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筛选适合福建省冬作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从国内5个育种单位引进了10个品种,以‘紫花851’为对照,分别在龙海、南安、长乐和闽侯种植,生长期间对主要农艺性状及晚疫病进行观察记载和调查,收获期对小区薯块进行称重并测干物质含量。经过综合评价,‘德薯2号’和‘云薯103’分别比‘紫花851’增产25.91%和23.13%,差异极显著。而且这两个品种适应性好,抗晚疫病,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福建省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及群体遗传特性,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福建省各马铃薯产区的90株黑胫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 PCR(repetitive sequence-PCR,Rep-PCR)方法分析福建省不同地区的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引起福建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包括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e、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帕曼蒂氏果胶杆菌P.parmentieriP.polaris和达旦提狄基氏菌Dickeya dadantii。对90株菌株的Rep-PCR检测得到47多态性条带条,多态性比率为100.00%。按采集地区将菌株划分为8个群体,其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48,有效等位基数平均为1.3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17,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为0.26,多态性位点数平均为22.75,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平均为48.40%。供试90株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584~1.000,遗传距离为0.149~0.602,群体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系数为0.605时,可将90株菌株分为4个类群,其中93.33%的菌株分布在Ⅰ和Ⅱ类群中,当相似系数为0.646时,第Ⅰ类群可分为2个亚群,第Ⅱ类群可分为3个亚群。表明福建省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ep-PCR技术可用于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y11诱导辣椒(Capsicum annuum)幼苗差异表达基因,了解辣椒与内生芽胞杆菌互作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DNA-AFLP技术,采用256对引物,分析辣椒幼苗接种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Fy11后5个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谱;利用qRT-PCR分析差异基因表达模式,验证cDNA-AFLP表达谱。【结果】256对引物共产生18 620个转录本(TDF),筛选获得353条差异表达条带,占扩增条带总数的1.89%。经克隆、测序分析,最终获得257个差异TDF,聚类分析得到229个独立基因(EST,unigenes),其中144个基因上调表达,85个基因下调表达。经Blastx比对和功能分类分析,其中65条EST(28.38%)未找到同源性匹配,8条(3.49%)与未知功能蛋白同源性较高。其余156条EST主要涉及基础代谢基因(10.92%);与能量和抗病与防御类相关基因,各占8.73%;信号转导基因占7.42%;转运子或转座子基因占6.99%;与细胞结构相关基因占6.55%;参与转录调控基因占5.68%;细胞生长类基因占3.93%;参与蛋白质运输和储存有8个基因,占3.49%;蛋白质合成类基因占2.18%;次生代谢类和胞间运输类基因,其数量相对较少,各占1.75%。选取与抗病防御、转录调控及信号转导类等相关的10个差异基因,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其表达模式符合cDNA-AFLP表达谱。【结论】内生细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涉及植物多方面生理生化反应,包括抗病防御、转录调控、蛋白质代谢、信号转导、以及非生物胁迫等多种途径相关基因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24.
赏食兼用型甘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甘薯的利用价值及利用现状进行了简述,在观赏甘薯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赏食兼用型甘薯的概念,并对赏食兼用型甘薯的开发原则及发展建议进行了阐述,指出赏食兼用型甘薯的选育必须建立新的育种目标、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最后对赏食兼用型甘薯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
为弥补福建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匮乏的短板,本课题组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了107份种质资源,分别在龙海和周宁两地对其中24份资源的主要形态特征、块茎产量、干物质含量、主要营养品质性状、耐冻性、花粉育性以及天然结实性等性状进行评价。本研究明确了24份资源可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作为亲本使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杂交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
为建立一种马铃薯S病毒普通株系PVSO快速、灵敏的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根据马铃薯S病毒普通株系的CP核苷酸序列设计4条引物,以感染PVS的马铃薯叶片总RNA为模板,采用一步法RT-LAMP,在62 ℃下反应60 min,扩增产物利用琼脂糖电泳分析和钙黄绿素染料显色判断结果,同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RT-LAMP方法可特异地对PVSO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为RT-PCR的100倍。对33份马铃薯样品检测表明,RT-LAMP与RT-PCR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建立的PVSO的 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合PVSO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7.
利用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TB2菌株的活性物质喷施辣椒果后0、24、48、72 h接种辣椒疫霉病菌进行防治辣椒疫病试验,结果表明,TB2菌株的活性物质对辣椒果疫病的发生有一定控制作用,活性物质处理间隔24 h后再接种病菌,其防病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生化机制研究表明,TB2的活性物质处理可使辣椒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MDA)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发生显著变化。病菌处理的辣椒果,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及POD、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氨解酶(PAL)活性均会显著升高,且其最大值高于活性物质处理果的相应最大值。活性物质和病菌共同处理的辣椒果,POD和PAL的活性可上升到高于病菌单独处理的峰值,但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及SOD和CAT活性均较低,与对照的接近,表现出相对稳定状态。由此推断,TB2的活性物质诱导辣椒果抗疫病与POD、PAL等酶的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28.
为明确福建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采集福建3个马铃薯种植区的病样,并通过平板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病样中分离获得9个菌株,其中2个菌株鉴定为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3个菌株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4个菌株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不同地区菌株差异较大,其中福州青口的病原是P. atrosepticum,霞浦的病原是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而周宁的是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和P.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e混合侵染。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21份新引入甘薯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特性,采用田间比较鉴定、室内检测分析等方法对材料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主要性状和薯块的主要营养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筛选性状优良的品种,为甘薯育种提供优异的材料。  相似文献   
30.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防病、杀虫和内生多功能工程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将含vip3A基因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具有内生及防病等优良特性的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构建了1株多功能工程菌, 经PCR检测vip3A基因呈阳性,并测定了融合子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的拮抗作用、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毒性及内生定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多功能工程菌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对小菜蛾的校正杀虫效率在59%以上,并具有内生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