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1篇
综合类   9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脊椎动物基因组中最具多态性和基因密集的区域。MHC基因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参与机体内、外抗原的呈递,从而影响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鸡是除哺乳类动物外,最早及最深入研究MHC基因的一类脊椎动物,研究证实MHC基因是鸡抗病育种研究中的优选标记基因。试验利用罗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我国家养的5个雉鸡种群(中国环颈雉、白雉鸡、日本绿雉、申红雉鸡和黑化雉鸡) MHC B-F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HC B-F基因在各种群雉鸡的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中MHC B-F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肌胃中相对表达量最少。在所测的7个组织中除腺胃外,申红雉鸡MHC B-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普遍高于其他种群。试验研究了MHC B-F基因在我国家养雉鸡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差异,为进一步研究MHC B-F基因对抗感染性疾病的影响及其对疾病的抵抗力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15日龄左右的健康雌性蓝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以五水硫酸铜(Cu SO_4·5H_2O)为铜源,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2.22、32.22、72.22、152.22 mg/kg的铜配成5种试验饲粮,5种试验饲粮铜水平分别为7.78(Ⅰ组,作为对照组)、20(Ⅱ组)、40(Ⅲ组)、80(Ⅳ组)、160 mg/kg(Ⅴ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Ⅲ、Ⅳ和Ⅴ组蓝狐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蓝狐的终末体重及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蓝狐的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及氮沉积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组蓝狐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铜排出量随着饲粮铜水平的升高极显著的增加(P0.01)。3)Ⅴ组蓝狐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Ⅴ组蓝狐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各组蓝狐血清铜蓝蛋白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蓝狐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Ⅱ和Ⅲ组(P0.05)。4)Ⅴ组蓝狐肝脏铜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铜、锌、铁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饲粮铜水平并未显著影响蓝狐的体长和干皮长(P0.05);Ⅲ和Ⅴ组蓝狐针毛长和绒毛长显著大于Ⅱ和Ⅳ组(P0.05);Ⅴ组蓝狐皮张颜色显著深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32.22 mg/kg铜即铜水平为40.00 mg/kg时,冬毛期雌性蓝狐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毛皮品质,同时铜的排放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铜源及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血清铜、锌和铁含量及血清氮代谢、脂类和抗氧化指标影响,以及水貂对不同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选择60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水貂24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2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试验采用3×3+1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种铜源(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和3个铜添加水平(10、25、4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水貂血清铜含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 P=0.0004)。水貂血清总胆固醇( P=0.0015)、甘油三酯( P=0.002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P=0.0101)含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增加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降低,然而水貂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却未受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影响(P=0.5790)。水貂血清铜蓝蛋白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升高( P=0.0001)。以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为指标,以硫酸铜为参比标准物(100%),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9.93%和131.06%。以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指标,以硫酸铜为参比标准物(100%),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11.01%和118.10%。由此可见,饲粮添加40 mg/kg的铜(基础饲粮铜含量8.05 mg/kg)能提高育成期水貂血清抗氧化酶的活性;育成期水貂3组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为:蛋氨酸螯合铜>碱式氯化铜>硫酸铜。  相似文献   
164.
利用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对明华黑色水貂0~180日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Gompertz 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明华黑色水貂的生长曲线(拟合度R2≥0.99),但Gompertz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体重效果方面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5.
选择健康的90日龄雌性黑貂60只,平均体质量(0.862 1±0.086 6)k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研究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冬毛期雌性黑貂(Mstula vision)蛋白质的消化代谢规律及毛皮质量的影响。各组水貂饲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6%(Ⅰ组)、28%(Ⅱ组)、30%(Ⅲ组)、32%(Ⅳ组)、34%(Ⅴ组)和36%(Ⅵ组)。结果表明:Ⅱ组水貂的采食量和粪干物质排泄量显著高于与Ⅲ组 (P<0.05),Ⅲ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Ⅱ(P<0.01);净蛋白利用率指标上,Ⅲ组极显著高于Ⅱ组水貂 (P<0.01),Ⅰ组、Ⅳ组和Ⅴ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Ⅱ组水貂(P<0.01),Ⅲ组显著高于Ⅵ组水貂 (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水貂皮长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30%(Ⅲ组)时,水貂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利用率最好,基本满足冬毛期雌性黑貂对蛋白质的需求;饲料中的蛋白质低于28%(Ⅱ组)时,水貂的皮张面积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66.
GH-IGF-Ⅰ生长轴及其在水貂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H-IGF-Ⅰ)轴是动物生长发育的主要调控因素。本文概述了GH、GHRI、GF-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基因结构及其在水貂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7.
鹿茸是唯一可以重复再生的哺乳动物器官。利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制备梅花鹿鹿茸总蛋白样品,分别进行双向电泳,从得到的蛋白点的数量和点的圆滑程度、分辨率等确定适合的提取方法。分别用全蛋白提取试剂盒、自制裂解液、丙酮沉淀制备蛋白样品,并对得到的3种2-DE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试剂盒提取法和自制裂解液法得到的蛋白点比较多、圆滑,图谱清晰;丙酮沉淀法得到的蛋白点不如前者多,图谱有横竖纹。  相似文献   
16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45日龄健康雄性水貂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6组水貂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8%(Ⅰ组)、30%(Ⅱ组)、32%(Ⅲ组)、34%(Ⅳ组)、36%(Ⅴ组)、38%(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Ⅳ组的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Ⅴ组(P<0.05或P<0.01),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磷消化率显著高于Ⅱ和Ⅵ组(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食入氮和尿氮随之提高(P<0.05或P<0.01),但对粪氮、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Ⅳ、Ⅴ和Ⅵ组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极显著优于Ⅰ组(P<0.01).由此得出,饲粮蛋白质水平达到34%时,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率、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9.
根据Myostatin基因的保守性,选择牛(Bos taurus cattle登录号:AB076403)的Myostatin序列为模板进行引物设计,首次从东北马鹿基因组中扩增出Myostatin序列,扩增产物连接pMD18-T载体,克隆出3个外显子片断。根据5-′GU-AG-3′规则和同源基因比对拼接出完整的编码序列,全长为1 128 bp(发表到GenBank登录号:EF629535),Myostatin蛋白前体由375个氨基酸组成。同源比较结果表明:Myostatin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东北马鹿与猪Myostatin编码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8%,鸟类与哺乳动物间Myostatin编码序列同源性为85%~89%,鱼类与其他动物间编码序列同源性为60%~67%。Myostatin编码序列能够真实反映远缘物种的进化关系,可以作为远缘物种进化分析较理想的标记。  相似文献   
170.
针对鹿茸再生活体研究周期长、耗资大、对动物损伤大等问题,利用在培养液中加入TGF-β1、地塞米松、抗坏血酸、β-磷酸甘油等对鹿茸再生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成功建立了一种鹿茸再生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的培养体系,模拟了鹿茸软骨内骨化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