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8篇
  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为探讨真菌源激活蛋白在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方面的作用机理,研究了不同浓度激活蛋白处理对大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2、5μg mL-1激活蛋白处理后7 d,大豆幼苗根系活力比对照分别增加了44.2%、54.5%和19.8%,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1.33%、138.37%和53.2%;处理后12 d,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2.56%、17.32%和5.32%,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8.56%、31.02%和18.69%,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7.36%、31.96%,6和23.10%.不同浓度激活蛋白均能促进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生理指标的提高,其中以2μg mL-1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2.
农业微生物产业是转变“二维结构”传统农业为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并重的“三维结构”的新型农业,具有拓展农业功能、培植新型产业等特点,可有效缓解我国粮食需求、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等压力,建议国家将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列入科技发展、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重点加强农业微生物资源收集与评价、农业微生物产业技术创新和农业微生物产业科技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3.
为了给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的田间使用提供依据,测定了其粗提蛋白液对棉主要性状及相关酶活性变化影响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诱导后显著提高了棉成铃数,且不同程度提高了株高、单铃重、衣指、子指和衣分,降低了单铃壳重,特别是促进了棉花早熟,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以浸种处理的籽/皮棉产量最高,分别达到3 800.60和1 598.15 kg/hm2,比对照提高了22.15%和26.11%;纤维的主要品质性状指标与对照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浸种 现蕾期喷雾处理的综合值比对照提高6.1%,为最高;诱导后POD(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及NR(硝酸还原酶)的酶比活性增强,其中POD酶比活性均值最高为(502.00±1.10)μmol/(g.min),SOD为(378.36±0.43)μmol/(mg.min),NR为(168.96±2.30)μg/(g.h);而MDA(丙二醛)含量降低,最低为(2.814±0.090 9)μmol/g。  相似文献   
84.
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microbial metabolite pesticide,简称MMP)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为活性成分,用于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或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农药。MMP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源植物免疫诱抗剂和微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我国应用面积最广的生物农药。部分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兼具预防与治疗效果,是未来绿色农药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总结了我国研发和应用的主要代谢产物农药种类、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代谢产物农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新型代谢产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稻瘟菌相关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PyriculariaoryzaeSacc)是世界性的水稻病害,在我国已成为三大水稻病害之一,重病年能导致绝收。它是由子囊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引起的广泛发生的重要水稻病害之一。水稻基因组和稻瘟病基因组测序工作的进展,为进一步从基因组水平认识水稻与稻瘟病菌相互作用的机制奠定了基础。介绍了稻瘟菌相关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几种稻瘟病致病相关基因、无毒基因,并简单介绍了稻瘟菌激活蛋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6.
尚威  邱德文  曾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05-4506
利用PCR方法扩增稻瘟菌蛋白激发子基因pemG1,并在其上下游分别引入酶切位点EcoRI和XhoI,经双酶切后与诱饵质粒载体pLexA连接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LexA-PEMG1,将该重组诱饵质粒转入酵母菌株EGY48[p8op-lacZ]中进行β-半乳糖苷酶整板分析检测自激活。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诱饵质粒pLexA-PEMG1,并且其无自激活报告基因作用,对酵母菌株也无毒性作用。这说明该重组诱饵质粒可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为筛选番茄cDNA文库获得诱饵蛋白PemG1的相互作用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应用植物激活蛋白可显著提高脐橙对炭疽病的抗性,在4月萌芽期和5月份幼果期以500~1000倍液处理,其诱抗效果可达45.69%~50.00%。植物激活蛋白能调节脐橙生长,增强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对日灼病、脐黄病、裂果病三大生理性病害有32.18%~50.54%的诱抗效果。激活蛋白处理的脐橙表现个体均匀,表皮光亮,可溶性固形物增加2.35%~4.78%,产量增加11.02%~15.65%。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植物激活蛋白对烟草花叶病毒RNA及外壳蛋白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烟草经植物激活蛋白处理后,植株体内烟草花叶病毒RNA含量比对照降低28%;用ELISA和Western方法检测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含量,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20.7%和25.0%。植物激活蛋白显著干扰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体外聚合过程,22—37%条件下其干扰作用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9.
3%植物激活蛋白诱导蚕豆抗病性应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苗期开始间隔30d或始花期开始间隔20d喷施1次植物激活蛋白1000倍液能显著增强蚕豆的抗病性,尤其是苗期开始使用的效果更明显,对蚕豆赤斑病、根腐病、病毒病的诱抗效果分别为59.1%、76.4%和85.6%,增产率达26.6%。激活蛋白制剂500~1000倍对3种病害的诱抗效果为50%~70%,浓度间诱抗效果无显著差异。根据蚕豆生产实际,以苗期开始叶面喷雾1000倍植物激活蛋白,间隔30d使用最好。若从始花期开始,则每间隔20d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决棉花常规遗传育种周期长,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下胚轴再生难,转化率低,胚变异率高等难题。通过改善茎尖的遗传转化,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茎尖,试图缩短转化周期,获得转化苗。构建了稻瘟菌激发子基因pemG1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pemG1,分别以‘珂字312’、‘中棉24’棉花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摸索无菌苗的最佳培养方案,确定最佳共培养温度、共培养时间及卡那霉素筛选浓度。经过共培养,茎尖在诱导芽培养基上诱导生芽,从不同浓度的BAP和NAA生长激素的组合中,最终确定0.1 mg/L的BAP和NAA最适合芽的诱导;经过两个月的继代培养,在含有GA3的茎增殖培养基上完成茎的增殖和延伸;切取幼芽并使其在含有0.1 mg/L的IBA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生根的抗性植株移栽到温室中成苗,获得了T0代转基因株系4株。进行了转pemG1阳性植株的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