。调查结果可为泰顺县后期猕猴桃病害的预测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也是目前我国猕猴桃产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基于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报道,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在我国的感病症状、周年侵染机理、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探讨,提出综合防治建议,以期为我国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发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微囊藻毒素MC-LR对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及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同时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MS法)检测MC-LR在黑麦草幼苗体内的积累。结果显示,随着MC-LR处理浓度升高,黑麦草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MC-LR对黑麦草幼苗株高和干重无显著影响;但4mg·L-1MC-LR处理对幼苗根长和鲜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MC-LR处理提高了黑麦草幼苗体内SOD和POD活性,但高浓度MC-LR对两种酶活性又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MC-LR处理浓度升高,MC-LR在幼苗体内积累含量和生物富集系数逐渐增大。黑麦草幼苗体内可积累MC-LR,这有可能通过食物链途径对食品安全造成一定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森林碳储量计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是在景观、区域甚至全球尺度上评估森林碳收支的重要手段,且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估计,常通过测定森林植被的生物量乘以生物量中碳元素的含量(0.45~0.55)推算而得。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主要有IPCC法,BEF为常数的生物量转换因子法,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生物量经验(回归)模型估计法等。概述了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森林植被碳储量的4种定量研究方法,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在今后的森林碳储量研究中,需要加强遥感技术手段的利用,增加碳通量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调查,开发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反演模型。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工程是黄土高原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之一,探讨退耕还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农田为对照,选取不同退耕年限(5,10,15,20,25,30年)刺槐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退耕还林后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并探讨土壤可蚀性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呈递增趋势,三者相比退耕前(农田)分别增加32%~79%,32%~98%,2%~60%。(2)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呈递减趋势,较退耕前减少0.6%~6.0%;土壤有机质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呈递增趋势,较退耕前增加8.4%~38.9%。(3)土壤可蚀性因子(K)随着土层增加而增加,但随退耕年限增加呈递减趋势,随退耕年限递增(K)分别减少1.0%,2.7%,3.6%,3.9%,5.0%,7.9%。(4)退耕还林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是土壤可蚀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地上生物量通过影响>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间接影响土壤可蚀性因子(K),且总效应最大。退耕还林后地上生物量增加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以及土壤可蚀性降低起着重要作用,且退耕还林可显著提高团聚体稳定性,降低土壤可蚀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对暖季型草坪草沟叶结缕草进行叶面喷施10mmol/L H2O2的处理,研究外源低浓度H2O2对沟叶结缕草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可能充当了信号分子的作用,在胁迫发生前即显著增加了叶片中CAT、APX、GPX和GST的活性,从而减轻了随后的低温胁迫对草坪草造成的氧化伤害;在低温胁迫过程中H2O2预处理降低了叶片中MDA和H2O2水平,CAT、POD、APX、GR和GPX活性增加,提高了其抗寒性;胁迫过程中叶片中总谷胱甘肽含量不变,但GSSG/GSH比值在胁迫前被H2O2预处理降低并随着胁迫的进行逐渐降低,这一比值变化可能也参与了胁迫信号的传导。  相似文献   
17.
王艳  李建龙  姜涛  邓蕾 《草业学报》2010,19(2):76-81
通过对沟叶结缕草进行叶面喷施信号化合物SA、H2O2和6-BA,研究了预处理对沟叶结缕草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H2O2和6-BA预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或者防止结缕草叶片中活性氧的积累和氧化伤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其抗寒性;预处理植株中POD、CAT和APX活性在胁迫过程中显著高于对照,冷胁迫本身可以诱导SOD的活性避免O2-的积累,GR在抗寒胁迫过程中可能起到负反馈的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与沟叶结缕草耐寒性的获得密切相关;在这3种信号化合物中,SA预处理植株中SOD,CAT和GR活性高于对照和其他化合物预处理植株,并且具有最小的MDA浓度,因此,SA对于提高沟叶结缕草的耐寒性最有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比较,研究了火柴头生殖器官的多样性.火柴头有3类生殖枝、5种花、6类种子.气生生殖枝负向地性生长,贴地生殖枝和地下生殖枝是茎基侧芽向地性生长形成的.地表生殖枝和地下生殖枝无叶片,地下生殖枝不具光合色素,3种生殖枝上都能着生花苞.5种花是开花传粉型雄花、开花传粉型两性花、闭花传粉型两性花、贴地生的闭花传粉型两性花与地下闭花传粉型两性花,5种类型花的花部亦呈多样性.6类种子是地上大、中、小种和地下大、中、小种,不同种子的形态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9.
已证实猕猴桃花粉是溃疡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60Co-y辐照、臭氧、紫外、微波、梯度水浴(35、50、80、100℃)等5种物理灭菌方法,ClO2、乙蒜素、四霉素、春雷霉素、氧化亚铜、代森铵、中生菌素和纳米银等8种化学药剂杀菌方法,对猕猴桃花粉溃疡病菌杀灭率、花粉活力、坐果率、单果质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20.
CO2浓度增加对草地生态系统及碳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是全球变化科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目前生态科学中的前沿与热点问题,而草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估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概述了全球气候变化中CO2浓度增加对草地生态系统及碳平衡的影响,阐明了种间和种内对CO2浓度增加的响应差异性,强调这种差异不仅影响物种的生理和生化过程.而且对高层次生物互作和生存适应性产生影响,最终导致新生态系统的装配,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受到影响.因而.草地生态系统中物种或基因型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CO2浓度增加的响应,在全球变化过程中碳平衡的预测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