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7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林业   664篇
农学   282篇
基础科学   321篇
  264篇
综合类   2232篇
农作物   362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1137篇
园艺   532篇
植物保护   20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根据我国鲜果供需现状,剖析了鲜果传统营销模式的弊端,进而说明鲜果网络营销的必要性。鲜果网络营销具有降低营销成本、扩大市场规模和维护市场秩序的优势。随着鲜果网络营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电商销售平台+鲜果、微信+鲜果、网络直播+鲜果、论坛及社群+鲜果、众筹及认养+鲜果等模式。目前鲜果网络营销存在技术不成熟、经营主体网络营销意识浅薄、专业人才匮乏、行业不规范等问题。未来可以采取优化网络安全技术及交易流程、提升经营主体素质、加强人才引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手段,进一步完善鲜果网络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光照处理对发芽燕麦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燕麦籽粒分为光照组和黑暗组,浸泡后分别在光照(光照强度为200 μmol/(m2·s))和遮光条件下进行发芽,在发芽24,48,72和96 h时取样,提取样品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测定多酚、黄酮含量及肉桂酸、阿魏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咖啡酸这5种主要酚酸的组分变化。测定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分析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黄酮含量与3种抗氧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光照处理下发芽燕麦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黄酮含量明显高于黑暗组。游离态多酚提取物中,光照组样品中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含量在发芽过程中总体高于黑暗组,对香豆酸和肉桂酸的含量总体低于黑暗组;5种酚酸的总量在发芽前期(发芽24~48 h)光照组略低于黑暗组,发芽后期(发芽72~96 h)显著高于黑暗组。结合态多酚提取物中,除肉桂酸外,其余4种酚酸的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均表现为光照组显著高于黑暗组;在发芽过程中,光照组5种酚酸的总量显著高于黑暗组。光照组样品的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黑暗组。2种处理下,除游离态黄酮外,发芽燕麦中的多酚、结合态黄酮均与其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光照处理可有效提高发芽燕麦中多酚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索脱毒对甘薯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云南高原蜜薯为试验材料,以0.1~0.2 mm微茎尖为外植体,研究外源激素对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影响,建立云南高原蜜薯脱毒繁育体系.同时对脱毒甘薯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学指标、光合指标、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以及相关保护酶的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MS+ 0.1 mg·L-16-BA+ 0.1 mg·L-1 NAA+ 30 g·L-1蔗糖+7 g·L-1琼脂是甘薯茎尖脱毒培养的最佳体系;脱毒苗的生长动态指标均优于对照,光合能力、营养指标及生物活性成分均高于对照;脱毒处理增加了甘薯叶片中POD、SOD等保护酶的活性,降低了MDA含量.说明脱毒能显著改善甘薯植株的生长状况,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普通植株.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培养甘薯脱毒种苗以及脱毒苗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载体是生物膜工艺处理污水的核心,为通过生态因子提高生物膜的运行效能,以改性聚氨酯填料(MPU)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有机底物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等生态因子对生物膜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PU生物膜系统经过10d的启动运行,出水COD和氨氮去除率达到70%,逐渐形成稳定的生物膜。系统随温度升高出水COD和氨氮去除率提高,15℃时出水COD和氨氮可达到80%。系统进水COD由100mg·L-1增加至300mg·L-1时,出水COD去除率由60%增加至80%,氨氮去除率达到85%。生物膜系统随HRT延长出水COD和氨氮去除率呈增加趋势,HRT由2h延长至8h,COD去除率由80%提高至90%,氨氮去除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995.
选用红、黑2种粒色小豆材料进行杂交,研究该杂交组合F3世代籽粒色泽及总抗氧化性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红、黑粒色小豆杂交后代出现黑、蓝黑、花斑、黄白、黑红、浅红和红等多种色泽类型。F3世代籽粒在L*、a*和b*3个色泽参数上存在较大变异,L*和b*值出现超高亲材料。以植株为单位的籽粒总抗氧化能力测定值存在明显超亲现象,最高值(2.048U/mg)比高亲值(1.439U/mg)提高42.52%。相关分析表明,总抗氧化能力测定值与色泽参数a*呈极显著负相关,对于小豆红-绿类型高总抗氧化材料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正>前言:地球是人类目前懒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雾霾、沙尘暴等一系列自然现象的频繁发生,人类也越来越注重对空气环境的保护。在这些保护措施中,对森林的保护无疑是重中之重。本文笔者通过对辉南县林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林木采伐中的需注意细节以及一些管理策略,希望能呼应到更多的读者一起来保护森林,保护环境。1林木采伐与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辉南县林木采伐与林地管理存在林木采伐不科学、林地管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时间温度积分器将手工烹饪转变为自动烹饪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力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6):287-292
烹饪自动化是烹饪研究的主要目的,而当前没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编写自动烹饪程序的方法。通过对已建立的烹饪传热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全面参数分析,发现手工烹饪中唯一的无法直接参数化为自动烹饪参数的是搅拌。基于此,建立了将手工烹饪转变为自动烹饪的的方法,即将手工烹饪操作参数化,预设并调整搅拌参数,测定2种烹饪的受热程度指标,直到2种烹饪得到菜品的品质达到一致。而时间温度积分器(time-temperature integrators,TTIs)技术,是测定烹饪的受热程度的严谨、客观和可靠的手段。同时从理论上说明了自动烹饪完全可能烹饪出和手工烹饪品质相同的菜品。  相似文献   
998.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补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多浪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及氮代谢的影响。将9只体况相近且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多浪羊羯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CK组(饲喂14%蛋白质水平的饲粮)、DP组(饲喂12%蛋白质水平的饲粮)、LP组(饲喂12%蛋白质水平饲粮+14.0 g/d RPLys)。试验分3期进行,每期28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3 d。结果表明:1)各组间的初重及干物质采食量(DMI)无显著差异(P>0.05),LP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CK组和DP组(P<0.01),CK组和DP组的ADG差异不显著(P>0.05),LP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CK组和DP组(P<0.05),CK组和DP组的F/G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间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LP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CK组和DP组(P<0.01),CK组CP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DP组(P...  相似文献   
999.
笔者结合北京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学生党支部的具体实践,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如何加强学生党建进行探讨,以期为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茶尺蠖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是我国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它的生物防治有关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从利用天敌、昆虫信息素、生物农药等方面对茶尺蠖的生物防治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