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9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温室内对半红树植物水黄皮幼苗进行7个盐度(5、8、11、14、17、20、23 g.kg-1)的胁迫处理,对各处理下水黄皮生长量、生物量、生理指标和光合速率进行测定,结合10项生长信息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黄皮的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叶片数增量、根、径、叶干重及总生物量随着盐度的上升均呈下降趋势,在盐度为5和8 g.kg-1的处理下保持较高值,盐度超过11 g.kg-1后骤降;光合速率在盐度为5、8、11 g.kg-1处理下保持较高值,最大值出现在盐度为8 g.kg-1的处理下;SOD活性、游离脯氨酸、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均有随盐度增大而呈上升趋势;在盐度为5、8 g.kg-1处理下主成分得分较高,水黄皮较适生长,盐度超过11 g.kg-1后不适生长。  相似文献   
22.
以黄樟秋稍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并优化了黄樟组培繁育体系,研究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及配比对黄樟茎段不定芽诱导、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樟带腋芽茎段最佳启动培养基配方为改良MS+4.0 mg/L 6-BA+0.5 mg/L NAA,在此培养基中不定芽培养7 d开始萌动,诱导率可达76.67%;不定芽继代培养基的最适宜配方为改良MS+2.0 mg/L 6-BA+0.5 mg/L NAA,在此培养基中不定芽生长健壮,增殖系数为3.78;幼苗生根培养基的最适宜配方为改良1/2 MS+0.5 mg/L IBA+0.5 mg/L IAA,在此培养基中幼苗培养13 d开始发根,生根率达85.56%。上述组织培养技术条件,可有效提高黄樟茎段的不定芽诱导率和生根率,为黄樟优良品系的工业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尖瓣海莲幼苗对模拟潮汐淹浸时间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模拟不同潮汐淹浸时间对红树植物尖瓣海莲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植物生理指标(包括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硝酸还原酶、电导率、根活力等)、生长量和生物量.半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叶绿素、根活力和硝酸还原酶随淹浸时间的延长先升后降,而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随淹浸时间的延长先降后升,并在12 h·d-1处出现骤变分界点;淹浸时间超过16 h·d-1后,尖瓣海莲胚轴发芽率下降,超过14 h·d-1后尖瓣海莲幼苗部分死亡,淹浸24 h·d-1茁木全部死亡;淹浸逆境对幼苗叶片影响最大,叶片数月均增长最大者(淹浸4 h·d-1)比月均增长最小者(淹浸24 h·d-1)增加了450%;总生物量、茎及主根的生物量均在淹浸6 h·d-1处理下最大,当淹浸超过12 h·d-1后,尖瓣海莲幼苗总生物量骤降.结合适应度分析得出:尖瓣海莲的最适淹浸时间为6~8 h·d-1,临界淹浸时间为12 h·d-1.  相似文献   
24.
几种半红树植物的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珠海市淇澳岛道路绿化工程尝试了一些半红树植物的移植试验,通过跟踪调查和收集这些半红树植物的大树移栽数据,掌握了半红树植物的大树移栽技术,总结出半红树植物大树移栽和管护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5.
26.
为探讨棱角山矾生根的机理提供解剖学依据,本研究应用光学显微技术对棱角山矾扦插苗生根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棱角山矾穗条内没有发现潜伏根原基,生根类型为诱导生根型。根原基源于髓射线与形成层交接处的细胞分化而成,愈伤组织中未发现根原基,为非愈伤组织生根类型树种,为较易生根树种。  相似文献   
27.
半红树植物杨叶肖槿幼苗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室内对半红树植物杨叶肖槿幼苗进行7个盐度(5、8、11、14、17、20、23 g·kg-1)的胁迫处理,并对各处理下杨叶肖槿的生长量、生物量、生理指标和光合速率进行测定,结合生理指标进行适应度分析.结果表明:杨叶肖槿的苗高、地径、叶片数、根、茎、叶干质量及总生物量随着盐度的上升均呈下降趋势,在盐度为5、8 g·kg...  相似文献   
28.
对2002年营建的陈山红心杉1代种子园41个半同胞家系子代14年生林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心杉1代种子园子代家系1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1.31 m、15.44 cm、0.0578 m3。树高和单株材积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参试家系14年生的材积指标初步筛选出优良家系30个,入选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1.45 m、15.75 cm、0.0605 m3,与对照相比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3.94%、2.79%和13.13%,现实增益分别为10.94%、13.75%和36.89%。  相似文献   
29.
对不同造林密度(625株/hm~2、1 111株/hm~2、1 667株/hm~2、2 500株/hm~2)下樟树7年生人工幼林生物量和碳密度进行研究,探讨樟树人工林营建适宜造林密度和幼林间伐强度。结果表明:4种不同密度下樟树幼林生物量及主干生物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均在1 111株/hm~2密度下最大,分别为24.91 t/hm~2和9.24 t/hm~2。四种不同密度下樟树幼林各器官生物量分布格局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干生物量占比在35.43%~45.8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乔木层碳密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的林分乔木层碳密度最大。不同密度樟树幼林0~100 cm层土壤碳密度在65.28~93.94 t/hm~2,林分总碳密度在70.05~101.61 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碳密度呈下降趋势,密度为625株/hm~2的林分和1 111株/hm~2的林分碳密度差异较小,但远高于密度为1 667株/hm~2的林分和2 500株/hm~2的林分。综合从生物量积累和碳汇功能来考虑,樟树人工林培育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也可在适当密植的林分基础上7年林龄前间伐为1 111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30.
植物叶色黄化突变具有突变频率高、易鉴别等特点,不仅是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在品种选育和改良中也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文章从叶绿素生物合成、血红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及叶绿体蛋白代谢等方面,对植物叶色突变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进行综述,发现目前对叶色突变分子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叶色突变相关基因功能方面,针对质核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及调控元件的研究较少,因此,今后在相关研究中可利用叶色突变体这一理想材料分析鉴定相关基因功能及其互作关系,从对单一基因的研究转向对多个基因甚至功能基因组的系统研究,尤其加强对质核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及调控元件的研究;叶色突变体作为作物品种改良的一类特殊种质资源,可通过人工诱导方式增加植物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叶色突变体,应用于基因功能及基因间的互作关系等研究,为黄叶植株的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