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1篇
综合类   9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进一步分析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1(melanocortin-1 receptor,MC1R)基因的分子特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enBank中已报道的赤狐MC1R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的碱基组成特点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进行了预测及分析,构建了12个物种MC1R蛋白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赤狐MC1R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954 bp,共编码317个氨基酸,为单一外显子,G+C含量高于A+T,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分子质量为34.8694 ku,等电点为9.13的亲水性稳定碱性蛋白;存在7个强跨膜区、7个广泛磷酸化位点和1个潜在的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第157位的苏氨酸),α-螺旋为其主要二级结构元件;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一员,包括多个潜在重要功能基序;同源性分析与分子进化树结果均表明,赤狐与北极狐、狗和貉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92.
运用RT-PCR方法从中国环颈雉的总RNA中克隆了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然后运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了A-FABP基因在中国环颈雉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吉林黄鸡和AA白羽肉鸡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中国环颈雉A-FABP基因部分cDNA序列为412 bp,与鸡、鸭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具有脂质运载蛋白家族结构域特征。中国环颈雉A-FABP基因在150日龄表达量最大,脂肪组织为优势表达组织,不同品种间吉林黄鸡表达量最大。中国环颈雉A-FABP基因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环颈雉的生长调控和良种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8周龄平均体重为(2.21±0.49)kg的健康蓝狐90只,分成5组,通过方差分析调整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每组18只,公母各占1/2。各组饲粮锌水平分别为39.75(Ⅰ组)、60.00(Ⅱ组)、80.00(Ⅲ组)、100.00(Ⅳ组)、120.00 mg/kg(Ⅴ组)。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公狐平均日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母狐Ⅱ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2)公狐干物质消化率Ⅱ组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和Ⅴ组(P<0.05);脂肪消化率Ⅱ组极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1);蛋白质消化率Ⅱ组极显著高于Ⅰ组、Ⅳ组和Ⅴ组(P<0.01)。3)公狐食入氮Ⅰ组和Ⅳ组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粪氮Ⅰ组、Ⅳ组和Ⅴ组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母狐尿氮Ⅲ组和Ⅴ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氮沉积Ⅰ组和Ⅱ组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P<0.05);净蛋白质利用率Ⅰ组和Ⅱ组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P<0.05);蛋白质生物学价值Ⅱ组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Ⅰ组和Ⅱ组显著高于Ⅲ组和Ⅴ组(P<0.05)。综合试验结果得出,育成期蓝狐饲粮锌水平为60.00 mg/kg时,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有效减少粪氮和尿氮的排出量。  相似文献   
194.
在膨化玉米与鱼肉为主的水貂日粮中加入淀粉酶与中性蛋白酶,通过水貂的糖代谢指标来衡量日粮中添加外源酶对水貂的糖代谢是否产生影响。试验应用56只16周龄健康短毛黑水貂,采用2×3复因子试验设计,研究添加外源淀粉酶与蛋白酶对水貂糖代谢水平。结果表明:水貂的育成期,在传统的日粮条件下,添加淀粉酶与蛋白酶,对各试验组水貂肝糖元含量并无显著影响;对水貂公貂间血糖水平影响不显著;对母貂间血糖水平影响显著(P<0.05);添加高水平淀粉酶组效果最明显。本试验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水貂体内的糖代谢水平,但并未改变水貂体内的糖储备。  相似文献   
195.
为探明黑貉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 1,TYRP1)基因CDS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试验采集黑貉背部皮肤组织提取RNA后反转录为cDNA,根据GenBank中犬科TYRP1基因mRNA序列(登录号:NM_001194966.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TYRP1基因CDS区,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中,对阳性菌落经PCR验证和序列测定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黑貉TYRP1基因CDS序列全长为1 614 bp,编码537个氨基酸,所编码蛋白属于不稳定可溶性的亲水蛋白质。TYRP1基因与狐的遗传距离较近,说明该基因在不同物种及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TYRP1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最高,为54.0%;α-螺旋次之,为29.8%。TYRP1蛋白三级结构主要由大量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构成,与二级结构相一致。TYRP1蛋白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参与DNA修复和复制、蛋白质合成和降解,可与TYR、DCT、TP53、TRPC1等多种蛋白相互作用。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TYRP1基因在哺乳动物毛色遗传机制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6.
旨在对美国短毛黑水貂快速生长过程中转录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本试验将美国短毛黑水貂45、90日龄各3只健康公貂的胸肌组织作为试验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建立转录组文库,对两个生长阶段差异显著性的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寻找调控水貂快速生长期的相关候选基因和代谢通路,并利用qRT-PCR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P0.05,|log_2FC|1为条件筛选到279个显著差异基因,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筛选到与肌肉生长相关显著富集GO条目有66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44个,其中上调20个,下调24个;与肌肉生长相关显著富集KEGG通路12条,如p53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这些差异基因可能在水貂的快速生长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可以作为后续研究水貂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探究水貂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及培育大体型水貂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7.
邢秀梅  陈立敏  高秀华 《特产研究》2001,23(1):30-31,34
选用健康,出生日期及体重相近的雄性北极狐仔狐(54-56日龄)46只,随机分成三组,进行颗粒饲料饲喂试验,1,2,3组颗粒饲料分别含蛋白粉为25.0%,31.5%,38.0%(育成前期)和15.0%,21.5%,28.0%(育成后期),结果表明:三个试验 中北极狐体重增长均较快,平均每只狐的日增重达43.98g,1组与2,3组间日增重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比较,本试验在北极狐育成前期以3组料最好,育成后期以2组日粮配比最佳。  相似文献   
198.
为了揭示鹿茸发生机理,阐明生茸区骨膜在鹿茸发生中的作用,选择4只1周岁雄性梅花鹿,在鹿茸发生前,通过外科手术将一侧完整的生茸区骨膜摘除并移植到额骨上。结果,摘除骨膜的生茸区没有发生鹿茸,而在被移植的额骨部位上发生了鹿茸且生长发育正常。证明了生茸区骨膜是鹿茸发生的组织基础,同时为通过异位生茸提高鹿茸产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9.
本试验以中国环颈雉、吉林黄鸡和AA白羽肉鸡为研究对象,采用索式提取法测定各品种腿肌和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环颈雉腿肌和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均低于吉林黄鸡和AA白羽肉鸡。  相似文献   
200.
梅花鹿生茸区骨膜干细胞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茸是雄鹿额部生长出来的尚未骨化的嫩角,是雄鹿的第二性征,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鹿茸是唯一的失去后还能完全再生的器官,它每天能生长1~2 cm,是生长最快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