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1篇
综合类   9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文主要介绍雪兔的生物学特性。并对雪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2.
雉鸡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雉属,拉丁名为Piasianuscolehicus,又称环颈雉,俗称山鸡或野鸡。我国古代就有养殖雉鸡的记载,但是真正大规模开始研究、养殖雉鸡是于197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首先开始的,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雉鸡在野生状态下分为30个亚种,其中在我国境内分布的有19个亚种,约占雉鸡亚种总数的2/3,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除了西藏和海南以外,遍及全国。雉鸡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羽毛彩色鲜艳,可制成工艺品,且具耐粗饲、容易饲养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养殖规模较大,重要的猎禽和肉蛋兼用型的经济鸟类之一。雉鸡的推广、开发及应用都具有广阔的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153.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鹿茸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方法层出不穷,其测序数据量也在呈几何级数增长。文章对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4种高通量测序技术———焦磷酸(GS FLX)测序法、单分子阵列技术(Solexa)测序法、连接酶(SOLiD)测序法和单分子(HeliScope)测序法的测序原理、基本操作流程和测序能力作一综述,并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鹿茸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杨颖  曲勃  高秀华  邢秀梅  戴娟 《饲料工业》2012,33(13):57-60
毛皮动物是以产毛皮为主的动物,主要包括水貂、狐狸、貉等,近年来我国毛皮动物的养殖日益增大,特别是人工饲养的毛皮动物数量大大增加。1934年,Todd等通过大鼠试验首次证实锌是动物营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1928年,Hart发现铜作为生物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并证实铜是鼠血红蛋白合成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动物生长和预防临床和病理紊乱所必需的元素。铜、锌是毛皮动物生长发育和皮毛成熟的重要元素,对于其生产性能、毛皮质量和繁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阐述近些年来国内外毛皮动物在锌、铜等微量元素方面的研究状况及锌、铜对毛皮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7.
吴琼  杨福合  邢秀梅  荣敏 《特产研究》2012,34(1):1-5,30
运用RT-PCR技术,克隆了中国环颈雉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环颈雉H-FABP基因cDNA序列长为402bp,开放阅读框为399bp,编码132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64KD,等电点为6.30。中国环颈雉H-FABP基因与已报道的鸡、鸭、珍珠鸡等禽类动物的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8.
为了研究梅花鹿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从GenBank中下载梅花鹿、牛、山羊、猪、北极狐、大熊猫、人、猕猴、小鼠、大鼠、鸡、家鹅、绿头野鸭及金鱼的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完整编码区及氨基酸序列,对梅花鹿与其他13个物种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并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BioEdit 7.0等软件对梅花鹿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碱基组成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与山羊、牛的生长激素受体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最近;梅花鹿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完整编码区长度为1 905bp,编码634个氨基酸,A+T含量高于G+C;其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分子质量为70.927 8ku、等电点为4.56的疏水性不稳定酸性蛋白;该蛋白含有1个信号肽,属于一种分泌型蛋白;存在1个强跨膜区、36个广泛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元件以无规则卷曲为主。研究结果可为梅花鹿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进一步分析提供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育成前期蓝狐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设植物性蛋白质(P植)和动物性蛋白质(P动)2个蛋白质来源,豆油(F植)和猪油(F动)2个脂肪来源,配制4种试验饲粮(P植F植、P植F动、P动F植、P动F动)。选取(55±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蓝狐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占1/2),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P植组蓝狐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P动组(P<0.05或P<0.01),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却极显著低于P动组(P<0.01);F动组蓝狐的粗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F植组(P<0.01),但氮摄入量、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效价则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植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蓝狐对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较高,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却极显著低于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所以蓝狐实际生产中要想以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为主则要考虑氨基酸平衡问题;豆油的脂肪消化率虽较高,但猪油可以提高氮的利用和沉积,所以动、植物混合油脂的生产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中国鹿亚科动物的遗传分化。[方法]通过PCR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我国鹿亚科物种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结合GenBank检索到的鹿亚科其他动物同源序列,用生物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鹿亚科动物D-loop区序列全长在921~1 072 bp,碱基T、A、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1%、30.2%、22.7%及15.0%,各物种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062~0.106之间,处于属间差异。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梅花鹿、马鹿和白唇鹿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与水鹿构成一组进化枝,坡鹿与麋鹿构成一组进化枝,豚鹿单独构成一个进化枝。[结论]该研究支持麋鹿和豚鹿并入鹿属的观点,我国的鹿亚科动物的分化时间约为155~260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