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林业   147篇
农学   153篇
基础科学   85篇
  139篇
综合类   757篇
农作物   168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349篇
园艺   154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应用模拟样地进行天然林抽样调查的研究吴明佳,杨春海,丁丽霞,张会英,邢方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在天然幼中林抚育调查中为了改变少、慢、差、费,寻求多快好省的调查方法,查找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东北林业大学研究出的模拟样地抽样调查是比较科学的、先进...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几年大田试验,发现野生山定子经1年驯化后培育苹果苗可提高出圃率;人工实生山定子小苗根接培育苹果苗的出圃率可达85%。利用剪下的主根段作砧嫁接培育苹果苗的出圃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23.
锦鸡儿属植物是干旱,半干旱地地区优良的水保,固沙,饲料等多用途灌木树种,对陕北及吡邻地区这一特殊地域的该属植物资源五开发利用研究进行了报道,并确认本区有该属植物共9种。  相似文献   
124.
根据实地测定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施放生物定时水后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蒸发、土壤水分渗漏及植物水分吸收关系,推导出造林植物需补充水量的公式,为生物定时水的造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为了解重庆市某牛场牛群大肠杆菌O157∶H7的感染情况,我们以牛场犊牛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新鲜粪便,经LB培养基增菌培养、免疫磁珠富集后,在山梨醇麦康凯琼脂上划线培养,最后PCR扩增eaeA基因目的片段,以此分离鉴定粪源大肠杆菌O157∶H7。结果显示:在所采集的39份犊牛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符合大肠杆菌O157∶H7生长特点且含有eaeA基因的菌株。  相似文献   
126.
为降低陇中半干旱区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化肥的施用量,减少土壤环境污染,提高化肥利用效率,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陇中半干旱区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对冬小麦间作豌豆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和豌豆的吸氮量,以及复合群体氮素利用率和产量。在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复合群体的氮素利用率在施用常规化肥减量30%的处理及施用常规化肥减量15%的处理下比施用常规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2.99%和4.65%。在相同的常规化肥水平下,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冬小麦和豌豆的经济产量及生物产量均大于不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常规施肥且配施有机肥处理豌豆和冬小麦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为最高,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处理5.22%和6.76%,高于常规化肥减量15%且配施有机肥处理5.97%和6.64%;常规施肥处理豌豆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小于常规化肥减量15%且配施有机肥处理,说明在间作体系中,常规化肥减量15%并配施有机肥与单纯施常规化肥相比,有利于提高豌豆产量。  相似文献   
127.
细根作为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其功能性状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以黔中龙里县林场的马尾松林为对象,测定3个林龄马尾松林(25、37、52 a)群落中马尾松与优势灌木的12个根功能性状,分析随林龄变化根性状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随马尾松林龄增长,马尾松细根性状指标存在显著性变化;其中马尾松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随林龄增长表现为52 a>25 a>37 a的马尾松林;马尾松根生物量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直径随林龄增长呈显著增加趋势,而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组织密度随着林龄增长则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下优势灌木组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同种灌木的根长密度、比根长和比表面积随马尾松林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化。马尾松的根生物量密度、根体积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直径随林龄增长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这表明马尾松细根随林龄变化对资源获取利用的策略发生着改变;马尾松倾向于以更长的细根长度而不是更大的根表面积获取资源,相较于高林龄林分,低林龄林分马尾松林的马尾松根系有更高的比根长,表现出低投资高收益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28.
为了解非农就业情况以及不同基本社会保险选择是否会对农户宅基地流转的意愿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2017年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非农就业、基本社会保险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项对宅基地流转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从事非农就业会显著促进农民进行宅基地流转,而且非农就业时间增加、非农就业程度提高会加剧这种流转意愿。农民参加不同的基本社会保险会对宅基地的流转产生不同的影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会在新农合或新农保的“枷锁效应”下被锁定在农业经营生产中,从而抑制宅基地流转,参加城镇养老保险或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倾向于进行宅基地流转,结果正向显著。非农就业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交互项说明非农就业时间的增加或非农就业程度的提高会缓解新农合或新农保对农民的“枷锁效应”。最后提出保障农户非农就业福利、注重农户劳动力转移质量以及关注农户与非农就业的相合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9.
利用不同浓度的CaCl2(2.5、5.0、10.0、20.0、40.0 mmol/L)、ALA(2.5、5.0、10.0 、20.0、40.0 mg/L)及Spd(0.1、0.5、2.5、5.0、10.0 mmol/L)对榉树种子分别进行单剂和复配浸种,通过分析150 mmol/L NaCl胁迫下榉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找出提高其种子发芽率的最佳浓度配比。结果表明:150 mmol/L NaCl胁迫下,榉树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显著下降,但经适宜浓度的外源物质浸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榉树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CaCl2、ALA和Spd的最适浸种浓度分别为20.0 mmol/L、20.0 mg/L及2.5mmol/L。复配浸种结果显示,采用20.0 mmol/L CaCl2、20.0 mg/L ALA和5.0 mmol/L Spd混合浸种的效果最好,显著优于各单剂处理。  相似文献   
13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林业建设也逐渐走向了信息化发展道路,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林业产业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近几年,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方针,大力发展林业信息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和难点。本文针对河南省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难点,运用创新型思维推动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